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庶握着拳头走进武英殿,他重伤未愈,面色十分苍白。 “臣参见陛下。”王庶艰难地屈起他中了两箭一刀的腿,血立即便渗了出来,神色却
一片平静。帘子里面是他的妹妹,十七妹!但是在他最辉煌显赫的时候,他对这个妹妹, 甚至还没有一个身边的宫人更关注。兄弟姐妹那么多,早就不稀罕了!他是皇长子,原本 就不必对一个充容生的皇女假以辞色。
风水流转,谁知昔日不起眼的皇妹,此刻却可以轻易决定他的命运。 “显亲王,你起来吧。”帘子里面的声音似乎也有着许多感慨。
“谢陛下。”王庶俯首一礼,才缓慢站起,在武英殿的青砖上留下一个鲜红的血 印子。
“显亲王,朕给你看一样东西。”不等他说出来意,帘子里已经先开了口。
王庶并没有做出吃惊的表情,只见一个美丽异常的男子从帘子后面出来,走到他面 前,双手捧着几卷黄绢,端端正正地向他看来。
王庶早就听过这个出奇美丽的男子,他叫赵如意,一个一听就不高贵的名字,但是就 这么个不高贵的人,现在却凌驾于一品大臣之上。
在围困京都最初,皇上忙于战事,他也消停得很。后来京都战局基本稳定呈围困姿 态,皇上一时收拾不了敌人,便在保证困住敌人的前提下,依照相国萧瑟在西北战后地区 实行新政取得的经验成效,开始向南方九州推行新政。关于南方新政的实施者,皇帝选了 现在她的第一亲信,便是这个赵如意。
于是赵如意人没有离开京都,而是经常穿着锦缎绫罗、乘着王公才能乘坐的车轿,来 往于集市和大臣身边。凡是南部九州的官员,哪怕是二品州牧,他一声招呼就叫来了。哪 一个人推行新政不力,他同样一声招呼就能免职、拿问,甚至暗杀。
他率先强制在南方九州更改官制和田亩制度。
官制和田亩制度是革新中最容易得罪人的两处,同时也是涉及人最多、最容易收到好 处的两处。这个赵如意视财如命,对贿赂来者不拒,甚至主动提出价码,搜刮了大量的钱 财。但是这个阴损的人拿人钱财,却不真的替人办事,反而对能拿出更多钱的人更尽力地 去搜刮。
所以,此人在南方九州官商中的名声极坏。却也有一部分官员依附于他,形成了一个 党派,朝中对他不满的官员私下称之为“内党”。
不知多少吃了大亏的世家、官员想把他拉下马,不过因自己行贿之事却无法张口,何 况此人确实是在大力推行新政,手段或许有问题,目的却没有问题,以他现在圣眷之隆,
没有抓到大把柄是很难将其扳倒的。
他采用这般什么也不顾的手段果然取得了莫大的成果,赵如意主持的南方九州革新的 速度和成效,比西北的相国萧瑟还更快更好。
要知道,南方九州和西北情形大不相同。西北经过战火,世家豪门死的死散的散、田 地房舍荒的荒烧的烧,人人都如没头苍蝇一般等着盼着有人来主持大局。相国大人一到, 将田地统一收归官府,重新丈量了再按照百姓能提供出的证据归还。以往大量虚假瞒报的 田地都浮出水面,成了官田,再发放给农户耕种,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而南方两百多年未经战乱,土地兼并情况严重,没到万不得已,世家豪门怎么肯将口 中的利益吐出来?那南方本来是青瞳和萧瑟预计了革新中最困难的地方,青瞳甚至要冒着 京都失守来给南方世家压力。此刻被赵如意阴招阳招一起来,居然能比萧瑟做得更快,简 直可称为奇迹。
在王庶受到的帝王教育观念中,这是异才,汉武帝时期的张汤,武则天时期的周兴、 来俊臣都属于这等异才。这类人名声极坏,能依靠的唯有君王,失去宠信则万劫不复,所 以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忠心不二的人,异才是掌握在帝王手中的暗器,关键时刻可成大用。
从这一点上,别人说皇帝为色所迷,所以重用奸佞,他倒不这么看。像赵如意这般美 色,喜欢他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沉溺重用则未必了,或许只是帝王手段中的一种。毕竟南 方推行新政这件事如果不用赵如意,而是换成王敢、换成武本善、换成孙嘉、换成他王庶 中任何一个人去办,别说像赵如意这般取得这么大成效了,恐怕只能搅成一团糟。
知人善用,这不正是帝王之术吗?王庶心中暗叹,昔日那个皇妹,如今已经是个成熟 的党徒了。他心中再也不存不切实际的幻想,喜爱美色、热血沸腾、重视亲情,如果皇帝 是这样的人,他或许还有生存的希望,但是一个成熟的当权者,是绝对不会留下他这样的 隐患的。
大概今晚,就是自己生命的终结了吧——王庶想清楚这一点,可奇怪的是,他此刻心 中竟然一点也不愤懑慌乱。昔日刚刚流放流州的时候,他还未必会死,心头的愤懑和绝望 却那般煎熬,让他夜夜难眠。现在没有希望了,他倒能如此平静。
回顾此生,只要能做的他也都做了,还有什么遗憾?王庶唇边露出一个淡淡的笑意, 心头一片祥和。
赵如意捧着黄绢,来到王庶身旁便站住不动,上下打量着王庶,神情间没有丝毫畏惧 一个亲王的样子。
王庶淡淡地笑着,静静地由着他打量,却没有回视。
这一刻,他不卑不亢,气度雍容,沉静如水,内敛如山。
男子的美除了相貌,还有让人说不出却能明确感觉到的一股气势。王庶天生血统带来
的高贵,一下子就将繁花一般美丽的赵如意给比下去了。
赵如意垂下眼帘,羽毛一般的睫毛顿时隐藏住了他的眼神,他双手举过头顶,将黄绢 放在王庶手上,又搬过一把椅子:“殿下请。”躬身深深一礼,便退回帘子后面。
回到帘子后面,赵如意双手握得紧紧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必须杀了他!这个人 是如此气势惊人,是如此具有威胁,所以,必须杀了他!”
王庶心中一片空明,坐下来,仔细看起手中的黄绢。上面的字迹很熟悉,确实是十七 妹的字迹。并不是说他熟悉青瞳的字迹,他熟悉的是昔日那个对手——太子的字迹,至于 这个十三岁后就不再和他同室求学的十七妹的笔迹是什么样,他根本没有注意过。但他的 母亲德妃利用太子的字迹,骗得青瞳母亲自杀,此事过后他就记住了,当今皇上和太子的 笔迹是一模一样的。
第一封黄绢是作战计划,说的是关中战役,怎么和西瞻二十万联军作战,什么时候把 握什么分寸,用哪一员战将,都写得清清楚楚。
第二封黄绢也是作战计划,说的却是万一京都围敌计划失败,让西瞻军进入南部九 州,该怎么处理,同样将一切计划得十分详细。
要照从前王庶学了一肚子兵法的时候,他可能对此颇有微词,因为这所有的计划看上 去都有漏洞。每一个自认为熟悉兵法的人,在看到一个计划的时候,总会提出如果敌人这 样,如果敌人那样,这个计划就不能行得通了。比如青瞳制定京都诱敌的计划,就可以说 如果敌人绕道北上,不去京都,你一番调度岂不是正好给敌人让路?这天下间万事都有补 救方法,也都有克制的办法,让你用嘴说总能说得周详紧密,这也就是赵奢谈论兵法的时 候,怎么也说不过赵括的原因。
但实际上,纸上谈兵的人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便是他们这个“如果”,是建立在敌 人知道他们计划和虚实的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敌人能敏捷地抓住机会,不犯任何错误的 基础上的。
以前,王庶也会是“如果”中的一员,但现在,真实的战争已经教会了他:战争中几 乎没有不犯错误的一方,在实力不会差别太悬殊的时候,谁犯的错误少,谁就会取得胜 利,谁能抓住敌人的错误,谁就能以少胜多。
所以这两封黄绢拿在他的手中,他非常明白它们的分量。按照这样的部署,如果不犯 错误,就会立于必胜之地;犯了小错误,也一样胜算很大。而其中所选择的战将,必是经 过深刻了解,认为能将战略贯彻的最好的将领吧。
他深吸一口气,闭目消化一下,在心中和自己的设想印证,然后才拿起第三封黄绢。 这一封则是改革方略,详细标明先后顺序和预期会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下一封是已经实施改革的部分和已经取得的成效,以及预期会取得的成效。
王庶看得激动不已,他看到,国家已经开始复苏,一切都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 苑正向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
最后一封是展望,未来国家富强之后,对待四夷诸国的态度,对待士农工商的政策 等等。
这些主意多半出自萧瑟,着眼十分远,有些条款甚至要三十年、五十年之后才能看出 成果,却每一条都十分重要。
慢慢看着,王庶脸上渐渐露出了然的神色。这些都是机密,都是只应该皇帝和少数参 政大臣才能知道的国策,没有任何必要给他看,以他这个藩王的身份想知道,就等同于要 问鼎,鼎有多重和一个没有野心篡位的人是毫无关系的。
给他看,那是对他的尊重,同时也是交代,让他放心地去死,让他提前看到,这个国 家在他死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表明皇帝不会让他活着,但皇帝十分尊重他。
王庶嘴边慢慢扯起一个淡淡的笑,他轻声道:“大苑能变成这样,真好!”他离开椅 子,俯下身,道,“如能这样,臣此生了无遗憾——臣,衷心感谢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