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梁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不仅可以转移视线,使得自己不那么窘迫,还可以向朱由校灌输一些铁血的观念,不过他倒是反问道:“殿下,那些都是我中华之弃民,杀之有何不可?”
这是当时的正统观念,也正是这一观念,使得中国人没有了向海外拓展的心,也使得弗朗机人向大明致歉的时候,有人居然不怪罪他们,反而较好,所以朱由校也犹豫了:“这……”他找不出什么理由来辩驳。
“殿下,臣以为,臣刚才的那个观点是不对的,”何成梁施施然道:“我们应该这样想,其一,即使被杀的人是我华夏弃民,然而他们身上流淌的是我华夏的血液,我华夏高贵的血脉,不管是什么身份,岂容化外蛮夷说杀就杀!其二,刚才说他们是弃民只是一种假设,因为臣并不认同这一点。我大明初立之时,民有几何,现在又有民几何,贰佰余年,华夏子民生长繁衍,这片土地已经容不下这么多人了,所以才迫使不少百姓远迁海外,寻求土地,殿下试想,若是这些百姓在海外站住脚跟,是否要归化于朝廷,到时候朝廷不出兵,不劳民,就能扩展疆土,得利无数,只是可惜,当时竟然无一人能够看到啊!”何成梁向朱由校说道,表情还颇为痛心疾首。
“何师傅,你,你说的太好了!”朱由校不由得赞叹道,此时的朱由校一个小孩,并没有顾及什么天朝威严啦,祖宗成法等等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只是根据直觉判断事情是否对自己这一方有利,所以很赞同何成梁的说法,而这正是何成梁想要的结果。
二十余日,何成梁天天都到东宫来给朱由校授课,朱由校也越来越喜欢何成梁这个师傅,不仅讲课风趣,而且很多知识不知不觉间就学到了。
只是苦了魏忠贤,因为每次讲课的时候,朱由校都会有很多的问题,而何成梁的答案往往又会包含一些新鲜的名词或者事物,还得一一解释,但是解释的时候有包含了更多的新鲜事物,最后就会离正题越来越远,尽管讲的都是有用的知识,朱由校也很感兴趣,但是内容太多,又太过繁杂,朱由校便让魏忠贤拿着纸笔,记录何师傅所讲的每句话,幸好何成梁给魏忠贤带来了星火新制出来的铅笔,尽管很是粗糙,但是使用起来比较方便,由其是在一旁为朱由校做“速记”,速度快了不少。
“何师傅,你读过三国么?”半天的讲课完成了,朱由校向何成梁问道。
“读过。”何成梁微笑着答道。
“那太好了,最近我在看三国的小人书,可好玩了,那个画画的人真是太……画的特别好,每个人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特别是赵云,画的才叫绝呢!”说到这些,朱由校很是兴奋,有些手舞足蹈,小脸儿通红通红的。
“哦?世子最喜欢赵云么?臣也很喜欢赵云呢!”何成梁问道。
“是啊是啊,赵云最是威风了,常胜将军,呵呵,就是还是可惜了,最后他们五虎上将没能一起努力帮助刘备统一天下,却先后死掉了!”说道这里朱由校不由得有些黯然。
“其实那也是刘备和他的军师诸葛亮的问题,有那么多的谋士良将,还是没能成功,这不是偶然的!”何成梁试图用简单的道理告诉朱由校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
“嗯,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何师傅咱们不说这个啦!”朱由校半天没想明白这诸葛亮那么聪明的人怎么会有问题,想不明白就换个话题吧。
“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这是谁告诉世子的?”何成梁不由得问道。
“就在三国演义上看到的啊,我觉得很有道理,当时那么多轰轰烈烈的英雄,那么多壮观的场面,现在都不过是人们的笑谈罢了。”朱由校回答道。
“世子,这是不对的,”何成梁隐约觉得这样的观点很有问题,这都是那个杨缜无法一展心中才华,发的牢骚罢了,虽然也有些道理,却不应该成为主流的观点,他说道:“世子,古今多少事,岂付笑谈中?以三国为例,三国之时,确实英雄并出,天下豪杰征战杀伐,最后三足鼎立,最后是司马代曹,建魏,而这数十年的战乱中,我华夏百姓人口却十不存四,后来又是司马氏的八王之乱,更是雪上加霜,以至于华夏国力衰弱,后来五胡乱华,以我汉人百姓为双脚羊……后来太祖高皇帝发布檄文,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陈纲立纪,赈济斯民”,经过多次战争,才将鞑子赶到草原之上,后来成祖文皇帝……”何成梁讲的唾沫横飞,他发现自己现在也越来越能扯了,居然一口气从三国扯到了明朝,不过幸好还有个主题,那就是要保证国家的强大,时刻警惕外敌的入侵。
“所以,臣必须说‘古今多少事,岂付笑谈中?’”何成梁最后总结道。
“哥哥,哥哥,呜呜……”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哭着跑了过来,一下子扑进了朱由校的怀里。
“弟弟,怎么啦,谁欺负你啦?”朱由校很是关切的问道,看得出来,他很关心这个弟弟。
这大概便是朱由检了吧。何成梁这样想到,这兄弟俩关系还真是好,看得出来,这朱由检很依赖这个哥哥。而朱由校表现的也很想一个哥哥,他豪气的说道:“是谁欺负了我弟弟,弟弟你告诉我,我帮你报仇!”说罢还扬了扬自己的小拳头。
“哥哥,没有人欺负我,只是我一个人,没有人陪我玩,没有意思嘛!”
此时,没有什么身份,只有一对兄弟,用普通人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兄弟之情,何成梁一时看得呆了。
“那以后哥哥上课的时候,你跟哥哥一起听何师傅讲课好不好啊?何师傅讲课可有意思了,何师傅,可以吗?”向自己的弟弟打完包票,朱由校还是要征求何成梁的意见。
“世子所愿,臣岂敢不从命!”何成梁躬身答道。
今天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何成梁却思考了起来,这朱由校说是世子,但是他老爹本就不受万历待见,可以说也没多大的地位,而且从小生长在这朱门之中,也是孤寂苦闷,他打算有时间是不是可以把朱由校弄出东宫出去见见世面,也和一些同龄人多多的接触一下。
正在何成梁低头思索边走路的时候,不想在他的前方正走来一个妇人,何成梁没注意,一下子就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