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墓室应对3
朱由检说道:“不错。”
问松继续说道:“袁崇焕还曾经抗高第之撤退令于不顾,越权向山海关总兵下令,有从宁远逃回的部队,一律斩杀。对吧?”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他抗高第之命是对的,毕竟守住了宁远啊。”
问松摇摇头,说道:“话也不是这么说,他抗命的时候,并不知道能否守住宁远,谁也不知道。”
朱由检茫然道:“你不是支持他的么?”
问松正色说道:“支持他,并不意味着要粉饰他,我只是说,这就是他的做事风格。你不接受他的做事风格,却希望他能办成事,这是不可能的。”
朱由检若有所思,点点头,说道:“那他为何要杀这么多人呢?”
问道解释道:“当时辽东局势,明军一败再败,明将战死的有几十员。普通将领及士兵,畏敌如虎,闻风就逃,因为逃得人太多了,朝廷也一般也只能是略施惩罚,这样就造就了明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差。而按照袁崇焕之前明军与后金军战斗的结果看,说与后金作战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并不如何夸张。但是逃回来之后的死亡率无疑远低于此,而且大家都逃,也只有最高长官一人背黑锅,于是兵无斗志,将皆逃心。这些现象终于在袁崇焕这里,得到了改观。在袁崇焕领导的军队里,与后金军作战,或许还有生机,逃跑就是立刻死路一条,他不汇报,也不请示,直接砍死。再加上在之后的几次战役里,袁崇焕自己从未落后于人,常常身先士卒,是以人皆效命,方才练就一只有战斗力的军队。古往今来的名将,大都有嗜杀之名,所谓仁不统军,义不从商,是很有道理的。”
朱由检问道:“我明白了,那么袁崇焕杀毛文龙,也是为了立威?”
问松道:“那倒不是,彼时,袁崇焕之威名早已名扬内外,不需再立威。杀毛文龙是为了事权统一。因为毛文龙的军队,别人根本指挥不动,把毛文龙调离都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毛文龙自己愿意,他的军队就不可能服从袁崇焕的指挥。因此,在毛文龙拒绝了袁崇焕的最后的退休提议后,袁崇焕只能杀死他。”
朱由检道:“那他也可以请旨啊。”
问松叹道:“到底是办事重要,还是你的权威重要?请旨怎么可能?如果趁毛文龙在宁远时请旨杀之,则皮岛之众,可能叛乱,要收服他们,就比较麻烦;而如果按照袁崇焕在皮岛那样杀毛文龙的方式,你让他怎么请旨?在皮岛住几天么?当时情况剑拔弩张,袁崇焕稍有失措,就是死路一条。只有快刀斩乱麻一条路。”
朱由检叹道:“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明白了。可后来毛文龙的军队都叛变了,不能说与这件事无关吧?”
问松无奈的说道:“毛文龙死后,皮岛部队并未叛乱啊,他们叛乱,是在袁崇焕死后啊。”
崇祯无话可答,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可怜毛将军,也是抗清有功之臣啊。”
问松道:“他虽有薄功,其过却也不小。”
崇祯道:“愿闻其详。”
问松道:“那好吧。我就分下面几点,详细给你说说。1、他有胆有识:毛文龙在宁远伯李成梁帐下开始在辽东的军事生涯后,就对山川形势和敌情都加意考察,因此在广阔的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及附近岛屿上与后金军周旋,面对于有着巨大优势的后金部队,能够始终不被剿灭;在辽东局势每况愈下之时,敢于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所以是有胆有识。2、开疆有功、复土有限:毛文龙以一己之力,开创东江镇,故称开疆有功;但其主力都在岛上,在辽东半岛上的势力很有限,占领一些地盘大都也未能守住,故而只能说“复土有限”。3、杀敌是真,冒功亦实:毛文龙在敌后斗争多年,跟后金军主力战斗虽然胜少败多,但骚扰是很有心得的,找一些散兵游勇、女真百姓杀一杀还是不难的,所以想想就知道,杀敌之事,肯定会有;同时也可以得出结论,这些杀敌,其实功劳是很少的,因为正规部队很少。明军论功虽然是按照首级,但不太适合毛文龙这种斗争方式。4、索饷过多,情有可原:毛文龙军民一体,身处敌后,或深山老林,或不毛荒岛,生产能力很弱小,军人固然需要饷银,百姓也需要生存,但明朝显然也没有那么强大的经济实力供养这么一群人。而且当时情况,官员贪腐成风,毛文龙毕竟是属于冒着生命危险办实事的,即使索饷稍多,也情有可原,反正明政府不会都给,给的也会被各级官员贪污掉一部分。5、通敌难免,投敌难信:通敌这种事情,其实并不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古有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的说法,说明双方互相通信是非常常见的,毛文龙无论有无和皇太极联系,都不值得研究;如果说他投敌,则基本不可能。毛文龙只带了很少的人进入敌后发展,他的手下主体都是从后金占领区逃亡出来的汉民,和后金方即使没有血海深仇,也有毁家夺地之恨,作为这样一只军队的领导者,毛文龙没有投降的可能;而且毛文龙自身跟后金也有血海深仇,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真心投降的;他的手下孔有德等人投降清时,几乎也是孤家寡人了。6、私德有亏,举朝皆然:袁崇焕历数毛文龙罪过时,很多都是私德方面的,但当时明政府阉党乱政,贪糜成风,毛文龙必然难以避免,要想做好些事情,讨好一下当权者,也无可厚非——袁崇焕自己也有不干净的地方。至于自身方面,当时明朝所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而不是道德高尚的人。7、虽有抗命,也有缘由:毛文龙不服从朝廷的节制,也是他的一大罪状,但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明末辽东政策朝令夕改,杨镐的主动出击到熊廷弼的依城固守,接下来又是王化贞的主动出击到王在晋的全部弃守,孙承宗的构建关宁防线再到高第的弃守关外;历任辽东经略水平参差不齐,毛文龙欲从也难。而且毛文龙开辟东江镇到他被杀的时间里,辽河以西的明朝势力对后金方最有利的形势,也不过是能够守住城池而已,基本未能对后金形成有效的战略进攻与压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文龙能够守住东江镇,就足够了。”
问松说道这里,有些口渴,于是休息了一下,朱由检已经陷入到沉思中,竟未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