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忠孝难全
肥猫江湖2025-07-02 21:465,591

自古忠孝两难全。

  赵苞忠君为民,却痛失老母、爱妻,万念俱灰之下,决定弃官,扶棺回乡安葬母、妻。

  张胤、严纲、单经等人知道劝阻不住,只得安排兵士随行护卫。

  临行前,赵苞身着孝服,满脸憔悴,抓着张胤的胳膊语重心长地道:“子承大才,辽西苦寒,不是汝施展之地,但边民生活不易,望子承善待之。余已经上书陛下,言汝之功。只可惜子承年轻,否则当是郡守良选。”话中之意,即是说让张胤老实在辽西任长史,若非你年纪小,我就推荐你接我的班了。

  张胤当然明白赵苞的心思,拱手行礼道:“请明府放心,胤定然用心政事,造福百姓。”

  赵苞点点头,又对赵芳等人道:“汝等要尽心辅佐子承。”

  众人纷纷颔首称诺。

  五月夏花初开之时,赵苞扶棺回乡,辽西一郡重担就这样压在了张胤肩上。

  许攸、王越要赶回洛阳,正与赵苞顺路。公孙瓒因受太守刘基恩惠颇重,此地事了自然还是要回涿郡,刘备、刘修也随同返乡,两人皆说秋冬时会来辽西与张胤相聚,只有张飞这小子在辽西还没有耍够,执意要留下来。田楷家中也无事情,就此也留在了辽西。田楷半路追随而来,本人又是有本事的,张胤自然也不会亏待他。

  鲜于辅和鲜于银也跟着返回渔阳,回去给众人家属报个信。他二人终身禁锢,出仕无望,留在辽西也没有多大作为,而且黍谷山庄出来的这些少年给了他们太多的震撼和压力,因此决定回渔阳闭门读书养性、习练武艺,静待禁锢解除。

  看着赵苞的车队渐行渐远,张胤心中感概:“赵苞当时一定痛苦不堪吧?换做是我,能像赵苞那样舍弃母亲、妻子吗?”沉思良久,他最终还是苦笑着摇了摇头。他怎么可能舍弃母亲和纨儿?

  回顾左右,张胤发现程普、韩当还在身边。张胤向程普、韩当恭恭敬敬行了一礼,诚恳地道:“二位兄长,留下来帮我吧!”

  韩当面露笑意,爽朗地道:“我没问题,辽西本来就是我家乡。留在子承身边说不定还能混个一官半职。”

  程普也笑道:“我那职位估计也丢了,还回去干什么?”

  张晟更是高兴,哈哈笑个不停:“如此最好,如此最好,我们兄弟联手打天下,找机会把坤桃兄长也拉来。哈哈……”

  赵苞和张胤如今在辽西的威望如日中天,一个舍母全城,一个撇妻助战,皆忠义有古人之风,辽西上下人人敬仰。

  赵苞一走,张胤以辽西长史身份代行政事。他先是利用三日时间,巡视诸曹。州郡佐治之官分曹办事,设有功、仓、户、兵、法等曹,功曹主记功选吏,仓曹主管民户,兵曹主军队,法曹即贼曹主刑法,各曹主官掾为正、史为副,其中贼曹、兵曹、监军掾等归长史直属。

  赵苞卸任,郡中各曹也有人随之弃官,出了不少职位空缺。此事在所难免,张胤也不多加理会,只等熟悉情况后再行聘任填补。

  诸曹、掾走过一遍后,张胤又将目光放到军队上。辽西因是边郡,常设郡兵,如今共有步骑一万五千人。辽西仅领阳乐、临渝、肥如、海阳、令支五县,人口稀少,在籍汉民不足十万,但是竟然有郡兵一万五千人,足见赵苞对边防的重视。不过张胤还是摇了摇头,在他看来军民比高得可怕,每六七个百姓就要供养一名兵士,民众的负担过重。

  阳乐城中有四千兵士,骑步各半。军营在阳乐城西北角,张胤到达兵营时,主官赵芳带着麾下司马、军侯出迎。

  四千兵士分为四部八曲,有军司马四人,假司马四人,军侯、假侯各八人。除严纲、单经外,另外两名领兵司马,一姓王名门,字叔衡,一姓范名方,字正阳,两人年纪都不大,都是依靠军功一刀一箭地打拼,爬到司马的位置上的,张胤也都曾见过,十余日前白狼水岸边击退鲜卑人之战中,王门、范方随赵芳的中军出击,作战英勇,给张胤留下的印象不错。军侯、假侯张胤自然认不全。

  见礼之后,张胤随众人进入军营。校场之中,千余军士肃然而立,等待着张胤的阅视。

  边郡所招募的郡兵果然胜过内郡郡兵许多,校场之中千人会聚却鸦雀无声,只有偶然能听到战马的响鼻声。一千军士中,有两屯骑兵,背弓负箭,明显精擅骑射。此时没有马镫,骑马全靠两腿控马,在马上骑射可不是一般骑士可以完成的。另外八屯是步兵,各持刀弓长矛,精神抖擞,亦是训练有素。

  张胤点点头,心中很是满意:“这才是能够分分钟就击退鲜卑胡虏的军队。”

  赵芳问张胤道:“长史,可要阅示士兵演练阵法?”

  张胤道:“好,就演练八阵进退吧!”所谓八阵进退是此时军中常用的军阵教习之法,乃是让士兵分为两军,一方依直阵、锐阵、曲阵、方阵、圆阵的顺序变阵,另一方则取破解之阵法布阵,取其对应的相克之意。无论是大汉羽林、虎贲,还是边军、郡兵,都会习练此八阵法。

  赵芳站在高台之上,挥舞赤旗,亲自指挥军士演练八阵进退。千人演练大阵,十分壮观,军士为鼓舞士气不断鼓噪大喝,沙场凛冽之势顿生。校场中军士阵势流畅,运转自如,赵芳指挥起来颇有些如臂使指的意思。

  八阵演练完,赵芳将赤旗递给一名军士,回到张胤身边。张胤道:“赵辽西果非常人,将这郡兵训练得十分精悍。”

  赵芳行了一个军礼,也不为赵苞谦虚,他心中其实也是同样的想法。

  张胤又道:“据我所知,郡中汉民不足十万,这士卒口粮如何解决?”

  赵芳回道:“长史有所不知。本郡有防守异族重任,向来营兵众多。府君上任之初,郡兵已然过两万。府君裁汰老弱,精选之后保留一万五千人。这士卒口粮半出自郡中赋税,半由冀州贴补。”

  “哦!”张胤恍然。幽州本是穷州,和并州一样,每年都要青、冀两州贴补官务开支,想来分到辽西的钱粮,有一部分要用来做这些郡兵的给养。

  “可足否?”

  “不足。”

  “哦?”张胤转首看向赵芳,不知道他直言不足是何意。

  “每名士卒每月口粮两石,如今只能给付七成,军械更为不足。”赵芳面露一丝愁容,“府君竭尽全力,仍然不能足给。辽西苦寒,地产贫乏,民口又少,赋税不多,实在是没有办法。”

  “哦!”张胤轻应一声,陷入沉思。

  过了片刻,张胤回过神来,轻笑一声,道:“此事留后再议。司马练兵有方,辛苦了。”

  当晚,张胤就留在军营中吃饭。张胤为长史,一郡副手,饮食自然与普通士卒不同,有肉有酒。赵芳、严纲、单经、王门、范方等人同席作陪。张胤也不矫情,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言谈所问都是军旅之事,与赵芳等人聊得火热。

  第二日,张胤回到郡守府,升堂议政。赵苞临行将政事全权委托给张胤署理,这副担子很重,张胤不知道怎是否能够担起,但是无论如何,他至少要坚持到新任太守到来。

  第一件事自然是完善各曹、掾的人事,张胤举贤不避亲,身边程普、韩当等人皆有任用。程普暂代功曹,韩当任督邮,张晟掌兵曹,以田楷为副手,张飞年纪太小,因此被张胤留在身边。主簿徐隆、上计掾李权等郡守府其他吏员皆是原职不变。

  徐隆,字子昌,玄菟郡人,允文允武,家世豪强。赵苞初上任时请为主簿。李权,字子衡,是赵苞同乡,性好学,善阴阳,与其父李云相类。李云曾举孝廉,后为白马令。延熹二年,忠言上谏,抨击阉宦,终致获罪,被桓帝下旨处死。赵苞嘉其行,又知其子李权忠正有才干,因此用之为掾。

  张胤又亲往辽西各地礼请有贤名之人入太守府,其中一人姓祭名雍字雅山,是光武帝时中兴名将祭肜后裔,在辽东、辽西、玄菟、乐浪诸郡威望素重。祭雍途经辽西时被张胤得知,亲迎车驾延请入府,聘为五官掾。五官掾掌春秋祭祀,其地位与功曹相近,可顾问各方面事,而职责不如功曹繁剧,在祭祀时,又位居功曹之前。张胤授祭雍此职,也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祭氏祖居颍川,家族豪贵,祭雍先祖祭肜为大汉镇守辽东三十余载,“祭辽东”之名享誉天下,按理说祭雍不会轻易答应做一太守府的属吏,只因辽东祭氏本是颍川祭氏分支,人口稀少,百余年来,已渐趋没落。祭雍游学养望半生,方有今日之威名,他也是看中了张胤的前途,毕竟张胤是至今唯一一个得特赦解除禁锢的人,而且据闻甚得天子和董太后欣赏。为了家族兴盛,祭雍算是做了次投资,或者叫赌注。

  祭雍一来,辽西大族与郡守府的关系又增进了不少,更有一些大族子弟上门求职,张胤也裁才选用。

  至今,辽西郡守府中有功曹、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督邮、主簿、门下书佐等各样掾史、吏员百余人。张胤本无权选定属吏,不过赵苞辞官,他代行郡守职,就有了更大的自主权,甚至无需将议定的人员安排报给朝廷知道。

  第二件事自然是大战后的伤亡抚恤、城池修缮、百姓安抚、流民安置等。辽西郡守府新旧官吏全力投入到战后的重建中去了。

  梳理完郡守府的各种事情后,张胤与韩当一起走访地方。韩当暂代督邮之职,有巡查地方之责,加之又是辽西本地人,对临渝、肥如、海阳、令支四县颇有了解,有他陪同,张胤一路轻松不少。

  此行张胤调动了两屯郡兵骑士随行护卫,由范方率领,加上黍谷山少年队,一共三百人。黍谷山少年们在上次战斗中,表现得可圈可点,不仅作战勇猛,而且纪律严明,十分赚人眼球。如今辽西百姓也多有耳闻,悯农郎君身边有百名少年,勇猛善战。可惜的是,虽然少年们甲胄精良,但是依然出现了伤亡,十一名倥偬少年永远留在了白狼水河畔。

  对于少年们出现的伤亡,张胤心伤不已,这些少年都是他费尽心血培养起来的,接受了许多后世的知识,把他们当做普通士卒使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经此战后,张胤为剩下的八十九名少年们赐字赠刀,并准备让他们到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去历练,他现在有这个权力和能力。

  到令支后,张雄带领二十名少年护送阵亡伙伴的遗体返回黍谷山。阵亡少年将被安葬在窈儿潭边的山坡上,并建祠堂四时纪念。当张雄等返回阳乐时,会带回黍谷山庄重金聘用的工匠在上庄村打制的环首短刀八十九柄,那些就是张胤赠给少年们的防身武器。

  张胤写了一封信给纨儿,让她不要再为自己担心,待辽西的事情处理得当后,他会请假回家。同时让纨儿请鲜于瑞出面到渔阳郡守府为已经赐字的孤儿脱籍,张胤准备还这些孤儿自由之身。

  张雄向张胤深施一礼,然后上马带人向渔阳方向而去。张雄自幼有军人之风,甚得张胤看重,有了战阵经验后更显稳重,张胤特意为其赐字重城,勉励其“稳如岳峙,凝如重城,挡胡虏于国门之外”。

  日暮时分,听了一整天各色县吏汇报工作的张胤爬上令支城楼,向西眺望渔阳的方向,对纨儿的愧疚之情涌上心头。张胤伸手入怀捏了捏临行时纨儿送给自己的香囊,心中一阵温暖。香囊中是他和纨儿的一绺头发,正是那日婚礼上行结发礼时割下的。纨儿将其分成两份,塞入两个香囊之中,一个留在身边,一个临行时送给张胤。

  “纨儿,不用多久我一定会把你接到身边来……”

  韩当也上城楼来,与张胤并肩而立,半晌,缓缓说道:“子承,你平生有何志向?”

  又言志向,张胤依然感到茫然。父亲去世时,他曾立下一志,乱世中保存家族,发展壮大,如今离乱世不过五六年时间,自己的志向完成几何?

  张胤目视远方,喃喃道:“乱世即来,我辈当以何应之?”

  韩当惊讶不已:“乱世?当今天子虽然不贤,但是仍不至于大厦倾摧吧?”

  张胤扭头看着韩当,微笑不语。

  正在此时,军司马范方上来说道:“令支长摆宴县衙,有请长史。”

  张胤背着双手道:“义公,走吧,去尝尝你家乡土酒。”

  韩当还在思索张胤方才的乱世之语,不知是其偶然说笑,还是真的看出了些什么?张胤也不理他,向范方道:“正阳好酒否?”

  “无酒不欢。”

  “哈哈哈……义公家乡有土酒,远近闻名,我们去喝个痛快。”

  “固所愿也。”

  张胤自令支返回阳乐后,重整吏治,劝课农桑,营造水利,练兵修武,辽西郡军民齐心,百姓渐渐安居乐业。

  恶月过后不久,张雄自黍谷山赶回阳乐,随行而来的有齐周和左师姊妹。齐周是张胤特意邀请来的,到阳乐后被张胤任命为郡府从事。左师姊妹能够前来倒是让张胤有些惊喜,按照张雄所言,这两个丫头是卢纨特意派了服侍张胤的。

  张胤母亲崔萦过世时,两个遗愿其中之一即是要张胤娶妻后收左师姊妹为妾,延续血脉,张胤不确定卢纨是已经知道了这件事,还是要考验一下自己,因此将纯儿艾儿留在身边,但是却不敢真的“吃”了两姊妹。

  据张雄说,自己的丈人卢植已经启程返回京师,叔父张识、从兄张亮、侄子张音等人也已返回老家南阳,张俊随蔡邕去继续学业。黍谷山庄又恢复到了往常平静的状态,少年们的学业由鲜于瑞和崔琳负责,黍谷怜、牧月等学业较好的女孩子继续执教。家中诸般事宜滕玉全权交予卢纨打理,王蒲从旁辅助。

  张雄双手托着一柄短刀,递给张胤。张胤接过,抽刀出鞘,寒光乍现。一旁张飞大声赞道:“好刀。”

  此刀即是张胤命人用上好精铁打造的,刀长不足三尺,与军中制式环首刀相比要更锋利一些。

  张胤还刀入鞘,塞到张雄手中,道:“此刀就赐予你了。其余的分给你诸位师弟。”

  “诺!”张雄收起刀,轻声问道:“老师,师母让十几名师妹一起同来,听候您的吩咐。”张雄等人脱籍之事已经完成,一众少年对此感激不禁,成为自由之民,再称呼张胤为主人显然有些不太合适,众人商议后,由陈诚提议,尊张胤为老师。

  “哦?”张胤心道:“还真是我的好妻子,我正有此意。”

  张胤道:“让她们进来吧!我有事吩咐她们做。”

  “诺!”张雄转身出去后不久,唐鸾和黍谷雨引着十几名女孩子进来。

  唐鸾等人伏地行礼,道:“见过老师。”

  张胤道:“起来吧!你们既然来了,我就安排一些事情给你们做。不过你们虽是女子,但知书籍,识术数,懂武艺,也不弱于男子。抛头露面做事,亦应有字。我今日也为你们取个表字吧!”

  唐鸾和黍谷雨、黍谷雪等人面露喜色,心下有些骄傲,老师说自己不弱于男子,这是非常重的表扬了。

  张胤略一思索,面露笑意道:“唐鸾,曾名三鸟,就取字青鸟吧!做人不应忘本。”

  唐鸾面色羞赧,自己幼时哪里知道名字好坏,三鸟也叫了好多年。

  “黍谷雨,字润功;黍谷雪,字玉尘;黍谷冰,字寒蕊;黍谷虹,字……晚晴;薛娇,字淑婵……”张胤每看到一名少女就随即为其取一表字。

  “黍谷怜和牧月等人留在山庄教授后来的学弟学妹们,有大功,我也会为其取字……黍谷怜,取字冰心吧,这孩子心地善良,冰清玉洁,这两字最是适合她;牧月,字望舒……”

  张胤念念叨叨给每个少女取字,张飞在一旁坐立不安,凑过来道:“阿兄,给我也取个表字吧!”

  “嗯,你不是字翼德吗?”

  张飞发楞道:“翼德,我什么时候……嗯嗯,翼德,就字翼德,这个好,原来阿兄早为飞想好表字了。”

  张飞高兴得喜笑颜开,就差原地翻几个跟头了。

  “呃……”张胤反应过来,心下大汗,“擦,说漏嘴了,怎么搞的?张飞的字怎么成了我取的了?”

继续阅读:第五十四章 托孤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峥嵘志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