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已经熟睡的媳妇,李定国可是没有睡意的,披上个袍子走到门外,看着院子里站着的这几十名侍卫,一个个的也不惧严寒,李定国治下森严,这些人在张献忠那边也是战斗力极强的。
朝廷的明诏他看过了,朝廷对张献忠招呼过,这次讨伐也是因为张献忠杀了朝廷的使者,如果朝廷没什么动作的话,那才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李定国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抱负,无非就是让穷苦人能够吃上饭,让朝廷能够考虑一下底层老百姓是怎么过的。据说现在的太子殿下有着诸多的想法,而且真把老百姓放在心里。
从南京到京城,这一路杀过去,各处的军队都是严格要求,并没有出现祸害老百姓的情况,这可是从来没有发现过的事儿,在李定国的眼里,不管是明朝军队还是农民军,祸害老百姓的事儿时有发生,就单凭这一点,他就很佩服大明太子。
后来大明太子办的那些事情,他也都听在自己的耳朵里,这样的人如果要不是明君的话,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之为明君呢?
如果没有张献忠对自己的勤奋,李定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立刻就会打开城门归顺,至于自己的安危无所谓,只要能够让天下苍生走向正路,那自己吃点苦也是应该的,毕竟在自己的手里死了不少的大明官员。
可问题是张献忠除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当年吃不上饭,快要饿死的时候,还有着另外一份救命之恩,如果要是没有遇到张献忠的话,或许李定国早已经死了好几回了,那个年代你想找点填饱肚子的东西都没有,路上的树皮和草根都被刮光了。
道路两旁全部都是饿死的人,还有很多人肚子圆滚滚的,那是在极其饥饿的状态下,把所有能找到的东西全部都吞到了肚子里。可这样做非但不能够让自己挺过去,反而比别人死得更惨。
当时李定国饿的都快要吃土的时候,还是张献忠的出现,让这个家伙吃了顿饱饭,从那以后他就打定主意要报答张献忠,靠着自己的勇猛,替张献忠攻城略地,最终有了现在的地位。
可是随着战争越打越大,他发现张献忠也偏离了当初的初衷,当时说的好好的,是让所有的人都有口饭吃,可后来张献忠的个人欲望越来越大,底层老百姓的死活早已经不记在心中了,甚至为了自己能活得好一点,克扣消减下层士兵的供应。当时李定国都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这种事儿频繁发生,也就没什么好怀疑的了。
“禀报将军,严将军的儿子从前线而归,说是有紧急军情。”
听到手下人的这句话,李定国眼睛一亮。严文明到底是办事稳妥的。他身为前线守将不能够频繁地返回山城,容易引起别人的怀疑。这种事情拜托给别人也不放心,所以就让他的亲儿子跑一趟。
“这小兔崽子倒是有日子没见了,叫到旁边的凉亭,我看看到底有什么紧急军务,竟然这个时候跑回来了。”
李定国指了指旁边的凉亭,周围30米都是花草,不可能会有人藏在这里,两人的谈话也不会有人听得到。
“严小将军请。”
李定国看过去,果然是严文明的儿子,此刻手里拿着一封信,做戏得做全套。
李定国拿到这封信的时候,打开看了看就是一张白纸,这也是严文明当初跟李定国约定好的,若是所有的条件都答应了,那就是这样的一张白纸。
其实李定国提出的条件并不过分,首先就是不能扰民,其次就是要给张献忠一条活路,至于李定国自己并没有给自己要求任何条件。
“今日大明军队多来了数千人。长江之上已有湖广水师的战船,但并未向我方前进……”
严文明的儿子在李定国看这张白纸的时候,老老实实的站在旁边汇报,声音不大不小。既能够让那些人听见,又听得不是太清楚。
看来这也是严文明教过了的,李定国点了点头。
“回去转告你父亲,该如何进行防守,我都已经是面授过了的。现在既然没有太大的变动,那我们也没有任何变动,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我这里他不需要担心,即便是有人绕过了他来找我的麻烦,本将军这把刀也不是开玩笑的,连夜速速回去,有事速来汇报。”
李定国的话里到底有几层意思?这位小将军是能够听出来的,虽然不知道父亲和李将军密谋的是什么大事儿,但也知道两人各自管好自己的事儿就行。
“来人,召集三部12位将军到此来议事。”
为了分化军权,张献忠将李定国手下的3万多人分成了三个部分,共有12位将军来统领,这其中有李定国的人,也有张献忠的人,所以在行动开始之前,得把有些人先给处理掉才行,要不然会影响自己的计划。
手下的这些卫兵没有任何怀疑,毕竟严将军的儿子大晚上亲自而来,这肯定就是前线出了事儿了,我们不可能和以前一样安稳的睡觉。各部将军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都跨上战马快速的前往将军府。
李定国在心里盘算着,12位将军有8个是自己的人,4个是张献忠派过来的,但大家彼此也都比较熟悉,可是在这8个自己人当中,到底有多少个能听话的李定国有点琢磨不准。
他不愿意在张献忠的手里继续干下去,也是因为张献忠的猜忌实在是太重了。跟着你早些年打江山的人,现在安插的到处都是奸细,这日子还让不让人过了?
“你们都给我听好了,等会儿各部将军前来议事,我已发现内部有人私通大明,你们把刀都给我磨好了,有人若是敢不听命令,当场斩杀。”
李定国也摸不清楚手下这些亲卫的底细,但大部分应该是听话的,所以现在只能是蒙骗他们,等到大势已定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