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万历,方从哲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将焦点聚集在了他的身上。刑部侍郎张问达和左都御史李鋕代表的是三法司,他们是要求惩治郑贵妃的主力,但方阁老向来持重,处事谨慎且能让众人信服,因此他开了口,三法司自然不好反驳。郑贵妃此刻已经没有任何依仗,眼下不再是能不能保得住她与福王地位的问题了,要是被张问达等人给定罪,她的这颗人头能否保住还未可知,因此郑贵妃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而太子朱常洛早已表明心迹,他虽认定郑贵妃是主谋,但并不想取她性命让自己的父亲伤心,所以无论方阁老说什么,他都会表示认同的。至于万历,本就是他在向方从哲求救,自然也会听他的。
也就是说,郑贵妃的命运,此刻已经完全捏在了当朝首辅一人的手中。这种权力用得好了,当然是皆大欢喜的结局,方从哲一贯以来在朝堂上的威望还能继续保持。但若是用得差了,明显对某一方有所偏私,那他备受尊崇的形象必然会受到影响。作为浸淫朝政几十年,几经起落终于站在人臣巅峰的方从哲而言,在这件事上是不会犯任何错误的。
“回陛下。臣以为,梃击一案的根源其实是源于一个误会。福王府中卫士哗变一事,经河南清吏司多番调查,最终认定的结果也无非是龚孟春克扣了卫士们的粮饷去还赌债,到了发饷日拿不出一文钱,便只好骗卫士们说是这个月的饷银被上面截留了。当然,最终他也自食恶果,被激愤的众人裹挟闹事,身首异处。这本是简简单单的一桩事,为何结果传到京师,竟没有一人相信呢?为何所有人都认为此案是因为证据不足才不了了之,背后还藏着极大的阴谋呢?为何皇贵妃和郑国泰一看到龚孟春的籍贯就生出了各种揣测呢?”
方从哲的这些问题,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心如明镜,只是都不愿挑破罢了。
“那自然是因为这些年围绕储君之位产生的诸多争端让大家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凡有一点风吹草动都认为是有人要害自己罢了。太子已被册立多年,但陛下宠爱福王人尽皆知。藩王受封后滞留京师十余年,这种事前所未有,也难怪朝臣们认定福王有异心,急于催促他就藩。连朝臣都看出这种端倪,皇贵妃娘娘若说心中对储君之位没有想法可能吗?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才会对本该是亲人的太子产生了敌意,把福王府发生的一切事端都算在太子头上。陛下,臣所言可虚?”
万历叹了口气,他大概已经猜到了方从哲想说什么,毕竟方从哲就是再中立,在某些事情上也是有着坚决立场的,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已是无能为力了:
“先生所言不虚,想说什么尽管说吧。”
方从哲得到皇帝的认可,说话便更加大胆了:
“所以臣的方案,无非就是将冲突发生的可能从源头上就解决掉罢了。东宫之位早已确立多年,太子仁德受满朝拥戴,已是不争的事实。福王和娘娘无非是因为陛下的宠爱才产生了可以与之一争的错觉。只要将他们这种不该有的念头打消掉,认清自己的身份。以后必将能回到兄友弟恭,母慈子孝的境况,这样太子的安全也有了保障。而这次诸位同僚想必也愿意为此饶恕娘娘一时冲动做出的错事吧?”
张问达和李鋕都点头表示认同,这已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要是强行给郑贵妃定罪,肯定会被万历记恨在心,被皇帝记恨未来会有怎样的后果,他们还是清楚的。万历此时也已清楚想保全福王竞争储君之位的想法已经没有可能,能把郑贵妃的命保住就不错了,便点头表示认同:
“先生认为应当如何做才能令皇贵妃打消这些想法?”
“臣以为,皇贵妃应当在这文华殿中,对着大明列祖列宗立誓,她与她的子嗣,将永不觊觎储君之位,若有违反,必遭灾殃!”
这可不是简单的发誓,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这个誓言,那日后福王就永无即位的可能了,因为他要真敢违背誓言这么干的话,全天下都可以凭着今日的这番话举起大旗出兵讨伐了。
郑贵妃泪眼淋漓地看着皇帝,只要他点头,自己也只能照这么办了。而万历却没有马上答应,因为他还想着另一件事:
“方先生所言确是解决办法,不过今日皇贵妃既然担着谋害太子的嫌疑,他日太子继承大统若是心中记起此事,起了嫌隙,彼时大权在握,要取皇贵妃和福王的性命又该如何是好?”
太子听到此话,瞬间跪倒在地:
“父皇请相信儿臣,儿臣绝不是那种心狠手辣之人!”
“太子啊,朕当然相信以你现在的仁厚是做不出这等事的。但等到你登基为帝之时,身边之人或邀功谄媚,或挟私报复,第一个拿来开刀的必然是皇贵妃母子。届时那些人日日在你耳边聒噪,再加上今日之事在你心中埋下的阴影,难免有一天会受到影响啊。你且起身,听听方先生怎么说。”万历太明白这皇位的分量了,真到了太子统御四海的那一天,大权一朝在手,满朝都等着落井下石的情况下,就是再仁慈的人也会忍不住对昔日仇家下手的诱惑。
太子听到此话也不便再多说什么,默默地站起身也不再说话。方从哲似是觉得万历所言不无道理,点了点头说道:
“陛下,此事不难解决。既然皇贵妃愿意立誓永不觊觎皇位,那也可以请太子立誓保皇贵妃母子一世安康。如今三法司和臣都是见证,便是任何一方也不敢违逆的。”
万历直到此时才彻底放下心来,有了太子当众立下的誓言,自己龙驭宾天之后郑贵妃和福王母子的安全也有保障了。梃击案闹到这种地步确是他始料未及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还是保住了他们母子,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
“那你二人便立誓吧。”万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