1996年的夏日
阳光如烈火般炽热
仿佛要熔化所有梦想
我来回县城与县城跑乡下十几趟,终于知道我一声逃离不了的数字。
375分,不出所料,我落榜了
这组九宫飞星的数字,飞错了步伐
让我在这炽热中品尝了人生初次的苦涩——高考失利。
那天的心情,宛如炽热的空气,让人窒息,夹杂着不甘与失落。
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乡邻的眼神里,藏着无言的同情与“你懂的”暗示,我陷落了。
我背着行囊,踏上通往昆明的旅程,内心低语:“世界如此广阔,我要去探寻。”
其实就是我那个时代流行的“打工”
抵达昆明,我期待着新的开始,却不料在火车站遭遇到“人生导师”的“热情洗礼”。
一位“热心肠”的职业中介,瞬间将我仅有的200元路费席卷一空,那一刻,我仿佛听见心碎的声音。
然而,生活不就是这样,跌宕起伏,起起落落吗?
我把皮带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拉紧
身无分文,和昆明的天空一样干净
我在昆明的街头开始了“深度游”,但这游历却颇为狼狈。
三天三夜的饥饿,让我领悟到“饥饿是最佳的烹饪师”的真谛,我开始在城市的角落寻找生活的“馈赠”,走路都是低头的,我盼望捡着一张五角的硬币或者票子,可以购买炸洋芋。
正当我准备向垃圾桶里的食物求助时,一张招工广告如同曙光般照亮了我的世界——“缅甸招工,包吃包住!”我心想,这正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机会。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名,那顿盒饭吃得格外香甜,仿佛是在为即将启程的“国际大冒险”积蓄力量。
工头是位四川大汉,我连续吃了它三盒饭,他看我吃得津津有味,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小伙子,能吃是福,去了那边可得给我好好干!”我连连点头,心中暗自琢磨:“这不是废话吗?不吃饱,哪有力气干活呢?”
然而,到了缅甸的矿山,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何等的困境。
所谓的“包吃包住”,不过是生存的最基本保障,工资?每月50元的补贴,连一包烟都买不起。
在那个阴暗潮湿的矿洞里,我学会了与矿石共舞,更深刻体验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真谛。
于是,我暗自发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经过周密策划,我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逃离了那个“人间炼狱”。
不幸的是,逃亡途中我不慎跌入河流,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陌生老人的家中。
老人慈祥和蔼,说着我不太懂的云南方言,而他的孙子,我的救命恩人,用普通话告诉我:“你小子福大命大,被我爷爷捡回来了。”
在老人家中养伤的日子,我成了他的忠实听众。
老人名叫正军,他的故事犹如一部传奇,十五岁被征入伍(抓壮丁),后与长官一同逃到缅甸,一待就是数十年。
他的故事让我听得如痴如醉,我默默发誓,要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伤愈后,老人派人送我回昆明,我一刻未停,连夜踏上回老家的路。经过一年的休养,我重拾了精神。
第二年,我开始边读书边整理笔记,我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开始写老人家的故事,将牛国仁老人的故事逐一录入电脑,完成老人家的意愿。每当回忆这段往事”,我总会不禁微笑, 笑着想哭。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