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施妙计助兄渡难关(第七节)
狰狞的镰刀2015-12-16 04:253,616

  还好程锋与岳钟琪事先计议编了一套谎话,这才没让于知县开门见山的询问打乱步脚。

  于振宗听闻程锋来自京师百草厅,不由一怔,说道:“少东家……来自京师?百草厅……”?

  程锋望着于知县,心里一阵发紧,暗想:“完了,难道我说错了?之前问过岳钟琪啊,他都没听过这家字号,还夸赞我说百草厅这名字不俗呢。说是等回到京师定要联络大哥二哥按这名字弄个药铺呢,要不这么好的字号白白糟蹋了。这于胖子身在关外边塞之地,理应不知才对啊。怎看他的样子,像是若有所思一般。老大,不要这幅模样啊!这可是几百年后电视剧里的招牌啊,穿越的是我不是你好不好……”

  程锋见于振宗愣神,忙问道:“于大哥?怎么?我说的有什么不对之处吗?我瞧您……”

  其实于振宗哪里知道什么百草厅,只不过是压根没有听过有这么个字号罢了。虽说于振宗只不过是这小小安图县的县令,官职低微。可这官场上讲究个八面玲珑,消息灵通,更何况他又攀附了黄知府的门路,一心为八爷办差谋求升官发财。

  所以虽与京师远隔万里,可大到朝廷要事,小到市井流言平日里也是用心打探,留心一二,生怕一不小心哪阵风刮来,断了他这小小八品县令的远大前程。所以听程锋这般说,心里不免一阵失望。京师百草厅?听都未曾听过,只怕这少东家看似财大气粗,弄不好也是个吹牛扯谎表皮光鲜的货色。看来我想靠这批药材发笔横财的想头八成是指望不上了。

  念及此处,忽听程锋问话,于振宗干笑两声,透着一丝失望的情绪,说道:“哦!原来少东家来自京师。在下对京师药行也有所耳闻,只知道这京师药行以同仁堂为首,至于百草厅嘛……呵呵……少东家,恕在下孤陋寡闻,竟是未曾听说过啊……”

  程锋听了这话,心中暗喜,心想:“嗯,要的就是你没听过,我才好见机行事嘛!我要是说个你知晓的,三问两问还不漏了马脚叫你当骗子捉了去啊!嘿嘿,同仁堂?于大县令啊,你可知道几百年后电视剧里的百草厅原身就是您说的这大名鼎鼎的同仁堂啊,哈哈哈!”(★注1)

  程锋装作毫不在意,看了于振宗一眼,说道:“哦!原来于大哥没听过我家字号。那也难怪,家父素来行事低调不喜张扬,这百草厅也是前年才刚刚筹建,原来的招牌不甚响亮,不提也罢。可既然于大哥是来个在下做买卖的,听没听过又有什么关系。

  “我这番出来,可是一心要做些大生意的,一旦做成,我这百草厅不也就风生水起,人竟皆知了吗?于大哥,谁家的买卖不是由小做大,由弱到强的?只要我有银子,我就不信这天下还有做不成的买卖。到时候我爹爹见我旗开得胜,这百草厅就真正由我说了算了,哈哈!您说呢,于大哥?”

  于振宗听了程锋的话,心里比方才还要失望百倍,心想:“原来你小子这是才出来跑江湖立招牌的啊!哼,你这样的假招子我见得多了,一个个都恨不得吹破天去,到头来还不是都淹没在重重商海之间,净为他人做了嫁衣裳。真是瞎耽误工夫,要不是不便透露身份,这会真有心当场锁了你小子,一顿板子拍下去,看你还敢大言不惭,装富摆阔,哼!”

  于振宗心里一转,站起身来,说道:“少东家,看来我这大买卖是找错了人呐!你初学生意,想立招牌,还是去找些合适的门路罢!不叨扰了,您请便吧!”说罢,站起身来,就要向门外走去。

  王彪见此情形,有点慌张,看了程锋一眼,也不知该如何认识好。

  程锋见这于知县不知为何突然要走,猛的站起来说道:“且慢!于大哥,您这是什么意思?是怕我没有银子吗?”

  于振宗听程锋言语,停步回身,笑道:“哪里哪里,少东家有些银子自然不假,只是在下觉得我这生意不太适合你罢了,呵呵……”

  程锋此时心里甚急,不知道说错了什么话,眼见上钩的鱼儿就要跑脱了,冷笑一声道:“哼!你还未说你要与我做的什么生意,怎知我不合适?我看你分明是装腔作势,哪里有什么大买卖,分明是闲着无聊来逗我玩的吧?德子,送客!我还没闲工夫在这逗闷子呢!”

  王彪听程锋叫道自己,连忙起身说道:“少爷,消消气,不值当得!咱有银子哪里还有花不出去的道理,我看这世道真是奇了怪了,竟是些投机取巧坑蒙拐骗的人。”

  王彪一边说,一边拿眼瞅着于振宗,那意思分明就是说给他听的。

  于振宗本觉得没什么戏了,想打道回府,此时听程锋和王彪你一言我一语的,竟将自己说成了没事逗闷子的投机小人。县太爷平日里作威作福惯了,哪里听得这话,脸一沉就想发作。

  忽又一想,不行,此事机密异常,担着天大的干系,为了眼前这二人泄露了身份,到时候误了大事,黄知府那里不好交差。可偏又忍不下这口气,我一堂堂县太爷,哪能让你这初出茅庐的小子看了笑话。我得让你们长点记性,免得你们不知道天高地厚,以为我这安图县是这么好来的。

  于知县想到此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伸手从怀里将原先带来的装有八株极品人参的木匣子掏了出来,往桌上一扔,说道:“哼!我有没有大买卖暂且不说,你们既然是来做药材生意的,我这里有八株上品长白山红参,瞧瞧!收的起吗?”

  于振宗这么做就是想看程锋当场出丑,只要程锋支支吾吾连这人参也买不起,哼!到时候定要将这二人拿回县衙,好生伺候。于振宗瞪着程锋和王彪,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只等他二人露怯。

  程锋一看县太爷来了这么一手投石问路,哈哈一笑,说道:“我以为于大哥有什么大买卖呢,原来就是这么几株人参啊?德子,这点东西用不着我看,你去瞧瞧,看看于大哥的货成色如何。”

  王彪应了一声,拿起桌上木匣,打开看了看,转头向程锋说道:“少爷!八株红参,瞅着还不错,您看……”

  程锋笑道:“还不错?嗯,那我瞧瞧。”

  程锋接过木匣一看,木匣中八株人参依次呈放,红棕透明个个饱满,人形毕现。心中暗道:“昨日听岳庄主说过这红参,株株珍贵,价格不菲,市面上已是难觅踪迹。这老小子竟然一下拿出八株,且已显出人形,想来必是个中极品。看来这县太爷手里果真有货。”

  程锋瞧了于知县一眼,说道:“嗯,这人参着实不错,品相脱俗。于大哥,好东西啊!只不过,仅有八株,哎!少了点啊……虽说我这次是来采买寻常药材的,可见了这药中极品也是爱不释手啊,八株就八株吧!拿回去孝敬爹爹也好!于大哥,开个价吧!”

  于振宗听程锋这么说,心想到此时还嘴硬逞能,这八株红参珍贵异常,黄知府都舍不得留用,打算献给八爷的,你小子还嫌少。当下也不多说,开口道:“一株一千两白银,少东家,要吗?”

  程锋愣了愣,盯着于振宗看了半响,一笑说道:“德子,拿银票!”

  王彪一听,摸出一沓银票递给程锋。程锋拿了银票,看都不看,抽出一张丢在桌上,说道:“于大哥,遇见了便是缘分,货卖识家。这么好的参,我要了!京城通汇钱庄现兑现取得银票,一万两!就当咱们交个朋友,要是还有好东西,尽管拿来!说不定此次我采买药材的事情还要麻烦于大哥呢,呵呵!”说罢,也不理旁人,将剩下的银票也不收起来就朝手边一放,自坐下来细细的看那木匣中的红参。

  于振宗本以为程锋买不起人参,要当场拿人呢,没成想这看似名不副实的少东家竟连眼都没眨一下,随意抽出了一张银票就是一万两,当场将这八株人参买了。

  于振宗转怒为喜,偷盯了一眼程锋手边厚厚的银票,砸了砸嘴,走回桌前,拿起程锋给他的那张银票,瞧了一眼。

  于振宗脸上就像变戏法一样,方才还面沉目横的肥脸,顷刻变形,笑得嘴都咧到了耳根,说道:“少东家!见谅见谅,在下实在是看走了眼……没想到少东家……您真是行家啊!一眼就看出此参不是凡品,真是好眼力啊……哈哈哈……少东家如此爽快,真是不同凡响,天生的生意奇才啊!这八株红参您带回去,定能讨得令堂大人欢心啊,这百草厅在您手里,闻名天下那是迟早的事了,哈哈……哈哈哈。”

  程锋听着这县太爷肉麻露骨的马屁,身上鸡皮疙瘩掉了一地,难道这做官的从古至今都是这般?见了银子,什么话都能说的出口,只怕此时让你卖了亲娘老子你也不带半点犹豫的。

  程锋心里一阵冷笑,暗骂一声混账贪官老财迷,面上却半点也不带出来。抬眼一瞅,慢条斯理的说道:“于大哥,现在能跟在下说你那天大的买卖了吧?”

  ★注1:百草厅出自电视剧《大宅门》,原型是北京同仁堂。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于中国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历代同仁堂人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乐氏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迁至北京,最初以摇串铃走街串巷行医、卖小药维持生活。其后世乐显扬当了太医院吏目,康熙八年(1669年)创办同仁堂药室,以“制药一丝不苟,卖药货真价实”为宗旨,药方来自民间验方、宫廷秘方。其子乐凤鸣接续祖业,1702年迁铺至前门大栅栏路南,总结前人制药经验,完成《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明确提出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训条。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意识。1723年,清雍正帝钦定同仁堂供奉清宫御药房。其后同仁堂独办官药188年,历经八代皇帝。自制名药有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乌鸡白凤丸。

继续阅读:第22章 施妙计助兄渡难关(第八节)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重生大清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