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姆山谷法国第二军团投降的消息同样也传到了驻扎在莱比锡的拿破仑那里,法国方面虽然没有表现出沮丧或者军心散乱的现象,但是拿破仑的参谋本部却陷入了震惊和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而拿破仑则怒不可遏的破口大骂乌迪诺。
“他,一个帝国的元帅,居然带着自己的部队,完完整整,一个不剩的投向了敌人,这是什么?是耻辱!”
“我从来就没想过,一个人会如此的贪生怕死,不就是一粒子弹就可以解决的吗?短暂的痛苦之后就可以升入天国,人民不会忘记你,可是他却偏偏喜欢去伦敦!”
“陛下,我们应当及早的确定下一步的战法,库尔姆之战后,形势对我军已经很不利了!”骑兵元帅缪拉建议拿破仑暂时压下怒火。
“现在告诉我,第三军团,第六军团还有巴伐利亚的雇佣军在什么位置?”
“易北河渡口北岸,靠近德累斯顿,第二军团被歼灭,他们处于英军和奥军的两面夹击的位置。现在第六军团已经从德累斯顿北面向我军靠拢,而第三军团和巴伐利亚军则处于斯坦利的追击之下。”
“让第三军团驻扎德累斯顿,死守此地,另外,巴伐利亚军也向我军靠拢。”
“皇帝陛下,库尔姆战役之后,我军兵力已经明显不足,在莱比锡即将发生一场大战,陛下为何让第六军团驻扎在距离我们几十里远的德累斯顿?”达武不解。
“我们有必要保持对我们的那些德意志小伙伴的高压态势,一旦我军撤出德累斯顿,奥古斯塔三世这个两面三刀的家伙就有可能背叛我,别忘了,我们的队伍里还有几千人的萨克森士兵。”拿破仑处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调来第三军团。但是,事实证明,一向习惯于集中优势兵力的拿破仑这一次却又犯下了战术上的失误。
乘着英军刚刚结束库尔姆的围歼战,而奥地利军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情况下,拿破仑暂时决定利用自身内线作战的优势主动出击,当前,联军的兵力与法军差距并不大,务必要赶在俄军到达之前抢先吃掉部分联军。
与莱比锡的法国人沮丧的心态成鲜明对比的是,联军的部队在库尔姆山地胜利,俘获整个法国第二军团的消息传来之后明显振奋了不少,乘着这个有利的势头,在柏林的四国君主下定决心彻底打败拿破仑。他们召集了联军的各路指挥官开会,杨俊飞也穿越了法军的封锁线,前往了柏林。
“祝贺你,亲爱的杨,你的胜利给与了我们可贵的希望,你是上帝的天使!”腓特烈国王热情洋溢的称赞着杨俊飞的胜利。
“陛下,您太客气了。”杨俊飞微微欠身,以示尊敬。
“真心的祝福你,杨,我们为你的胜利而高兴,但是我们当前的要务是集中我军的兵力,尽快打败拿破仑。为此,我特意从美国请回了一位贵客,现在我们四位君主一致决定,由旅居美国的莫罗将军担任联军的总参谋长一职,协助杨指挥全军部队。”维多利亚女皇当场宣布的这一决定使得在场的将军们一时间摸不着头脑,而剩余三位君主则表现平淡,因为维多利亚事先已经知会过了腓特烈,弗兰茨还有沙皇彼得。
“早上好,先生们。”一个身材不高,面露忧色的中年人走进了会场。
“维克多·莫罗!”一同前来参加会议的施瓦岑贝格亲王惊叫了起来。杨俊飞一听到这个名字,他立马反应过来这个现在备受联军大本营的君主们关注的莫罗是谁了,大革命时代,莫罗曾经是法国的将军,意大利战争时期,莫罗配合拿破仑的作战并且在中欧平原地区的霍登林根战役中大胜俄奥军,也可以说是一位声名鹊起的将军。施瓦岑贝格亲王也是在当时的战役中认识的莫罗。
但是当拿破仑展露出自己的野心之后,莫罗和拿破仑之间的战友关系也就逐渐的被替代为政敌的关系。特别是当他眼睁睁的看着拿破仑称帝,取消了共和政府之后,他愤而去了美国隐居。在美国的生活也并不安稳,独立战争的爆发也让莫罗不得不重新考虑回欧洲。所以,在接到了维多利亚女皇的邀请信后,他便来了。
“欢迎你,莫罗将军。”杨俊飞伸出手,但是他并没有主动去和莫罗握手的意思,因为在杨俊飞心中,他鄙视这个背叛了自己祖国的小人。
事实上,莫罗其实是一个心理非常矛盾但又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的人。如果要问他的政治立场,无疑他至死都坚定地拥护共和国,即使他的父亲在罗伯斯庇尔“恐怖时期”被砍头。虽然莫罗在军事上的才能远不及拿破仑,但是作为一名指挥员来说他是称职的。过去的许多战役中都能印证这一点,作为指挥官,他经验丰富、作战谨慎,心态平和,处事不惊。常常在败军之时收拾烂摊子,有序撤退,保存实力。
“你好,尊敬的欧陆名将,斯坦利伯爵阁下。”莫罗接受了杨俊飞的‘友好’。
“关于我们现在的对法作战,莫罗将军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杨俊飞这个问题显然是有意刁难一下这个‘叛国者’出出他的丑。因为杨俊飞心中很清楚,维多利亚女皇找来莫罗,明面上是找来一个熟悉法国军队的参谋官,暗地里却是对杨俊飞的一种防备和牵制。这种分权的人事安排既是对杨俊飞本已经不怎么牢固的联军指挥官的地位的制约,又是做给另外三国君主看的,因为腓特烈,彼得,弗兰茨会认为维多利亚女皇手眼通天,既然能收买法国的叛将,那么不也同样对本国的叛徒……然而,杨俊飞没有想到的是,莫罗居然通过自己对法国的熟悉很精确的回答出了自己的提问:“不要攻打拿破仑亲自指挥的部队,而要攻击他分兵在外的将领。因为拿破仑喜欢抓权,常常越级指挥,他的将领大都没有独立作战能力。”
切中要害!这就是杨俊飞对莫罗建议的评价。细细的回想了一下过往与拿破仑作战的经验,哈森贝格山战役,埃尔福特战役,拿破仑和自己互有胜负,总体而言,两次交手各有一次将对方*退,没有胜利和失败之分。而普奥联军的将军们在和拿破仑的交手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遭遇了战败的结局。可以说,不仅是因为法军的作战素质高于联军,指挥官拿破仑也是一个古今罕有的战术家。要正面击破他,很难。
但是对付他的手下元帅们,却容易得多了。比如库尔姆山谷围歼战,被包围的乌迪诺居然毫无还手之力,就连像样的进攻也没有组织起来。可以说,拿破仑的作战机制是依靠自己的头脑,忠实的元帅们执行命令来完成的。然而一场大规模的会战中,拿破仑却不可能同时指挥几个战场的战斗,已经僵化成机器的法军元帅自然是联军很好的突破口。
虽然说联军的指挥官们对抗拿破仑的时候屡屡屈居下风,但是比起只会忠实的执行命令的法军元帅们来说强悍的多了。为此,同样是东,南,北三面受敌的拿破仑不可能同时兼顾三个战场。
“我非常赞成莫罗将军的建议,和拿破仑的交手使得我对这个机敏狡猾的对手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现在我绝对我们应该把军力分散到各个方向,同时加强战前侦查工作,如果确定拿破仑不在自己的这一侧就立即进攻。”杨俊飞提议。
“简单地说就是这么回事。”莫罗对着杨俊飞点了一下头。
“仅仅依靠我们现有的兵力还不足以歼灭拿破仑。请问沙皇陛下,老元帅苏沃洛夫和他的学生库图佐夫什么时候能到达?”施瓦岑贝格亲王一贯谨慎,现在他估算了一下联军的兵力,马上发现这个作战计划的短板所在。
“二十天内。苏沃洛夫已经到达西里西亚,库图佐夫也在沿着摩拉维亚的大道进兵。不出意外,十五天内,他们就会到了!”沙皇彼得说道。
“好,目前的十五天内,我们四国联军就用运动战牵制住拿破仑的兵力,等待二十万俄军的到达,俄军一到,立即投入对拿破仑的全面决战中去。”杨俊飞作为联军的总指挥官下达了作战计划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