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三谨遵祖训,致力于学,发奋读书,学而不厌,废寝忘食,大有勤奋中举之风志。可惜时局不靖,被迫半途而废。长大成人之后,刚直不阿,为人光明磊落、疾恶如仇,一贯扶弱抑强、打富济贫。仇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统治者,遇事喜欢跟他们对着干。
统治者对他恨之入骨,却又抓不到任何把柄,拿他莫可奈何,绞尽脑汁,为拢络计,三年前安排他当五地(即中坝乡)的民团队长,集上坝、中坝、下坝民枪数十支,保卫人民安居乐业。
八甲遍地是匪,棒老二凶残成性,视人民生命如草芥,无故杀害他人性命,大肆抢夺乡民财产,纵火烧毁房屋,罪恶滔天,其它地方处处可见。惟有中坝一地赖王直三之力,幸得保全。
王直三率队剿匪英勇,经常突然袭击铜罐沟一带棒老二,打得匪徒狼狈逃窜。
一次,同徐家乡团总杨汉清到湖北剿匪,王直三亲手打死一个骑在马上的匪首,将马缴获,得到一匹良马。
杨汉清深爱此马,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勒令王直三:“交出良马,献给本团总做坐骑。”
王直三龙灯的胡子——不理勒令,因不从而与杨汉清结下冤仇。刚刚从湖北剿匪回到家,本地穷苦农民薛隆章来家哭诉:“几年前,刘家请媒人来我家提亲,刘家娃娃玉峰要聘小女腊梅,当时我们两家门当户对,于是定下婚约。而今刘家稍稍富裕起来,就嫌我家贫穷,未经同意,单方面撕毁婚约。知道者,说我薛家穷,是刘家嫌贫爱富;不知道者,或许说出诸多难听之言,说不一定会诬及小女。恳请王队长出面主持公道,还我家一个清白。”
王直三秉性刚正,听罢薛隆章哭诉,义愤填膺、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带着薛隆章和乡勇来到刘家主持正义,当面痛斥刘家:“当初下聘之时两家都穷,算是门当户对。如今稍微发迹,略为富裕起来,竟背信弃义,单方毁掉前约,实为不仁不义之徒,若立即改邪归正,万事皆休,否则,莫怪王直三要枪打黑心子!”
刘家心虚,主动到薛家求情,答应恢复前盟,立即娶腊梅过门为媳。
刘玉峰与腊梅成婚之后,小夫妻十分恩爱。
两家和睦相处,甚感王直三大恩大德。
刘吉成讲述完毕,石天青谈起自己的初步印象:“根据你的描述,王直三正大光明,为人正直无私,在百姓中素有口碑。”
刘吉成肯定回答:“是,石参长所说,真是懒木匠的锯子——不错(锉)。”
石天青顿时笑逐颜开,予以肯定:“行,象他这样的其人其事,完全符合神兵宗旨。正需要这样的人做领头人,大办开化绝对成功!”
刘吉成有点得意:“那是当然,否则怎么敢向石参长乱推荐呢。”
石天青点头认可:“说明你已完全接受我们神兵了。”稍停询问:“王全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人如何?”
刘吉成简略介绍、比较:“王全三亦中坝富户,已当上团首,但从不仗势欺人,如他愿意接受开化,能够带动一批人报名加入神兵。但与王直三相比,又要逊色许多。”
石天青握住刘吉成的手说:“谢谢刘团总对神兵忠心耿耿,提供这些可靠消息。”
吃过午饭,石天青告别刘吉成,率队踩过东溪河水,从红庙子爬上麦须,逶迤来到中坝乡。
王全三事先得到刘吉成“神兵旨在杀土豪劣绅,将开到中坝办开化”的通知,害怕对自己不利,赶紧躲藏起来,避而不见。
石天青将神兵队伍交朱隆华带到火神庙安顿,自己带着两个亲兵,亲临王直三家,走进大门,站在堂屋叫喊:“王队长在家吗?”
王直三的妻子正在厨房做晚饭,听见堂屋里来了人,立即迎出来,看见几个身带佩刀、浑身穿黄的陌生人立在堂屋,小心谨慎询问:“请问客官是谁,不知找直三所为何事?”
石天青自我介绍:“我是神兵参长石天青,素闻王队长行侠仗义,特慕名前来拜访!”
王妻听明白了,口里答应:“哦,直三在书房看书,我去叫他出来。”转身走进书房告知:“直三,神兵石参长亲自前来登门拜访。”
王直三也得到刘吉成信息,对神兵做法十分欣赏,仰慕已久,听见妻子报信,喜出望外、倒屣相迎,几个大步赶到堂屋接见,指着堂屋左边的太师椅客气相请:“请石参长在椅子上坐。”
石天青坐到里边的太师椅上。
亲兵英姿挺拔站在石天青身边。
王直三请亲兵坐到对面椅子上。
亲兵不肯离开,一定要站在石天青身旁。
石天青回头望着亲兵说:“来到王队长家,我们客随主便,既然主人叫坐,就去坐下吧。”
亲兵听到参长叫坐,才走到对面坐下。
两把太师椅中间搁着一张茶几,王直三隔几坐在外边相陪石天青聊天。
王妻献上香茶,给每人斟上一杯放在茶几边,然后将壶放在茶几中间,又进屋为亲兵泡来一壶好茶,倒出两杯,将茶杯和壶放在亲兵身边,然后知趣退进屋子。
石天青与王直三从神兵的教义、宗旨谈起,逐渐谈到办开化、加入神兵,按规矩排营、*练、朝参、祭将诸多内容,无话不谈,分外投机。
亲兵坐在对面倾耳聍听,没有插一句言。
两人虽然初次见面,一个热情洋溢、笑谈自若,直言不讳,毫不隐瞒;一个彬彬有礼、热忱好客,礼节简捷,恰到好处;因而并不感到生疏,没有丝毫客套、做作,感觉甚是投缘,倒象是一对交往了几十年的老朋友,感情十分融洽,大有相见恨晚之意,瞬间成为忘年之交。
王直三干脆叫妻子安排酒菜,边喝酒边秉烛长谈,夜深方歇。
翌日,王直三出面,首先找到王全三,二人一起出面号召中坝乡的民众参加神兵。
情形与檀木树坪一样,果真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