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重视果然不同凡响,各工段都成立了QC小组进行合理化建议的收集整理试验,技术人员更是自觉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技术攻关革新。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内,就有了大大小小十几项成果上报。
其中设备技术人员搞得修建蓄水池的项目,引起了集团公司领导的重视。
在负三百一十米水平水泵房利用废旧巷道充当水仓间歇性蓄水,即把用电峰时、平时的水暂时性堵住,在用电谷时打开泄流开关把水排尽。
在用电量不变的情况下,由平时用电全部改为谷时用电,费用将大为降低。据测算每天可节省电费一千元以上,全年可节省电费近四十万元。
在磨山大井地面修建七百立方米蓄水池,水泵停机时自动回流到井下,提供井下生产打钻等生产用水,避开峰时打水供应生产用水,每月可节约电费十万元左右。
以上几项,只不过是改变一下以前生产环节中不合理或者各自为阵的局面,打一个峰谷平电价差或者是空间差,以极少的投入,实现了节能降耗,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经过技术处、机动处等人员的检查测定,全年可节约电费一百九十万元左右。
不但如此,而且还可复制,铜山矿、小铁山矿也能够不同程度地进行类似改造。
看到铜山矿、磨山矿首倡的节能照明和回流蓄水池项目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引发的创新热潮,梁时异非常欣慰。
为了鼓励创新,把这项工作持续推进,以期产生更大的效果,他给集团公司办公会提议,要给有关单位和创新者以表彰奖励,并下发《集团公司创新工作草案》。
集团公司领导原则上同意,时异交待工会给单位的奖励金意思一下就行,但是,给个人的奖励金要足够多,最起码要让人眼热!
表彰奖励会开过后,参与创新的人员最多拿到两万多的奖金,最少的也有四千多。
这还是时异有所顾虑的情况下定的。
即使这样,也在集团公司、矿区和铁丘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段时间,街谈巷议都是技术革新的话体。因为一直以来,对于基层自发的创新活动,集团公司高层一直不够重视。
即使口头上喊着重视,但是,一但到了奖励环节,也多是意思一下,还给自己找台阶下,说是要以精神鼓励为主。
严重挫伤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梁时异对此做法一直不赞同,没有物资哪来的精神?物质决定意识这一个基本法则都是空喊多年。
李原野带领两名地质采矿技术员以及勘探公司一名副经理,一起出差到甘南地区的一个铁矿考察。
因为在这之前,他们从网上看到了甘南利曲矿业有一些井下钻探、掘进过程要外包,勘探公司想承包。
为了稳妥起见,也为了贯彻集团公司走出去寻求合作的方针,李原野一行坐了几天火车,又坐了一天汽车,在213国道下车后,又坐了十几分钟甘南利曲矿业派来的越野吉普车,这才到达矿井。
这个铁矿在一片山脚下,周围荒山野岭的,离最近的村子也有七八里路,离乡驻地有三十多里。
好在离213国道不远,也就是有十多里地。
但是,路是简易的渣石路,坑坑洼洼,非常颠簸。
大家对这个地方的第一感觉,就是太荒凉了,矿井周围都是草地,也看不到有人放牧。
利曲矿业的马老板带领一个副总亲自接待,极为热情。
把大家安顿休息一会,就在会议室里摆了一桌酒席,欢迎大家到来。大家一看,基本上都是牛羊肉、奶酪、酥油制品,蔬菜很少。
酒席间,宾主相谈甚欢。
席后,开始商谈承包工程事宜,很快就确定了合作意向。李原野就问是不是还要参加招投标等,马老板爽快地摆了摆手说,不用不用,你们几千里来到,又是大企业,我们把工程交给你们,非常放心。
李原野他们事后猜测,估计是在这荒山野地的,能够找到承包的,就不错了,还能够挑三拣四?
在甘南地区利曲矿业考察了几天,查阅了有关文件等情况后,集团勘探公司就与利曲矿业签订了勘探、掘进合同。
李原野他们及时撤回,勘探公司开始组织人员进点施工。
几个月后,利曲矿业在一次掘进中打出了裂隙中的地下水,出水在每一小时四百多立方米。
利曲矿业建井两年来,一直水量很小,所以,排水设备跟不上。
出水后,经过几天的抢险,投入了大量设备材料,在最后关头,总算满足了排水要求,没有淹井。
但也把马老板他们搞的焦头烂额、心力焦粹。而且,这样一来,每一月的排水费用也成为沉重负担。
这还不说,他们这个矿有五大股董出资建设,马老板是第一股董。
当初说好的,那四家各派一人在矿里管理值班,但是,渐渐地,他们四人都把这个矿当作了副业,都是在忙自己原来的生意,都靠不住。
只有马老板一个人作为矿业高层,每一天带领十几个工长,摸爬滚打在井下生产一线。
但是,由于地处偏远荒凉,生活设施不够完善,很难找到足够的技术人员和施工队,即使来了,干一段时间,也跑路了。
所以,很多井下基础性工程都没有干到位,也就很难形成规模生产,产出矿远没有达到设计能力。
更由于交通不便,没有自己的选矿厂,虽然产出的是高铜铁矿石,但是,也卖不了好价钱。
所以,两年来投入多,产出少。
几次召开董事会,几位股东代表竟然批评马老板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对他颇多怨言。
最后一次董事会上,在马老板耐心解释还得不到谅解的情况下,他彻底发了飚,与几位股东代表吵翻,并当场撂下话来:劳子不干了,爱谁谁!
事后,虽然有两位股东来寻求和解,希望马老板继续管理矿业公司,但是马老板伤心了,也确实累了,让他们带个话:尽快卖掉矿井,谁不同意谁来负责管理当矿长,反正劳子是铁了心撂挑子。
当集团勘探公司的副经理司通把这个情况汇报给集团公司领导后,时异敏感地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机会。
就找来李原野,详细地了解甘南利曲矿业的各种情况,心中有数后及时给于董事长进行了情况汇报。
时异的想法是,趁此有利时机,买下利曲矿业,集团公司投资开采原矿,必要时,再投资建一个选矿厂,选出铁精粉、铜精粉出售,以解决运输不便带来的弊端。
以此为发端,实现集团公司走出去发展的战略转移。
于董事长耐心听完后,只是要他派人先行接触洽谈,摸清对方实底。
至于能不能收购,下一步再说。最后又感叹,集团公司资金紧张呵!
由于有着快速发展的责任感,梁时异真想亲自带队去利曲矿业考察谈判。
但是,转而一想,自己去还真不合适,会给对方造成一种我们特别重视和迫切的印象,反而不利于收购谈判。
还是由李原野带队前往较为妥当。
经过两次接触洽谈,李原野他们与利曲矿业达成了收购意向书,撰写了一份关于收购甘南利曲矿业的可行性报告。
之所以达成了收购意向书后才写出可行性报告,而不是相反,是因为如果不与人家谈收购,是很难深入地了解到许许多多较为真实的情况的,也很难看到人家的很多内外部文件资料。
签了意向书后,又没有什么法律效力,随时都可以作废的。
这份可行性报告显示,利曲矿业铁原矿设计地质储量较为丰富,为一千多万吨,于一年前正式竣工投产.
采用边基建边生产方式,至今矿区一期工程已采至-110m水平,设计年生产能力是一百万吨。
铁矿二期工程,设计年生产能力为一百五十万吨,设计地质储量五百万吨,平均品位百分之五十二。
主要通过斜井提升至地表。然后通过自己修建的矿山路接通213国道运出去销售原矿。
铁矿现有的设备五年内基本不需再进行更换,主要以修旧利废、更换配件为主。
利曲矿业购买采矿权为六千万元,前期基建设备等投入三千多万元,达产后由于开工不足,所以,销售收入还不到四千万元,但是他们自己则把矿井夸成了金矿,似乎谁接手后,想不发财都难。所以,董事会标价一亿八千万出售。
李原野他们则总结了利曲矿业的几大缺陷:裂隙中的地下水,每一小时四百多立方米,将成为企业沉重负担,甚至有可能再一次出大水;
地处过于偏僻荒凉,生产、生活条件太差,难以招到技术人员和工人,开工不足;
原矿运输成本高昂,销售不畅等,最后还价到八千五百万元。
利曲矿业方面难以接受,主动降至一亿五千万,李原野他们增至九千万元…就这样,来来回回经过拉锯战。
但是,利曲矿业方面一直是较大幅度降价,李原野他们是一点点地增加。
经过了两周的坚苦谈判,还没有谈拢,李原野他们假意准备放弃,开始打道回府了,利曲矿业方面则热情挽留,双方最后一口价:一亿零六百万,敲定,成交!
合同签了,定金交了,但是,集团公司却没有这个钱。
别说是一个亿的流动资金,就是五千万也拿不出来。
多亏梁时异早有准备,曾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于董事长和几位班子成员.
以部分闲置土地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两个亿,一个亿用于收购利曲矿业,另一个亿准备注册成立一家地产公司。
贷款下来后,在最后期限内打到了利曲矿业帐户,双方完成了交接。
集团公司提拔勘探公司一名副经理司通任利曲矿业副经理,主持工作。
他从集团公司的三个铁矿抽调部分管理、技术人员调去,然后从当地劳务派遣公司招收工人进行培训。
集团公司在开采铜山矿初期,有围幕注浆治理地下水的成功经验,这一次就又用到了利曲铁矿,没用多长时间,就成功堵住了裂隙中的出水,铁矿恢复了以前的正常出水量,排水用电大幅下降,也将淹井的风险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