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之时,对于战争的结论是,水上交锋,弓箭为先。那一场璀璨绚烂的赤壁大战,周都督就是如此,与丞相言及。
于是,才有了后来的“谢曹丞相箭”,草船借箭,千古留名。
草船借箭,是罗大大的一支妙笔,将孙权受箭安排在了诸葛亮身上,加以夸大,从艺术角度而言,毫无问题。
但水上交战,弓箭为先这句话,是真知灼见。今世有着定边军的出现,弓弩的作用吗,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不光是水战。
陆战之中,远程力量占据的比重,也在不断增长。广陵之战,曹军最忌惮定边军的,倒不是骑军,而是他们的弓弩及轰天炮。
远程一旦形成压制,能让你在战场上,赢得极大的优势和主动。轰天炮,超越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让他成了战略兵种。
在郝昭校尉的号令之下,轰天炮的攻击力度有所降低,与之同时到来的,是前线士卒伤亡的增大,但后者,不会有任何怨言。
器械队,是不会平白无故降低攻击力度的,一定有其必然性。没有轰天炮的掩护,陷阵军还不打仗了?岂不更被曹军说嘴?
军械的强大,也是战力的一部分,在狭窄山道的混战之中,什么军械最管用?那是非弩箭莫属,尤其是可以连发的“秋月”弩。
当年推广此弩之时,正是夜间,不但可以连发,且轻便易于携带,发射之时,更极为安静,叶欢有感当也明月,名为“秋月”!
后来装备步军,不断改进的步弓,也因对仗,被称为穿云弓。
考虑到步军作战的阵型,往往需要弓箭,前阵一般都有厚实的盾阵,除了轰天炮,寻常的弓箭想要破阵,却是极难。
因此,穿云弓的设计,是偏向抛射的,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借上那一阵冲力,打击敌军,设计的重点,就在与此。
与之相对,步卒标配的秋月弩,就更加在意直线打击能力了,一开始,是要求能在五十步之内,射穿三层厚牛皮!
和各大王牌军一样,器物阁也不乏努力进取的精神,一开始的五十步,到后来的六十步,八十步,乃至一百,不断增加。
射穿牛皮的数量,从三层,到四层,最后达到六层,不断进化。
这就够了吗?叶欢和麾下将领,都觉得够了。但器物阁的工匠们说不,我们还没有达到最佳的状态,于是,在分量上下功夫。
不降低射程和威力的情况下,减轻秋月弩本身的重量,在战役中,也有着绝大的作用。三年以来,秋月路减轻了了三斤十二两。
汉末的三斤十二两,换算到后世,就是一公斤多一点,听上去似乎不多,但在士卒全速负重行军的状态下,任何一点减轻都有利。
陷阵军普通士卒,战斗全重,十七斤十三两,这十七斤十三两之中,包括兵刃,铠甲,以及秋月弩,加上随身携带的弩箭。
弩箭装在特制的木匣之中,置放与士卒的腰间,内置十八支!加上弩弓之内,原本就在战时安装好的九支,总计二十七支。
原本,最佳的重量,按数据统计,应该是二十五支,但汉末之时,人们对九这个数字,有着莫名的崇拜,就变成了二十七。
之前的凝萃山防御战,短兵相接之时,陷阵士卒尽量在减少秋月弩的使用,不到关键时刻,他们总是会保留变化。
眼下地形狭窄,又需要破阵,在轰天炮的掩护之下,陷阵前冲的士卒,越来越接近敌军,甚至到了三十步,最多八十步。
这个距离,就是秋月弩的最佳威力所在了,陷阵士卒之前积累的箭矢,在这一刻,集中爆发出来,青州营的感受,可想而知。
陷阵有远程,我们也有,但弓箭手发射,是需要一定姿势和动作的。秋月弩呢?简单到只需要扣动一下,且直线,瞄准容易。
三十步的距离,不需要有任何的准备,手感就能代替一切。哪怕在最佳状态之下,青州营弓手射出一箭,敌军要翻三倍。
如此一来,战局会呈现什么样的态势?简单一点说,在陷阵的不断冲击之下,曹军士卒很难再近距离探头,否则就被击杀。
战阵之上,最为郁闷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打不过,而是打不到!尤其是你在打不到敌军的情况下,敌军却能轻松打到你。
之前是轰天炮,现在则是秋月弩!论威力,后者当然不能与前者相比,可论精准度,后者又要远在前者之上,并无区别。
使用近战的“远程”利器秋月弩,陷阵军也有着详尽的战术,一部分压制躲在山道两侧的曹军,另一部,则是勇往直前。
算上眼前的曹军伍长,邱桐在此战之中,已经击杀了十六名敌军。在士卒眼中,以伍长的本事,早就有一头牛了,只不过……
他的精力,在破袭敌军的关键之处,并不在杀敌。且随时都要照应麾下的士卒,打到现在,邱桐的一伍,只有一人受伤。
拔除箭矢,进行简单的医疗之后,还并不过多影响他的战斗状态。老兵是宝,在此刻体现无疑,他总能找到,战局的关键。
秋月弩的使用,让陷阵军在前线不但压制敌军,将他们一步一步的逼迫出狭窄地带,但少了轰天炮的辅助,速度却有降低。
“嗯,如果不是郝伯道故意为之,敌军的轰天炮,也需要时间恢复,这个战机,必须要抓住,撤军,速度不能慢。”
李通并不清楚眼下郝昭的战术,在他眼中,陷阵的攻势,比之之前是有所放缓的,但最重要的原因,并非疲劳,而是掩护。
站在他的视角,定边军的“步炮协同”战术,几乎是所有步卒的克星。远程压制加上近战的威力,陷阵在此间,无懈可击。
但轰天炮就算远胜于霹雳车,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威力打下去。眼下,敌军或许就是在休整,这个时间,李通亦并不知有多长。
令他欣慰的是,樊稠的西凉铁骑并未远离,而是在青州营身后一里之处,摆出了阵势,并在路边,点燃了很多火堆。
那是为了照明之用,看西凉军的阵型,中路是留给青州军撤退的。所谓患难见真情,越是困难的情况下,此处就越为难得。
“嗯,樊稠将军不愧沙场宿将,面对陷阵,还能退而有致。目下战况,就算没有操练纯熟,我军也得与之,交替撤退了。”
步骑配合,不是定边军特有的战术,曹军在此,也有很深的理解。广陵之战,虎豹骑和飞獠雄骑在与定边的对抗中,表现突出。
敌军的优点,永远都是定边关注的重点,广陵之战的总结,在第三天之后的午间,就到了高顺手中,接着就是全军传阅。
作为一军的副统领,郝昭当然看过,当他在凝萃山见到西凉铁骑之时,就会对此有所准备。若要追击敌军,陷阵当然会有安排。
除了常规的战术之外,还有一点,在郝昭心中极为关键。甚至可以成为眼下战局的决胜之处,那便是,战毅所部的三百士卒。
三百士卒,在动辄数万人的战场上,渺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三百陷阵士卒,有什么样的威力,任何曹军将领都不会轻视。
之前进攻之时,郝昭已经接到战毅的传讯,他们提前半个时辰,到达了苍狼山!三百士卒,一半投入到了破袭道路之中。
最高处,则是侦察队的所在,他们一直在盯着前方黑暗中的某一处位置,直到前一刻,那里终于闪过一丝火光。
士卒见状,揉了揉双眼,生怕是因为时间太长,产生幻觉。
火光有着短暂的熄灭,然后再度亮起,如此反复有三次之多,最后的一次,亮起便不再熄灭,侦察队终于可以确认。
那是山地飞龙同袍,传递的讯号,接下来,就是双方在山头之上,隔着数十里的互相沟通了,利用亮光的间隙,传递讯息。
看到这里,你会想到什么?摩斯电码?电报传讯?叶欢也是到了汉末之后,接触多了才清楚,这些,华夏战汉时就有了。
左慈给他查阅的遁甲天书,在人卷之中,就有所记载。端木磊濮阳落夫妇对此亦有所涉猎,南华郅臻,两大毒王都是高手。
但在此处,能称为顶尖存在的,还得是要平,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江湖切口与暗号。另一个,有点意外,便是齐由。
这亦让叶欢了解到,他那一行,传承到后世,也失去了不少。有此二人在,定边军的传讯的手法,更加精炼了。
火光传讯,类似于密码,相隔数十里,换了别的军队,很难做到,但定边军手中有百里镜和千里镜,便可化不可能为可能。
两名侦察队士卒,同时仔细观察对面传递的讯号,其中一人,负责转述,另外一人,只在前者有可能疏漏时,加以补充。
“校尉军令,全力阻击李通的后撤士卒,按目下战况计算,敌军当还有半个时辰,到达苍狼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