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说的话我怎么没听明白,什么保证书,什么加一条的。”徐有利看一贯沉稳镇定的老丈人此刻气得脸色铁青,又说什么李培明帮着苏雪根鱼塘治污,又说什么保证书,听得他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你不用明白,说了你也不懂。”谢主任朝徐有利摆摆手,脸上的神色显得愈发焦躁懆急。
“爸,那个郑技术员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他不是三伯父手下嘛,你叫三伯父管管他,农技站是不是天天没事情干,跑来我们村瞎管闲事。”
“郑少林是农技站的技术员,他下乡指导农民种养殖方面的技术,也属正常,你叫你三伯父如何训斥他?”
“那这事就这么算了?”徐有利心有不甘,“要不是他屁颠颠的跑来帮忙,那苏雪根家鱼塘我不就接手接定了吗。”
“我说你能不能眼光放远一点,别老盯着一个人看,你挑郑少林的毛病有什么用?他是个跟你要接手苏雪根鱼塘没半点关系的人。”谢主任蹙了蹙眉,喃喃自语道:“这苏雪根有了第一次鱼塘污水污染河水的事例,难道就不能有第二次这样的事例发生?”
“应该不会有第二次这样的事例发生吧。”徐有利接过谢主任的话头,“我听琪琪说,那郑少林准备在苏真这次塘里的黑鱼全部出塘后,要给她鱼塘底部安装一个什么底排污系统,还要在她鱼塘旁边建一个大一点的过滤池,这样一来,她家鱼塘水基本就不存在污水河水的事情了。”
“你就闭嘴吧,怎么这么爱接话茬呢。”谢主任瞪了一眼徐有利,“你懂什么叫‘人言可畏’吗?”
徐有利急忙摇头,人言可畏这个词语的字面意思他当然懂,他不懂的是,老丈人这时候问他这句话的意图。
“所谓‘人言可畏’就是通过传三过四,说咸扯淡,或者付诸笔墨,把可能不会发生的事给它传言描绘得马上就要发生……”谢主任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我就不信,他苏雪根真能抵挡得住群众的悠悠众口。还有赵副镇长,他不是一心想要把枫泾村打造成生态旅游村,并提倡生态种养殖吗,那镇里相关领导能不理睬关于‘弹劾不懂养殖技术而污染生态环境的人’的大众呼声……”
“对,爸,你说的对,不懂生态养鱼技术的人就该主动让贤……”
翁婿俩一番商量后,决定由徐有利执笔,给镇上相关领导写匿名信,呼吁关停一个不懂生态养殖人家的养鱼塘,还枫泾河昔日的清澈见底,鱼虾戏水……
为防止人多耳目杂,生出不必要的是非,谢主任吩咐徐有利回家连夜写好匿名信,并一再叮嘱他匿名举报这事只能是天知、地知、翁婿俩知。
徐有利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连夜写好匿名信,并在结尾处署上:枫泾村八百零七名村民……
徐有利把信纸小心折好放进信封,嘴角浮出一丝冷笑,自言自语道:“全村人都举报你老苏头鱼塘水污染河水,我就不信镇政府领导还会让你养鱼。”
匿名信交上去不久,谢主任去镇政府办事,经过赵副镇长办公室门口时,恰巧被赵副镇长看见,“老谢,来镇上办事啊。”
“是,赵镇长,我办好了,正准备回村。”谢主任笑容可掬的站在赵副镇长办公室门口。
“站门口干啥,你进来。”赵副镇长把手里签好字的文件递给旁边的工作人员,“你把这送王主任办公室去。”
“坐。”赵副镇长指了指茶几旁边的沙发,“我正要找你有事呢,你恰巧来了,耽误你几分钟时间,不介意吧。”
“不介意,不介意。”谢主任端坐沙发上,毕恭毕敬的道:“镇长您指示。”
“老谢,近来你们枫泾村干得不错,特别是那条宽敞的水泥路,修得特别漂亮。乡村振兴必须修路先行嘛,道路拓宽了,村民们的视野也才会拓宽,修好路就能找对路,你们枫泾村对外的发展机会多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一定会大幅提高。”
“是,镇长你说的对,但我们村取得的这成绩还不是在镇长您的指导下完成的,您近半年多,多次来我们枫泾村,对我们村委会的工作加以指导,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只是按照您的决策坚决执行……”面对赵副镇长的表扬,谢主任喜在心头,脸上却始终一副谦虚表情。
“好好干,老谢,你辛勤付出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上次你们村李助理跟我提及了村里想要安装宽带,准备以后走电子商务路线,对此,我十分赞同。你们村的实体公路是修好了,但信息公路还没修通,这对村民的进一步发展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农村宽带的接入就是给你们村开通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带来的丰富资源会加速改变你们村的面貌,对你们村的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都是一个良性发展……我正在跟相关部门积极申请,相信很快就能落实下来,我对你们枫泾村的前景十分看好……”
谢主任望着赵副镇长一张一合的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但心里却开起了小差:又是李培明,上次修公路这小子就出尽了风头,赵副镇长大会小会上都表扬他,这次又弄什么幺蛾子装宽带,电子商务……这小子在领导面前这一出又一出的表演,分明就是居心不良,想要博得领导青睐,把自己给挤下台……
“不过……”赵副镇长的一句语气转折词令谢主任纷乱的思绪瞬间集中,这“不过”后面恐怕才是赵副镇长今天找自己真正要谈的内容。
“不过,你们村一些村民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根本方法,你还得费心多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说着话,赵副镇长取出一摞纸张,“这是我这几天收到你们村村民寄来的匿名举报信。”
谢主任不用探头看,就知道那些匿名信是自己女婿的“杰作”,但他还是装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样子,“镇长,这都什么匿名信?举报的什么内容?”
“你们村总共八百零七口人,然后一个人不多,一个人不少的,一起举报苏雪根家的鱼塘水污染河水的事情……当然,这其中还有位叫‘徐有利’的村民,单独写了一封实名举报信,他举报的内容跟匿名举报信的内容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