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寿星公再出场
念怀2025-07-28 18:202,725

  宋家新居的清扫持续了好几日,角角落落的陈年积灰被彻底扫荡,连房梁上的蛛网都未能幸免。

  那四架一路跋涉而来的板车也卸了重负,被宋金秋和宋青阳兄合力推到西厢房的檐下,拿油布仔细盖好。

  赵氏瞅着那油布边角被风掀起,又亲自寻了石块来压牢实,嘴里念叨着:“吃饭的家伙什,可得护好了,往后说不准还用得上。”

  如今家里收拾的齐齐整整,她想着该把那尊宝贝寿星公请出来才行。

  趁着今日的日头正好,光线也亮堂,她独自进了空间,从仓库专门存放紧要物件的角落,捧出个包袱。

  包袱一层层揭开,那尊紫竹雕就的寿星公便露了出来。

  她取来一块干净的湿布,又换一块干软布,屏着呼吸,将那寿星公的额头、笑眼、长须、圆肚,乃至手中托着的仙桃和袖口那点紫红酒晕,都擦得纤尘不染。

  末了,又对着光细瞧了半晌,这才心满意足,双手捧着稳稳地安放在堂屋正中央那张宽大条案的正位上。

  “好了!”赵氏退后一步,端详着那笑容可掬的老寿星,脸上是少有的虔诚,“寿星公归位,镇着咱这新宅子,往后日子必定顺顺当当,平平安安!”

  吴氏正拿着笤帚在门口扫浮土,闻言立刻探头进来,脸上堆满笑:“娘说得是!这寿星公往这一坐,瞧着就喜庆,心里都踏实不少!”

  孙氏也放下手中擦拭窗棂的布,柔声应和:“保家宅安宁呢。”

  蹲在门槛边歇息的陈三罐,正嗅闻着灶房飘出的饭食香气,听了这话,喉咙里忍不住咕哝了一句:“唉,白花花的银子,就换了块木头疙瘩坐这儿。”

  声音不大不小,却刚好飘进了赵氏的耳朵里。

  老太太眼风扫过来,刀子似的。

  陈三罐脖子一缩,心里头剩下想说的话全都给咽了回去,赶紧起身假装去拾掇墙根的柴火。

  恰在此时,端着个空茶碗的柳文渊便踱了进来,想找点热水喝。

  他目光随意扫过堂屋,猛地定在条案中央那尊紫竹寿星公上!

  脚步顿住,茶碗也忘了放下,他三步并作两步凑到近前,一双眼睛瞪得溜圆,发出嘶的一声吸气声。

  “妙啊!妙极了!老夫人,你们竟然还有此等祥瑞之物镇宅?”柳文渊的声音带着发现珍宝般的惊喜。

  他绕着条案细细端详,手指虚点着那紫竹天然的纹理和寿星袖口那抹独特的酒晕:“紫气东来,竹报平安!此乃天成地就的灵物啊!这紫竹纹理暗合北斗,尤其这点‘酒晕’,非是瑕疵,实乃紫气凝聚之兆,主增寿添福,福泽绵长!你们得此物,实乃天赐祥瑞,家宅安宁,指日可待!老夫人,此物万金不易,可千万珍重!”

  柳文渊越说越激动,差点对那寿星公叩首,脸上是掩饰不住的赞叹。

  赵氏原本因陈三罐的话有点不快,此刻听他说得头头是道,句句都搔到了痒处,尤其那“增寿添福”、“家宅安宁”,更是说到了心坎里。

  她脸上的表情阴转晴,露出了极为受用的笑容,连皱纹都舒展开了几分,也难得地主动搭话:“柳先生也识得这宝贝?真有你说的这么好?”

  “千真万确!”柳文渊斩钉截铁,指着寿星公的细节侃侃而谈,“老夫人请看这开脸,笑中含慈,是真正的福相!再看这衣纹走势,如流水行云,暗藏生生不息之意!更别提这紫竹本身…啧啧,得天独厚啊!这宅子有它坐镇,邪祟退避,福气自生啊!”

  一时间,堂屋里只剩下柳文渊抑扬顿挫的解说和赵氏连连点头,越听越欢喜的应和声。

  院子里,宋安沐正和弟弟蹲在鸡笼鸭舍旁,往里面撒着谷粒菜叶,小鸡小鸭们叽叽喳喳地挤作一团抢食,毛茸茸的甚是可爱。

  堂屋里传来的柳文渊那略显激动,又带着几分算命先生特有韵律的说话声,清晰地飘进了她的耳朵。

  “增寿添福…福泽绵长…”

  宋安沐下意识地抬起头,视线穿过敞开的堂屋门。

  正午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去,恰好落在那尊被她亲手一刀一刀细心雕琢出来的紫竹寿星公上。

  它被擦拭得光洁润泽,在阳光下仿佛流转着一层温润的光晕,端端正正地供奉在堂屋最尊贵的位置。

  而她的奶奶正站在一旁,侧耳认真听着柳先生说话,脸上是她从未见过的,带着满足和虔诚的郑重神情。

  听着那些玄乎其玄的溢美之词,宋安沐心里觉得有点好笑,那不过是一块她觉得颜色特殊的竹子罢了。

  但看到奶奶如此珍重,如此相信它的力量,那份心意,那份郑重其事地将它请出来安放的姿态,像一股温热的暖流,缓缓淌过心田。

  她不在乎这寿星公是不是真有柳先生说的那么神奇,她在乎的是奶奶把它当成了宝贝,当成了护佑一家平安的象征。

  这份珍视,让她这个雕刻者心里暖融融的,像被冬日正午的阳光晒透了。

  宋老头背着手踱步进来,瞅了瞅那被夸得天花乱坠的寿星公,又看看一脸严肃又带着点得意听柳文渊讲解的老伴,没说话,只微微点了点头。

  宋瑞峰跟在父亲身后,对这什么镇宅,祥瑞之说自然是不信的,毕竟他是现代唯物主义者。

  华国教育他要相信科学。

  但见赵氏如此高兴,东西摆着也着实精神好看,便也只笑笑。

  墨玉从条案下踱过,轻盈一跃上了案面,它绕着那紫竹寿星公转了小半圈,眼睛在那抹醒目的紫红酒晕上停留了片刻,鼻尖翕动,似乎嗅到了什么极淡的气息。

  那毛茸茸的尾巴尖轻轻晃动着,既无亲近之意,也无厌恶之色,最后竟在寿星公旁边的空处伏卧下来。

  它眯起了眼睛,算是默许了这尊新“住户”的存在。

  ……

  堂屋有了镇宅的寿星,院子里东侧的那座土窑,目前只有靠近了,才能从缝隙里隐隐透出的微弱红光和手掌贴上去感受到的持续余热,证明里面仍在发生着不为人知的变化。

  窑口附近的地面,被散逸的高温烤得焦硬发白。

  屋后头传来小鸡小鸭们叽喳嘎嘎的喧闹声,元冬元序和白露三个小的,几乎长在了那里。

  他们蹲在围好的竹篱笆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毛茸茸的小东西啄食,饮水,摇摇摆摆地走动,不时爆发出小小的惊呼或笑声。

  宋青阳蹲在西院菜地边,手指熟练地在嫩生生的菠菜苗间穿梭,间掉那些挤在一处,过于瘦弱的小苗。

  他动作轻巧又利落,随着指尖的飘过,菜地里只留下间距匀称,长势最好的苗子。

  秋日的阳光暖融融地照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泥土气息混合着菠菜苗淡淡的青涩味,构成一幅安宁的画像。

  “老三这手间苗的功夫真利索。”赵氏坐在堂屋门口,手里纳着鞋底,看着儿子的背影,脸上带着笑。

  “可不,从小在地里泡大的,伺候苗儿比伺候自己还精细。”宋老头坐在她旁边抽着旱烟,也笑得满脸菊花。

  趁着等窑的日子,陈三罐和宋安沐两人蹲在窑边不远处的空地上,面前摆着上次烧出来的几个粗陶碗碟,品相有好有坏。

  “安沐,你看这碗,”陈三罐拿起一个碗口有些歪斜的,手指点着碗壁几处颜色深浅不一的斑块,“烧的时候怕是没放平,火候再匀些就好了,还有这釉,也是薄厚不大一样。”

  宋安沐拿起一个边缘有细小裂纹的盘子,点点头:“嗯,泥坯干得可能急了点,裂了缝,下次得阴干久些。”

  她琢磨着:“三罐叔,我想试试做些带木盖的罐子,用来放盐放糖,盖紧后在这南方就不容易受潮返湿了,肯定比敞口的好用的多。”

  “带盖的?”陈三罐眼睛一亮,“这主意好!实用!咱乡下地方,盐糖金贵,可不得好好存着?就这么办!我寻思着,下回再去哪个村子,就多带些这种实用的罐子,再捎上些厚实的大碗,那些精巧的小玩意儿,少带点当添头就成。”

继续阅读:第161章 开窑时间到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农女空间:逃荒种田两不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