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第17章 迷宫迷途
95722015-12-21 19:443,594

  浑浑噩噩过了两天,一直都没有祖父的音讯。我再也等不下去,叫上大牛就直奔沈二爷家里去了。

  刚到了他的家中,沈二爷就面带喜色的跟我们两人说:“地灵珠有线索了。”接着他就把如何得知地灵珠下落的事给我们四个讲了一遍,沈麟跟落凡也在场。

  沈二爷利用关系进入了国家档案局,然后他从复杂的史料文献中细细筛选,最终在一本名为《天秦秘录》的绝本古书上找到了线索。这本古书记录了秦朝从建国到覆灭期间的所有隐秘事情,上至宫廷,下到民间,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方方面面的隐私。

  其中一条说的是秦灭六国之后,曾大肆搜刮各国的美女珍宝,最后清点的时候,负责监督的一名内官发现其中一件玉器寒光剔透,于众珠宝中尤为显眼。内官见此物特异,单独挑出来献给了始皇帝。始皇见此玉手感冰凉,与众不同,心下疑惑,待他问过诸官后才知道,这块寒玉就是春秋时期楚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秦始皇大喜,命人把和氏璧雕为玺状,然后上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并做为传国玉玺。

  据现今史料上的普遍记载,秦灭亡后后,国玺落入刘邦之手,接着继续流离,直到唐代时,国玺终不知所去。其实世人都被秦始皇骗了。照《天秦秘录》上的记录,始皇帝对于国玺偏爱有加,故死后带进了地宫里,世间流传的传国玉玺只是秦始皇仿造出来的赝品,除了没有冰冷之感外,其余与国玺几乎完全相同。

  “地灵珠乃为奇物,定然不会被埋没许久的时间。而世间唯一可以与其划上关系的只有和氏璧了。相传和氏璧初为玉璞,由楚人卞和在荆山中发现,玉璞经过琢磨之后方才成为旷世奇宝和氏璧。而荆山正为大禹治水时必经之地,所以和氏璧极有可能是当年禹公弃置的地灵珠结石所化。”沈二爷言之凿凿,使得我们很难再去怀疑。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他的关系网,国家档案局是直属中央的机构,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想入内都难,就更不用说随意翻阅资料了。

  大牛惶恐着说:“沈二爷,照您这么说我们岂不是要去盗秦始皇陵?那可是国家重点保护陵墓,抓不住还行,万一失手了我估计不是死刑就无期。”

  大牛说的很对,由于保护措施的不完善,秦始皇陵从发现至今,国家都不敢轻易开启,担心里面的珍贵文物遇到外界空气后瞬间化为灰烬。如果我们轻易进入而毁坏了里面独一无二的文物珍宝,岂不成了历史的罪人?再说树大招风,秦皇陵的保护措施绝不亚于戒备森严的监狱,看来这次我们真是遇到梁子上了。

  落凡亦看出了其中的不妥,劝说道:“这件事一定要从长计议。”

  谁料沈二爷大笑起来,他呼了一声麟儿,然后沈麟从卧室里拿出两张高清的卫星图递给我们三个,我一眼便认出了卫星图上所照的就秦始皇陵的高空俯视图,不过其清晰程度却出乎我们的意料。

  图片上的秦皇陵秦始皇陵南依层峦叠嶂的骊山,北临逶迤曲转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可这又有什么用呢?

  大牛这丫思维就是与众不同,只听他惊讶的问沈二爷:“二爷,您拍的这么清楚,不会是想。。想硬来吧,我估计强炸秦皇陵的罪行跟持械抢劫银行不相上下。”

  大牛的一番话说得众人很是无语,沈麟指着卫星图片说:“你们再看仔细点。”于是我们又细细看了一次,果然看出其中的一些蹊跷。秦皇陵高大的封土堆上除了参杂的树影之外,竟还有一圈黑影深深环绕在封土四周,而黑影中间则是苍白一片,再无杂影。

  “这是卫星遥感探测技术?我在部队里做过侦察兵,这种遥感技术我曾接触过。”落凡说完,若有所思的样子。

  “不错,我是花了重金才从卫星中心弄到这些图片。钱算是没白花,因为它证实了我的一个猜测。”沈二爷欣然道。

  “是不是秦皇陵是个虚墓?”落凡皱眉问道。

  此语一出,在场几人无一不惊得大跌眼镜。我跟大牛吃惊是因为落凡此言来的突兀,似根本没有可能的事,而沈二爷二人的吃惊则是被落凡一语言中心事。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没想到仅从一副遥感图上,你就能推测出我调查了许久的难题。”沈二爷不得不对落凡另眼相看。

  “沈二爷你误会了,对于秦皇陵的事我所在的连队也曾做过专项调查,本来这属于国家机密,但事已至此,再隐瞒也没有意义了。我之前服役的连队隶属于国家史实探秘系统,而这个系统对外是秘而不宣的,所以外界根本不知道中国还有这样一个机构。我们的工作是负责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核实求证,以免产生较大的谬论。”

  没等落凡说完,大牛就迫不及待的问她:“你们曾接触过秦皇陵?”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当遥感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我们开始用它来进行地表勘探,直到卫星对准秦始皇陵之后,我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遥感图上显示出来的秦陵封土之下,竟只有一圈高筑墙所映射出来的黑影,其余地方再无他物。我作为多年的勘查员,遥感图上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原因,一是秦皇陵的埋藏位置极深,以至于遥感卫星根本无法探测到其内部特征;第二则是高大的封土堆下面除了坚固的城墙掩饰之外,里面根本没有陵寝。”

  “那也不能肯定它就是虚墓啊,古籍以及考古工作者都有提出秦始皇陵的深度难以估测,很有可能就是深度的原因使得遥感卫星侦测不到。”我出于专业的影响,还是忍不住打断了落凡的话。对于秦皇陵深度的争论,我在大学期间就没停止过,不过大多数人还是坚持秦皇陵深埋于封土之下的论断。

  落凡看了我一眼,无奈道:“李荣庆,妄你还是考古学出身,怎么思想也跟老古董一样呢?”

  我脸色微红,因为这是第一次被一个认识不到一周的女生当面批评,心里只有苦笑。大牛那丫却没我这般腼腆,邪恶的笑着跟落凡说:“凡姐,听你叫李荣庆怎么都别扭,以后直接叫庆子就行,显得亲切点。”

  落凡听后俏脸微红,恶狠狠的看了大牛一眼,不再说话。我从小就怕跟女生一起,因为说不了两句话就会脸红,如今经大牛的一番调侃,我更是觉得尴尬。

  还好沈二爷及时替我解围,他向落凡问道:“刚才的话什么意思?”

  落凡怕大牛再借机奚落她,目光避过我,淡淡的说:“试想一下,如果秦皇陵埋藏过深的话,必然会接触到地底的渗水,在水环境里,陵寝的侵蚀程度必然会大大加快,以秦始皇的聪明,怎会想不到这一点,他定然不会冒险把自己的另一个家建在地下水的环境里。并且为了慎重起见,史实局还曾派人去实地调查过,结果显示除了封堆外围含有一些金属信号外,封土下面几乎毫无金属信息可言。我们采用的是最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误差微乎极微。”

  听后,沈二爷长舒一口气说:“是了,秦皇陵定为虚冢。”看沈二爷的神色,似乎很有把握的样子,于是问起他原因。

  沈二爷道:“这个秘密也是从《天秦秘录》的记载中偶然发现的。书上只是大概记载了始皇帝于骊山北麓虚张声势修建了一处虚墓,而真正的陵寝位置几乎无人知晓。我当时也不信这个天方夜谭般的记载,不过后来包括卫星遥感图在内越来越多的线索让我不得相信书上的记录。直到刚才落凡提出的实地证据,我便断定流传至今的秦始皇陵为虚墓无疑。”

  我跟大牛已经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了,如果这个发现公诸于世的话,新闻价值不亚于一个新的神舟飞船。我们也不得不感叹《天秦秘录》作者的神通广大,要知道在强秦的统治下,能把这样惊天的秘密记录下来该比登天还难。

  不过我心中还是有一个问题怎也弄不明白,如果秦皇陵真的为虚墓的话,其他考古专家理应能所发现其中的蛛丝马迹,可为什么至今无人提起,反而对于秦皇陵的发掘信心满满。还有一个不可抹灭的事实就是秦陵的陪葬坑中已经发掘出了秦时代的象征—兵马俑,若始皇无心在此设陵的话,根本没必要这么做。

  这次落凡亦露出了困惑的神色,我提出的那两个问题确是不争的事实。沈二爷似乎知道我会问出这样的问题,随即回答道:“这就是你们这些年轻人涉世不深的缘故。秦始皇陵已经被炒的沸沸扬扬,尤其是秦兵马俑,更是成了世界第八大奇迹,如果贸然公布出世人心中的秦皇陵为虚墓后,秦陵地区旅游观光人数锐减引起的经济损失不说,单是中国的颜面在世界上都大打折扣,他们会讥笑中国人竟然把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主人都弄错了。”

  沈二爷说出上面那句话时,我跟大牛惊得嘴里都可以放下一颗鸡蛋了。落凡虽也很吃惊,但毕竟是女生,不会像我们两个这般失态。

  我们三个疑惑的看像沈二爷,就像是第一次认识他一样。沈二爷微微一笑,表示理解,然后跟我们说:“其实这也是《天秦秘录》上记载的,兵马俑真正的主人不是始皇帝,而是秦始皇的高祖母秦宣太后。她曾在秦国统治了四十一年之久,完全有能力给自己建造一批地下护卫军。而且近期在兵马俑上发现的信息越来越显示出秦始皇非其真正的主人。”

  沈二爷一直提到那本《天秦秘录》,且几乎全部以之为据,我心里总感觉不妥,于是问道:“二爷,你对那本古书真的毫不怀疑?”其实大牛跟落凡在这方面也有所担忧,万一书中存有谬论,我们岂不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沈二爷再次微笑,然后神秘的跟我们说:“如果你们知道《天秦秘录》的作者是谁,就肯定不会再有这种心思了。”

继续阅读:【第3卷】第18章 消失的脚印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诡冢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