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考虑
桃笺2017-06-02 21:003,370

  杨家租住的小院里,气氛有些古怪。

  杨复刚刚从衙门回来,就听到有人上门提亲的消息:“是——万阁老府?”万阁老的侄女,跟他杨复?

  杨婶自打送走了客人,就是满心的惊疑不定:“是,说是万阁老的侄女。”

  朝廷之中,同年、同乡、同窗,这都是天然的助力。按说杨复高中之后,就该跟同榜进士们多有来往,将来在仕途上也能守望相助。可他先是被皇帝破格授了六品,引来一些人的嫉恨,又因弹劾内宦被贬,那些怕被连累的人也就望而却步。如此一来,杨复高中之后这几个月间,杨家的小院竟门可罗雀,今日来的这位,还是头一个正经访客呢。

  来的这位正是杨复一位同年的妻子。他这位同年姓詹名文,中的是三榜的同进士。

  同进士虽说也在榜上,可跟前两榜不大好比。只听京城里私下有人呼同进士为如夫人,便可知其中端倪了。但这位詹文,就因为跟万阁老府上有那么点儿七拐八绕的关系,如今已经是户部宝钞提举司的提举了。这个位置不过是正八品,可户部却是肥差,没点儿关系还真进不去。自然,也正是因为詹文跟万阁老有那么点儿关系,万府上才叫詹太太来递消息的。

  詹太太在杨婶面前自然说的都是好话。她也算下了点儿功夫,打听到杨婶从前也住在乡下,又打听了乡下女子嫁娶看重的是什么,先定了腹稿,到了杨婶面前自然滔滔不绝。先说万芳身子结实,有宜男之相,人又能干,只差明说她好生养,进门就能让杨婶抱孙子了。

  不过詹太太到底也是有几分眼力劲儿的。未登门时只以为杨婶是那乡下妇人,待说了几句话便发现杨婶谈吐文雅,竟比一般官宦人家的夫人也不差什么,便赶紧换过话头,又说万老夫人对万芳如何宠爱,万芳之父当初又对万阁老如何有恩云云,暗示若娶了万芳,杨复将来的仕途自然有了助力。

  这些话,杨婶都听得明明白白:“复儿,你与万府何时有了瓜葛?”

  杨复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儿子与万府并无瓜葛……”要说有瓜葛,恐怕也是间接得罪了万阁老的瓜葛吧?

  这下杨婶也糊涂了。她自然知道儿子是得罪了万阁老的,所以詹太太的话才更让人疑惑:“那万府这是何意?”任她怎么想,也没想到是万芳自己看中了杨复。毕竟杨婶幼承庭训,那婚姻大事便是父母之命,虽说在乡下住了这些年,也知道乡下亦有姑娘自己相中了人才成亲,但在她看来,那毕竟是乡野之地,礼仪之事不可苛求,与京城比不了,更不必说阁老府上了。

  杨复摇摇头:“或许詹太太并非此意?”可能是母亲错会了意思?

  杨婶无奈道:“此事,我又如何会弄错。”这些弯弯绕绕的话她从前听得多了,绝不会弄错的,“倒是你,是如何想的?”

  杨复迟疑道:“婚姻大事,自是母亲做主。只是万阁老——”纸糊阁老就不说了,单说一个读书人,巴巴的上赶着跟万贵妃认亲,此事就为士林所不屑。娶这样人家的侄女,他脸上也无光。

  杨婶其实心里也不太看中这门亲事。万阁老的身份自然是够高,可詹太太说到万芳,不说她饱读诗书,也不说她长于女红,只说她身子结实有宜男之相。杨婶是精明之人,一听就明白——这分明是万芳在诗书女红上实在差劲,以至于詹太太连夸都没法夸,只能不提了。再加上詹太太说过,万芳是万阁老的远房侄女,杨婶就已经猜出来,万芳多半是乡下长大的,与阁老府养出来的女孩儿根本无从相比。

  娶妻娶贤。在杨婶看来,有宜男之相固然好,可贤妻最要紧是相夫教子,万芳一个乡下丫头,书都没读过几本,如何指望她相夫教子?即使她有万阁老这个叔父,也弥补不了她自身的缺陷。

  既然杨复看起来也不大有意,杨婶便好做决定:“……只是,若拒了这亲事,不知万府……”就怕拒亲会得罪万阁老。杨复如今在翰林院已经是举步维艰,若是再明晃晃得罪了万安,恐怕这仕途就更寸步难行了。

  说到这个,杨复却是精神一振:“母亲,这朝中并非万氏一言堂,有商首辅呢!”

  说到商辂,杨婶面上也露了笑容:“是啊,还有商首辅呢。西厂被撤,可见皇上也并不是昏庸不明,只是一时被蒙蔽住了。”

  杨复点点头:“这些日子,儿子在翰林院也结识了几个人……”商辂参倒西厂,跟他上次在皇帝面前弹劾内宦其实本质是一样的,所以如今他的日子也好过了些。

  “既然如此,过几日詹太太再来,我谢过她的好意就是。”只说谢,不提亲事,那就是婉拒了。只要不将事情传出去,影响不到万芳的名声,也就不算什么。

  杨复握了握拳头:“西厂裁撤到如今将近一月,儿子当真觉得,京城似乎都清明了不少。”自然,这话说得略夸张了些,但没有西厂那些缇骑招摇过市,连东厂也收敛了些,的确是清明了好些。

  杨婶看着儿子干劲十足的模样,不由得面上含笑,替杨复理了理衣襟:“你如今还在文翰楼?”固然这是翰林学士的好意,可若总是呆在文翰楼,又哪有上进的机会呢?

  “母亲放心。”杨复自己近来也在想法子,“翰林学士曾提过,皇上早几年就觉得文翰楼所藏虽多却有些杂乱,若要寻什么典籍颇为不便。”他最近就想着整理出一份书目来,到时候能呈到皇帝面前,自然就有了进身之阶。

  “另外——”尽管屋里并无他人,杨复也压低了声音,“这些日子,儿子寻到了几个祖父当年的旧识,言语之中提到祖父,他们还都记得……”这事都过去将近二十年了,还能记得范广的,那真是念旧情了。

  “虽说这些人都已经致仕,可他们的儿孙还有在朝为官的。”杨复自春闱之后也没闲着,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几个人,“其中有两人如今在五品以上,还有一个正任都察院御史。”御史的职责就是风闻奏事,若想为范家平反昭雪,由御史开端是最好的。

  “御史……”杨婶不由得轻叹了口气,“那石御史也是御史……”做御史的理应有正气铁骨,可也不是人人都能如此,怎见得就不是第二个石御史呢?

  杨复握了握拳头:“娘,情形不同。只要皇上有心拨乱反正,就有人敢出来说话。自然,儿子总要自己能立起来,不可都依靠着他人。”若是皇帝整治了内宦干政,他作为第一个在皇帝面前弹劾一众内宦之人,必然是有功的。那时候自己有了前程,才好着手办这事儿,现在联络这些人,不过为了日后提出此事时能多有盟友罢了。经过石御史这件事,他也不会再随意就相信别人了。

  这些事,杨婶一个内宅妇人帮不上忙,也从来不会多加置喙:“你心里有数就好。说起来,你的亲事也该张罗了……”身为母亲,外头的事她管不了,家里的事却是要管的。何况一家子都被杀,杨复是唯一的根苗,自然也该早些成亲生子以继香火。

  说到成亲,杨复心里一闪,不由得想起一个人来:“母亲可知道,宋家分家了?”这些日子他也打听过宋端午的下落,只是自从她离了绣坊,就再没听到消息了。毕竟京城如此之大,他一个孤身外来之人,要寻人简直如同海底捞针。

  “分家了?”自从杨复被贬,宋家人就再不上门了,杨婶心里厌恶,并不愿多提宋家,故而杨复也不曾跟她说起后头的事。此刻听杨复说了,心里更添几分不屑:“这样人家,竟然还想着入仕……若真做了官,也是那等贪婪昏聩之人!”

  杨复点点头:“宋家长房贪婪狠毒,二房也是无情无义,宋姑娘为他们奔走多时,如今却被逐出家门,也不知到底怎样了。”

  杨婶略有些担忧地看了杨复一眼:“你寻过宋家姑娘?”宋大石一家对他们母子都是有恩的,若是不寻,未免太过忘恩负义;可若是寻找,杨婶又有几分担忧。

  杨复叹了口气:“京城如此大,去哪里寻找?不过听绣坊之人的说法,她该是跟着萧谨走的,有人照顾一二,我也还能放心。”

  “萧谨?”杨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那位萧校尉——哦,如今该称萧总旗了——应该是中意于她吧。”这倒也是好事,毕竟萧谨是官身,宋端午若真嫁了他,也算是高攀了,又能断了杨复那点若有若无的情丝,算是皆大欢喜。

  杨复倒没想到这一点,闻言不由皱起眉头:“宋姑娘如今——就是她的养父母也远在江西,这未有父母之命,应该不会如此行事。”这不成了无媒苟合么?萧谨好歹也是先生用心教养的,应该不会做这样的事。

  杨婶笑道:“人在江西,难道不能去接到京城来么?要我说,被宋家逐出家门也好,倒是你宋大叔夫妻拿她当亲女儿一样的疼爱,有这般的父母才是福气呢。”至于宋家那些狼心狗肺的,没关系一准儿比有关系好!

  杨复其实也是这么想的。宋端午能脱离宋家,那是喜事。只是想到她可能嫁给萧谨,心中不知怎的有几分怅然:“若真如此,我也该去萧家打听一下,送份贺礼也是好的。”就算他不再认萧谨这个师弟,宋端午若成亲,他是该去道喜的。

继续阅读:第九十五章 瓜葛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五彩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