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当这个帝王只是为彰显我大秦的实力,至于你说的这些寡人一概不知,也不想理会这些事情。只要我大秦百姓生活的好就可以了,其他人我们无暇顾及。”
“恕臣直言,陛下这个帝王难道就只仅限于大秦之地吗?这么大的地方呆得住一个帝王吗?陛下所开创的乃是万世基业。这天下的百姓都是你的臣民,你应该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心情去看待他们,先从仁爱开始,不管是哪国遭了灾,起了祸我大秦都派出使者前去慰问,扬我大秦天威之时,也让他国百姓慢慢接受我们大秦,从而对以后陛下你以帝王号令天下时,打下基础。”
“秦爱卿说的不错,那你认为陛下应该怎么去做呢?”宣太后远比在政治上尚未成熟的秦王眼光要远的多,听到秦啸的话语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所以才开口问道。
“目前我大秦虽然称了帝,但是山东几国并未承认这件事。因为崤山事件他们也没有公然反对,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接下来我们大秦在变法的同时,着重于开辟西北商路,所以对于山东六国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相互之间去掐。咱们秦国也派出一队军队参与他们的战争。”
“秦国一旦参加,那其他几国肯定也会集结重兵进攻我秦国。秦爱卿应该也知道我大秦目前的处境吧?”
“秦王勿忧,我大秦组建了一支新型医疗队,用来战场救治。而如今齐赵魏三国正在攻打宋国,如此兵祸必将导致死伤惨重,我大秦与宋国乃是盟友,岂能看着他们送死,所以理应派出一支医疗队前去救治伤员,他们不参与任何战争,以人道主义救治任何一个受伤的伤员,不管是哪国人敢于伤害他们就视同向我大秦开战。”
“派出一支医疗队?要派我们也派出一支精兵才行啊,起码还能给宋国一些必要的帮助。”
“宋国如今是救不出来了,咋们秦国就是要给天下树立一个仁义的榜样,先让天下人开始熟悉秦国。从心底里接受秦国,这对以后的统一大业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列国之间的战争,我大秦尽量不要参与,对于因为战争饱受摧残的百姓烦我大秦子民之处都要量力进行救治,同时如果有人甘愿入秦为民,大秦子民应当竭力相助他们来秦,同时凡带超过十人之良民入秦,为农着减免两年赋税,为商着减去所带人口价值的十倍免去其商税一次。”
“这不是公然贩卖人口吗?”
“王上战争打的就是人口,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阴谋诡计都是无用的,商人趋利,如股能发动天下商人带人入秦那么对我大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大秦幅员辽阔,蜀中关中,汉中,巴中以及银川平原那里不是天府之国,如今尚未完全开发,以我大秦如今的人口远远做不到这些,要是掳掠六国之民恐引起六国恐慌,而从商人手中带来那就不一样了。朝廷不可能出示这样的政策,所以只能在各地官员严查之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市场接纳这些人,然后由朝廷出面把这些人纳入秦民,用来实地。”
“万一有他国奸细混入大秦怎么办?”
“这就是所谓的严查,严把户籍关卡,如无路引凭条,私自越县着罪同谋反,不管这些人好坏,在我大秦这全民皆兵的环境下,他们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蛰伏下去。”
“万一其他国家也效仿这些呢?”
“没有那个国家比大秦更安全了,大秦有四关把守,四处都有险关隘口,相信只要有人愿意入秦那么这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先决条件。在一个我大秦人崇拜法律,只要勤劳在这里就能丰衣足食不像其他国家完全凭借个人的喜好去治国,所设之法也是频频变动,百姓们可以说对法律是一无所知,完全沦为了上层贵族操纵的木偶。而大秦法律健全,就是陛下在没有改变法律的前提下也无法处决一个人的生死。这对那些 百姓来说可是致命的诱惑。”
“秦爱卿难道没有听说过饿死不离家,屈死不告官吗?他们肯随那些人前来大秦吗?”
“商人自有商人的手段,只要不是掳掠了我们秦民朝廷所扮演的角色永远是正义凌然的,有奸商带人该缴纳的赋税一样不少的全要缴纳上来,然后专门成立一个特殊机构,由这些人去核实他们所带之人的身份,最后再把税收返还给那些商人即可。”
“如果它国之民太多客大欺主怎么办?”
“百姓所虑着无非是一日三餐温饱而已,如果陛下连这个都不能保证那陛下也不用考虑客大欺主的事情,恐怕连秦民也会揭竿而起,反对朝廷了。”
“好,秦爱卿所虑着乃为我大秦千年大计之事,如今本宫就以你为右相主持变法之事,同时赐爵长信侯希望你不要失信与本宫与陛下。”
“既然如此臣还有话要说。”
“爱卿但讲无妨。”
“臣所行之事乃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千古大业。然这件事的执行肯定牵扯道许多人的利益,如果没有太后与陛下坚定不移的支持,那这变法之事我宁可不去接手,要不然中途中断,以后再来可是难上加难。”
“爱卿放心只要你不负寡人,寡人毕竟不负爱卿。”
“恕臣直言,臣不想做商君,而陛下也不是孝公,没有孝公的胸襟与魄力。臣虽然对太后把持朝政颇有微词,可无可否认,如无太后压阵陛下所行之事恐早已经让大秦支离破碎了。人无有不死之身,太后如果有漾陛下肯定听信谗言而荒废大业,届时臣的千般努力都会化为乌有,与其这样臣还不如放弃变法,安稳的做个臣子即可。”
“你……”秦王有些恼怒的盯着秦啸,此人是他提拔重用的,如今竟然已经开口向着自己的母后说话了。
“陛下息怒,你根本无法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做事只凭个人喜好而已,这样如何能负担起偌大一个秦国?别人把你扶上了马已经走了这么远的路了,你为何还无法操控马匹,让它横冲乱撞?”
“好了现在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秦爱卿想要什么承诺尽管开口。”显然宣太后不似秦王那样沉不住气。
“新法开始势必会把所有的矛盾积压到臣的身上,如果陛下与太后迫于压力中途抽身那臣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坦白的说臣对陛下信心不足。对太后你不敢完全信任,如果陛下与太后能给臣完全的信任,臣必然敢大刀阔斧的去整顿大秦。”
“你需要本宫与陛下怎么做?”
“第一步臣需要太后先献出自己的食邑,这样以来朝中之人也就看到了太后你变法的决心,从而不敢反抗。另外要约束皇室的行动,不能让他们肆意的去破坏律法,昔年先王的老师就是因为管教不周被处以劓刑的,因为秦法的大公无私所以才能在大秦实行,如今我们要再次变法,自然需要有人站出来。”
宣太后没有想到秦啸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思虑一番好像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开口道:“好,本宫就依你所言,放弃自己的食邑成全了你。”秦啸这次在崤山所做之事已经让宣太后看到了他的能力,宣太后可不仅仅只是一个性欲极强的女人,同时她还是一个出色的军事与政治家。
“好,只要有太后的食邑,那么收归诸侯封地改为由朝廷发放的事情就算了了。新法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个问题现在这个已经处理,那其余的相对于这个就会容易许多。”
“那好,今天的事就先到这里吧,秦爱卿先回去休息,其他事宜咱们明早朝会上再议。”
“诺”
注视着秦啸远去,秦王忽然爆发道:“母后,这秦啸业分明就是对咱们的不信任,一个臣子竟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况且在崤山的时候他分明是假借天威行事,如今更是如此,一旦以后有变,他在如此我们该如何防备啊?”
“王儿多虑了,忠言逆耳。秦啸业能坦诚不公的把这些事说出来,而不是我们调查出来的就说明此人是个聪明人。而且是个胆大的聪明人。一般人是不会提出这个问题从而把自己置于险地的。如果王儿连这点逆耳之语都听不进去,那王儿也就不配当千古一帝,以后也无法承担起一统天下的重任。”
“多谢母后教诲,孩儿谨记在心。”
“那就好,你要记住有些人允许失败有些人是不允许失败的,秦啸业可以失败,大不了是一个客死他乡,可你若败了那就是亡国灭族。所以前进的脚步一刻也不能停止,停止就意味着死亡,意味着被他人所超越,这件事不仅秦啸业知道,本宫知道你自己也要明白。他想要一展所学,也只有在大秦才行,而你如果没有先祖的胸怀,那我大秦就将固步自封。”
“是,孩儿知道。”秦王虽然有时候会对宣太后架空自己有所不满,但他自己又无宣太后的能力,所以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