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 抹不去的标签
无琼爱2018-03-14 20:541,496

  最近特意在网络上查找一些嫉妒妄想症情况和内容分析。不过非常可惜,大部分都是求助的内容,就连知乎也没有给出非常有效的建议。

  各类病人在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医学平台提问,回复的内容也都是建议带到精神病医院进行就诊,具体也没有多说什么。

  我就在网络上找到一个杭州的医院,里面有介绍嫉妒妄想症的诊断内容,我就抱着希望在线进行咨询,然后那医院客服给我打电话,前后进行一番询问,大致判断我母亲的确是这个情况,但是最终的回答也是让我们最好带人去医院看病,其他也无能为力。

  在更早的时候,我还加过精神病的QQ群。那个时候我才了解这个病不久,进去后发现并没有这个病的家属,在里面多半是妄想症、精神分裂或者是非常明显的疯癫病的家属。

  他们给我的意见也是送病人去医院,甚至给了非常极端的行为建议,例如绑着去医院,或者报警抓过去。当然很记很久之后我知道警察是不会帮忙的。

  对于当时刚刚接触这些的我,从思想上完全不能接受这些意见,甚至觉得他们可能是在戏谑我,便一下子就退出那个群。

  当然到了现在,我已经不是当初的懵懂无知。现在的我,也会向别的家属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病人去看病,因为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期盼着病人自己好起来,这个几率其实和买彩票中头等奖差不多……

  我也向父亲提议过,用强硬的手段带着母亲去精神病医院,但是父亲总是不接受,说万一被邻居们知道,真的将母亲逼疯怎么办?

  我一再强调,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眼光当中,他们不能替我们生活,何必如此在意!

  但是父亲却一直对此非常感冒,因而此时拖到现在。

  当然只要冷静下来,我也能够理解父亲的害怕和彷徨。毕竟没有人愿意被带上“精神病”的标签。一旦有这个标签,即便好了也要承受身边人的是是非非和指指点点,这些或许对于病人来说,才是无尽的折磨。同时家属也会被贴上这个标签,一辈子抬不起头。

  标签化是当代社会为了符合进化速度过慢的一种机制。社会变迁太快,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依旧保留在几十万年前的状态,其实是个效率极其低下的“CPU”。因为要处理的信息太多,因而只能对很多信息快速打上标签,从而快速进行识别。

  中国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也比西方慢上几步,因而很多人依旧停留在对精神疾病十分恐惧的状态,不能理解更是不能明白,其实精神方面的问题就像常见病一样多发。甚至很少有人愿意接受自己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现状,这或许就是中国社会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这些固然有偏见存在,对于个人的趋利避害而言却是保全自己的最好行为。毕竟对于一个有“精神病”标签的对象都是躲得越远越好,即便是现在的母亲看到一些精神不正常的人也会拉着我绕远路,就算对方人畜无害。

  再加上病人这一代和同龄人并不能理解各种精神病之间的不同,在他们看来“精神疾病”就等于“疯子”!

  也正是这些偏见和认识不足,让精神疾病救治变得十分困难,得不到家属支持,得不到邻居帮助,同时还有病人自身的反抗……

  唉,这三座大山死死压着我们这些病人家属,着实没无能为力。

  不过希望还是有,至少在我们这一代对于精神疾病的看法放开很多。倘若未来我有发病的那一天,一定会积极配合治疗,让自己的家人免受这些痛苦。

  这或许就是一个时代的过度,只有当这个时代过去,才会有更多人正视面对精神疾病,这个病才会得到更多人的重视。我们处于过渡时期,所以才会如此的痛苦不已。

  希望我如今做的一切,能够推动这个进程,至少能够加强嫉妒妄想症的传播。

  隔着一堵墙我又听到旁边房间出来窸窸窣窣我听不清楚的声音,自己的睡意一下子又被一扫而空,不知道是不是两人相互痛苦当中……

继续阅读:4月29日:从QQ群到微信群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深爱的痛——嫉妒妄想症家属日记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