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陈东阳起得很早,吃过饭到办公室才七点过十分。
市委大楼是一座16层的建筑,市委赵书记的办公室在九楼。陈东阳先到自己办公室,整理一下资料文件,看看记录本记录的赵书记今天的安排。周一上午十点,有个常委会,这是上周就事先订好了的。
接下来陈东阳来到隔壁的赵书记的办公室,这是一个近八十平米的大套间。外面是赵书记会客和办公室,靠西墙是一张宽大的老板桌,桌上摆放着一面鎏金底座的党旗,两部电话,和一沓整整齐齐的文件。沿着东墙和南墙摆放着黑色的真皮沙发。沙发环绕的中间是一张实木的茶几,上面摆放着茶具。现在的领导都喜欢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套茶具,有重要客人来访,就可以在办公室里品品功夫茶了,赵书记也未能免俗。
办公桌后面,沿着西墙排满了书柜,书柜高达房顶。书柜正中间是一扇推拉门,里面是赵书记的卫生间和休息室。
陈东阳拿起茶几上的电壶,准备烧水。要在赵书记到办公室前十五分钟左右,把赵书记的茶泡好。都觉得书记秘书地位很特殊,其实,陈东阳自己知道,虽然自己的名片上印着:陈东阳,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副处级),说到底就是伺候书记大人的。每天随侍左右,端茶倒水,安排赵书记的行程。
忙完这些准备工作,看看表八点了。陈东阳坐电梯到二楼,去找市委秘书长核定赵书记今天的全部安排。秘书长一般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作为市委的大管家,赵书记和几个副书记的安排都在他这里。
秘书长姓刘,个子不高,微胖。见到陈东阳过来,微微点点头,把赵书记的安排递了过来说,上午就一个常委会,下午赵书记还要去东盛区参加一个下岗职工座谈会。
上午十点,赵书记在九楼的小会议室参加常委会。陈东阳趁这个空闲,回到办公室,拿起办公桌的座机开始给高杰打电话。
高主任,您好,我陈东阳。
行了,别逗了,赵书记有什么指示么?陈东阳之所以用办公室电话,而不用自己手机,是仔细考虑过的。这样,对方不知道陈东阳传达的到底是谁的意思,和高杰私交虽说很不错,但是,陈东阳要想把事情办得更迅速,还是有必要给高杰这样一个误解的。
是这样,市一中有个叫刘东生的老师,希望你能尽快的借调到你们文明办来。
好啊,这个好办,我这里正缺人呢。高杰满口应承。
啊,怪我,没有转达清楚,你只是出个借调手续,这个人呢,另有安排。陈东阳有意的用了个转达,故意让高杰误会下去。
哦,明白了。你什么时候要?
明天吧,明天争取把借调手续给我,其他的你不用管了。赵书记找我了,不给你聊了,以后联系。陈东阳说完就挂断电话,估计电话那头的高杰一定是把借调刘东生的事情,当做赵书记交代的大事来办。
高杰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原来在县里当局长,后来一步步的走到今天。传言高杰在县里做局长的时候,有些经典的话,一是:领导交代的事情要做到三点,肯定办,立刻办,办得好;二是:我是党员,要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要和书记保持一致。第二句话据说是在和县委书记一起吃饭的时候说的,引得当时的县委书记哈哈大笑。
刘东生又一次被校长的电话叫到了办公室。
这次绰号‘猪头小队长’的校长,满脸带笑的说,东升,坐,坐。以后高升了,可别忘记是咱们是咱们市一中出去的哦。
刘东生知道陈东阳在办借调手续,没有想到的是,速度居然这么快。不过,刘东生还是有点高兴,以后不会再见到这个猪头了。
那是那是,怎么也不会忘了校长你啊。刘东生打了个哈哈。
校长说,那你去年级交接一下,今天就不用坐班了。改天有时间了一起吃个饭,给你送行。
不用那么麻烦了,我虽说出去了,指不定哪天就又回来了,再说我的关系还在学校的么。那我先去交接一下?
去吧,去吧。市委那里催的挺急的。
从校长办公室出来,再走在校园里,刘东生的感受忽的有了变化。教书十几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也是刘东生最为熟悉最为怀念的地方。自己最年轻美好的年华大部分是在这里消磨掉的,那些要好的同事,调皮的学生都曾经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从今以后,这种平静单调的日子将被奔波争斗所代替。
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今后还能不能再重新走过。都说选择很重要,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种人生。但人总是不明白自己应该选择什么?哪种选择才是正确的?
人都是等到选择了,错误了,后悔了才知道当时自己该选择什么不该选择什么。
无论哪种选择,只要选定了,就应该直直的走下去,哪怕是选错了。如果能把错误的路走正确,那才是强者。这是刘东生思考的结论。
不用再去学校上班了,刘东生的时间并没有显得充裕,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来办好两件事,一是要招到有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二是要筹借到300万资金。
工程技术人员比较好办,刘东生的高中同学里就有好几个是在大学学的工民建专业,还有,就是曾经教过的学生中,也有不少已经大学毕业正在从事建筑行业的,这是几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
相比起来,那300万的资金才是刘东生最难解决的。刘东生做事向来是先解决最难的问题,他的做事方法是先难后易,最难的问题都解决了,其他的还用费力气么。
资金的问题虽难,但既然在陈东阳和朱晓斌面前承诺了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要做到。否则,合作还没开始就说空话,还怎么长期共事呢。
当时,说这番话的时候,刘东生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借款对象。但是,一旦真的要开这个口,又感觉有点说不出口了。毕竟,有点交浅言深,万一对方拒绝了的话,怕是以后见面双方都觉得尴尬。
这个时代,借钱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平时朋友你好我好,真到借钱的话说出口的时候,很多人或真或假的借口理由就都出来了。有人说,验证是不是真心朋友的最直接方法就是他开口借钱。如果他既没有钱借给你,你再打电话又不接了,这样的朋友就不交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