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此时,不过这也可以理解,品德高尚的人是有,可是不多,这些首领自然不是。
人性有时候就是如此,不外如是。
自己不但得到了权利,手下的族人的过得也更好了,不是更好吗?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现在将闾考虑过一件事,他需要一个人作为联系两族之间的纽带,来一直保持这种关系,甚至说是把这种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这个人必须是一个胡人,拓跋宏作为胡人首领自然不合适,虽然他很崇尚中原人的文化,但是他作为胡人首领,自然也是以自己部落的利益为先。
可是拓跋宏他的身份是和将闾平级的,大家同为一地之主,就算是关系不错,可是人家拓跋宏凭什么听你的?
想要人家听你的,先让人家当你的小弟再说吧。
不过目前将闾也没有这个打算,其一这是要给其他部落看,我们对你们一样好。
其二,拓跋宏本来就是喜欢中原文化,简单的说就是亲秦,何必吃相这么难看呢。
再说了拓跋宏喜欢儒家,那我就给你派儒家过去,让你们都学习,为此将闾已经安排了荀彧派一些腐儒前往拓跋部落让他们学习儒家文化
而将闾的胡人手下有两个人,第一个人就是将闾的老班底和珅,还有一个人就是新投靠将闾的哥舒翰。
哥舒翰虽然举族投靠了将闾,可是要说用哥舒翰作为这个纽带,将闾还是不大放心。
再加上哥舒翰还是作为一个统兵大将更为合适。
所以说骑兵将领必须有哥舒翰的一席之地。
而和珅本来就身为胡人贵族 ,再加上再加上做生意本来就是和珅所擅长的,所以让和珅作为这个纽带也是最为合适。
……
初夏的日头已是有些艳了,尽管方才是巳时三刻而已,阳光照在身上已是有些燥得慌。
哪怕是在北方,稍微一动,便是满身的大汗,就宛若洗了桑拿一般,在这等天气下,纵使是精力旺盛的士兵们也不得不老实了下来。
炎热的天气,马匹也是无力的样子,漫步的走着。
可是就是这个样子,依然有一只大军正在右北平郡缓慢的前进着。
这只军队就是周王将闾凯旋而归的军队。
就在大军快到达平刚县城附近的将闾突然受到斥候来报。
“禀告大王,丞相贾诩贾大人带领文武百官在平刚县城外迎接殿下。”
将闾听到后与蒙恬等人对视一眼后,哈哈大笑起来:“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也不必让百官多的传令下去快马加鞭,半个时辰内到达平刚县城。”
“驾!!!”
接着将闾一甩马鞭,快速的向着平刚县城的方向绝尘而去。
身后众将看到后,也是急忙一甩马鞭跟了上去。
场中只留下了蒙恬在原地苦笑,继续指挥着军队前进。
其他人都可以保护大王,跟随着大王快速快速前往平钢县城,可是他蒙恬不行,因为他蒙恬是主将。
要是他蒙恬也这个样子的话,这些军队谁来指挥?
平钢县城外。
贾诩正在一脸正色的带着群臣站在最前头,此次等候的所有重量级的文臣武都身着正服,笔直的立于两旁。
时间又过了两刻钟,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两名骑着战马的斥候从北面远远跑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报……北征军已至城外十里……”
时间又过了一会,又有两名斥候策马跑来,他们的声音又在前面响了起来:“报……北征军已至城外五里……”
当第三波斥候赶到的时候,北征军终于到了。
凯旋而归自然是极为隆重的,更何况是一个国君?
本来正在闭目养神的贾诩首先看到几骑绝尘而来。
“刘直。”
“末将在。”
“你看看过来的几骑那是何人?”
听到了贾诩的吩咐,刘直努力的瞪大双眼,似乎想要看清楚越来越近的几名骑兵。
看是当刘直看到齐国远招牌的大锤子和吕布一身拉风的装扮后。
刘直兴奋的对着贾诩说道:“丞相,是大王,是大王回来了。”
对于刘直的激动,贾诩无语的看了刘直一只眼。
同时贾诩心中也是无奈起来,这个刘直是逗比吗?
我就是因为开始开不清楚才问你的啊。
可是现在我能看清楚了。
不说,骑马走在最前面的大王,就说齐国远的大锤子还有吕布一身骚包的打扮,谁不知道是大王回来了。
可是假许想归想,倒是也没有说话。而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物,上前直接对着越来越近的叫你大声道:“微臣贾诩,贾文和拜见大王,祝大王凯旋而归。”
身后的全城们听到后,也急忙上前拜倒:“臣等拜见大王,祝大王凯旋而归。”
将闾听到后哈哈大笑起来。
并且一个翻身从马上跳了起来,直接扶起贾诩:“文和辛苦了,诸位辛苦了。大家还不快快请起。”
“多谢大王。”
看到了,重臣一同起身,将闾对着贾诩说道:“文和, 你们还值得出城这么远前来迎接。城内的事情怎么办。”
贾诩笑着,捋了捋胡须:“大王放心,城内的所有事情诩和臧荼侯爷早已经安排妥当,再说也不差这么一会功夫,而且我们还要给大王一个惊喜。”
“惊喜?”将闾疑惑了:“那么你倒是要给我说说,是什么惊喜了?”
贾诩听到后哈哈大笑起来:“大王不要着急,如果提前说了,那就不是惊喜了,请大王回到城中,一看便知。”
“好,既然如此我们就回去吧。”
将闾在侍卫的护卫下浩浩荡荡的出了平钢县城南面的大门,当队伍来到了城门后又有数千名禁军加入了护卫的队伍,紧接着文武百官也加入了行列。
当将闾走到大街上时,发现整条大街上到处都是百姓,一行人一路向西而行,一直到了郡守府这才停了下来,而这时候整个郡守府附近外全都挤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此时,郡守府外,作为周王的将闾的銮驾自然是位于正中央,在将闾的左边站着丞相贾诩,还有和珅,荀彧、王黄等人。
右边则是站着蒙恬、蒙毅,吕布、尉迟恭,杨再兴,藏荼,潘凤等武将。
至于那些校尉一下的官员……不好意思,你们级别太低,还是和老百姓们站到一块去吧
将闾从马上走了下来后,和珅赶紧迎了上来劝道:“大王,外面风凉,您还是赶紧回府邸歇息一番吧,待会儿我等自然会整理好最近的军政情况禀告于您。”
“不了!”
将闾摆了摆手,“这点天气算什么,昔年父皇在赵国为质,后来更是带着大军御驾亲征,一统六合,父皇都可做的事情,我这里又算的了什么,更何况我北伐都呆了还怕这个不成。”
和珅听到后急忙应道:“大王说的是,大王果然有先帝之风。”
“大王不骑马前行吗?”
“不了,就让我们全城的百姓看看我大周军队的威风。”
城内,道路两侧的百姓们指着从远处慢慢靠近的江宁军脸上满是兴奋之色。
慢慢的……
只见先是隐隐约约的人影,随后一阵咔嚓咔嚓的声音传了过来,紧接着所有人便觉得脚下传来了阵阵微微的颤抖。
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怎么地面会有震动的感觉,难道地龙又要翻身了么?
古代百姓对于自然科学的认知几乎为零,所以向来把地震称之为地龙翻身。
但很快他们便意识到这并非是地龙翻身,而是由于从对面开来的那支军队步伐实在是太过整齐,成千上万人一起用相同的节奏踏在地上时便会发出这种震动。
这时,一些老将或者是老兵的神情立刻变得凝重起来,他们也算是行伍世家,虽然很久没有打仗了,但最起码的眼光还是有的,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能一起迈出相同的步伐并不难,只要大家调整好走路的频率就可以了,可要是让成千上万人都用同一个频率走路,那样的难度可就太大了。
这只军队是百战之师,是从战场上下来的百战之师。
这时,初生的太阳终于爬出了山峰开始露出了他的呻吟,一抹金色的阳光开始照耀在大地上,慢慢的一抹如浪潮一般的黑色旗帜开始出现在众人的面前,跟在这面旗帜的后面则是一队六人并排而行的军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