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安宁的表象
念怀2025-07-28 18:182,562

  这天下午,陈三罐和柳文渊再次出发去邻村售卖新烧制的陶器。

  这次的目标换成了更远些的李家村,板车上装的都是这些日子赶制出来的新一批陶器。

  陈三罐也吸取了教训,车上带的陶器主打实用,一摞摞厚实的大陶碗,几个带密封木盖的盐罐和糖罐,还有几个深口的粗陶盆。

  宋安沐那些精巧的小鱼碟,小动物摆件只带了三个,权当添头。

  “诸位乡亲!都来看一看,瞧一瞧咧!”一到李家村村口稍宽敞的地方,陈三罐就扯开嗓子吆喝起来,“厚实耐用的粗陶大碗!摔地上都不容易碎!带盖的盐罐糖罐,盖子一扣,防潮防虫,金贵的盐糖再也不怕返潮结块咯!便宜实用,走过路过别错过!”

  柳文渊则在一旁捻着胡须,配合着他的吆喝,对着那些带盖的罐子摇头晃脑:“天圆地方,盖合阴阳,此罐聚气藏珍,家宅五味调和,安稳生财啊,各位可都不要错过了!”

  他那一套玄乎的说辞,配上陈三罐大嗓门的吆喝,也是吸引了不少的村妇围拢过来。

  带盖的盐罐糖罐成了抢手货,乡下地方盐糖金贵,以前要么用敞口瓦罐,要么用油纸包,总归不够保险。

  这带盖的罐子一出现,立刻戳中了主妇们的心窝子。

  你一个我一个,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厚实的大陶碗价格便宜,两文钱一个,看着就耐用,也颇受欢迎。

  那三个当添头送出去的小鱼碟,反而让买到罐子碗的人家觉得占了便宜,脸上笑容更盛。

  这一趟下来,板车空了,钱袋却沉了,足足赚了三十五文。

  陈三罐掂量着钱袋,和柳文渊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满意,这实用为主的路线,算是走对了。

  ……

  空间里,金灿灿的粟米早已收割归仓,堆在仓库一角,散发着谷物特有的干燥香气。

  种田区如今被分成了三份区域,粟米主粮区里,半人高的秸秆顶着沉开始泛黄的穗子,宋老头和宋金秋是这里的主力,负责大面积的看护。

  宋青阳则像一道无声的影子,穿行在田垄间,他很少说话,只是专注地观察着每一片叶子,每一株苗的根茎,发现哪片地墒情稍差,便默默引灵泉水细流漫灌,看到有过于密集的弱苗,便无声地间去。

  他还改良了沤肥的方法,将空间里清理出的杂草,落叶与少量的牲畜粪便混合,在特定角落深坑堆沤,翻搅得更勤,腐熟得更快,肥力更足。

  这些精细的活计,都是他独自完成,墨玉常跟在他脚边,偶尔用爪子轻点一下某株长势稍逊的粟米杆,宋青阳便会心地点点头,在那株苗根下多施一小撮沤好的细肥。

  菜园区是女眷们的天下,他们在这里忙碌,在灵泉水和肥沃黑土的滋养下,小黄瓜顶花带刺,番茄苗挂上了青涩的小果子。

  最边上的果树试验区,则充满了童趣,宋家姐弟蹲在几棵刚移植到空间的树苗旁,这是两人的成果。

  “姐,这棵桃树苗好像比昨天又长高了一点点!”宋安宇拿着根小树枝比划着。

  “嗯,空间里长得快,说不定到了明年就能开花呢!”宋安沐小心地给树苗根部培上松软的腐殖土,又浇了点稀释的灵泉水。

  药田区则全权交给苏老头打理,地里的草药长得健壮,散发着淡淡的药香味,他又新辟了一小块地,尝试种植从游戏包里开出来的,经过改良培育的新品种三七。

  他很期待这新品种的药效如何,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试验了。

  陶器的买卖也步入了正轨,陈三罐和柳文渊隔三差五便会带着新烧制的实用器皿去附近村子售卖。

  带盖的盐罐糖罐,厚实的大碗是主力,因实用耐用,价格又公道,很受主妇们欢迎。

  宋安沐偶尔做的刻着简单花纹的小碟子,作为添头或单独售卖,也开始有了点名头。

  有村民甚至询问能否定制更大的水缸,柳文渊提议,下次可以在陶器底部悄悄刻个“宋”字标记,慢慢打出名号,宋安沐觉得这主意不错。

  日子在挖土烧灰,抹墙撒粉,照料鸡鸭,开荒种菜中平顺地流淌。

  赵氏习惯性地第一个起身,她洗刷完,轻手轻脚的走进堂屋,准备像往常一样,用干净的软布把寿星公身上的浮尘擦一擦。

  晨光熹微,透过窗棂,恰好有一缕柔和的浅金色光柱,斜斜地打在条案正中的紫竹寿星公身上。

  赵氏拿着布的手忽然顿住了。

  她揉了揉眼睛,凑近了些,几乎要贴上去看。

  只见那寿星公宽大的袖口处,那抹用紫草汁染就的酒晕,在晨光的映照下,色泽似乎比昨日更加润泽鲜亮,透着一种温润的紫红。

  醉态可掬的笑容,眉眼间的纹路,看着也比平日更生动鲜活几分。

  “老头子!快来看!”赵氏激动地扯着嗓子呼唤。

  宋老头闻声披衣过来,其他人也陆续被惊动,纷纷聚到堂屋。

  就见赵氏指着那袖口,声音带着颤:“你们看!快看!寿星公这酒晕是不是更红润了?这笑模样是不是也更活泛了?”

  众人顺着她指的方向仔细端详。

  在晨光下,那紫红色的晕染确实显得格外温润,寿星的面容也似乎更显慈和。

  宋老头看了半晌,捋着胡子道:“许是光线好,照得精神。”

  宋瑞峰也笑道:“娘擦得勤快,木头也润泽了。”

  大家都觉得可能是光线角度变化或是心理作用,但看着赵氏那笃定欢喜,像得了莫大安慰的样子,谁也没说扫兴的话。

  “是呢是呢,瞧着是更精神了!”吴氏笑着附和。

  “有寿星公坐镇,咱家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孙氏也柔声说。

  堂屋里弥漫着一股温馨祥和的气氛,墨玉在条案底下蜷卧着,对头顶上那“显灵”的寿星公和众人热闹的议论,一副充耳不闻的模样。

  李家那三口人依旧如同角落里的阴影,偶尔在村道上远远看见,也是低着头脚步匆匆。

  他们眼神阴郁地扫过宋家院子的方向,却并未再有任何挑衅的举动。

  村里人忙着开荒,盘算着家里的冬粮,几乎将他们遗忘。

  宋家开出的西院菜地上,越冬的菠菜和小油菜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顽强地伸展着翠绿的叶片,在深秋荒凉的土地上涂抹出最鲜亮的生机。

  小鸡小鸭也褪去了绒绒的胎毛,长出了稚嫩的硬羽,在屋后圈出的地方扑腾得越来越欢实。

  院子东角,新石灰窑的烟火日夜不熄,灰白的粉末在一点点积攒。

  日子依旧忙碌,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但看着新家一天天安稳下来,粮仓里有粟米,菜地里有青绿,堂屋中有“显灵”的寿星公坐镇,手中还握着石灰这样新奇有用的东西。

  宋家人心里那份对未来的笃定和希望,就像那窑里的火,越烧越旺。

  太平村的日子,在宋家勤勉的双手和一点点摸索出的新意中,正朝着更结实,更干净,更富足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当当地前行。

  ……

  某一天的清晨,周围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太平村便被一声接一声的惊叫和哭骂撕破了宁静。

  “天杀的畜生啊——!”王婆那尖利凄惶的哭嚎声响起,如同投入死水潭的石子,“我的鸡!我的鸡啊!”

  她家那用荆棘勉强扎起的鸡窝篱笆,被整个儿掀翻在地,几根粗壮的篱笆桩子竟被硬生生折断!

  两只肥硕的老母鸡血肉模糊地躺在泥地里,羽毛飞得到处都是,内脏肠子被拖出老远,地上是杂乱的巨大蹄印和拖拽的血痕。

继续阅读:第165章 那家伙又来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小农女空间:逃荒种田两不误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