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 大结局
汉六年十月,汉王李林率领近百万诸侯联军在淮河旁击败项王之后,随后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派大将军刘斐率领二十万汉军一路南下,将江东等楚国旧地全部吞并,而当楚地百姓得知项王兵败身亡之后,便没有抵抗之心,不出三个月,除了盘踞在岭南的赵佗外,中原大地皆入李林之手。
与此同时,当天下大定之后,尚还停留在彭城的诸侯们便共同上书,请求汉王李林登基称帝,面对着诸王的上书,李林先是假意推辞一番,诸王见状当然是极力劝说,如此三次之后,汉王李林这才答应了诸王的请求,于是同年十一月,李林便在洛阳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汉,年号为华夏。
李林刚一登基称帝,便立即下诏分封诸侯各王,除了之前本就为封的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以及赵王张敖之外,李林先是改封了韩信为楚王,然后又分别分封英布彭越为淮南王梁王,而一直在咸阳担任密卫总管的大哥刘邦,则被分封为韩王,而齐地李林却并未再次分封出去,因为齐地乃天下富饶之地,又素有东秦之称,为了防止诸侯分裂疆土,所以李林将齐地直接划归朝廷管辖。
而就在李林登基为帝没过几日,栎阳便传来一封急报,当李林打开看了内容之后,这才得知原来霍依依已经为自己生下了一名男婴,因为之前楚汉战况十分危机,为了不让李林分心,所以霍依依命令左右万不能走漏风声,所以直到诞下男婴,这才为李林所知。
得知消息后的李林肯定是万分的高兴,当即便为自己的孩子取名为‘李宁,’取意乃为天下安宁之意,随后便下诏册封霍依依为皇后,册封幼子李宁为皇太子,然后定都关中咸阳以东的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虽然诸将对此多有不快,但是在李林的一再坚持下,定都一事便如此确定下来。
而在大将军刘斐率领大军平定江东等地率部回师的同时,李林也率领文武百官浩浩荡荡向长安行进,而各诸侯王也分别返回各自封地,不过李林并未因为天下大定而掉以轻心,因为李林深知,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在诸王离开洛阳的同时,数支身负使命的密卫也悄然随在诸王的车队之后,在暗中密切的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当然这些诸王并无一人知悉。
在返回长安的路上,李林还特意派出两支密卫,分别北上匈奴和南下岭南,为的就是探查匈奴冒顿单于与岭南王赵佗对汉朝建立的反应,尤其是冒顿单于的反应,李林是格外的重视,要知道游牧民族可不是一般的劲敌,为了防止匈奴南下,李林的心中已经开始准备起对匈奴的作战计划。
将这些处理了之后,李林便开始着手分封诸将侯为侯一事,当李林在心中将这些事情大抵理清楚之后,由李林亲自率领的文武百官,也即将抵达长安城外了。
刚一抵达长安城,李林便下令萧何召集关中流民于长安城外,组织他们来扩建可容纳千万人口的超级城市,而对于这些流民,朝廷则保证他们的饮食起居,而且不得肆意打骂凌辱,更不能将流民们当做苦役,所以当此令颁布关中百姓之后,几乎所有流民都涌到了长安城外,表示愿意听从朝廷调遣,于是在此令的组织下,一场有组织有纪律的扩城行动便浩浩荡荡的开始了。
在扩建长安的同时,李林则与丞相萧何张良陈平等人商议了册封将士一事,不久之后,册封的诏令便下发文武百官之中,萧何封为文侯,担任右丞相,食邑一万五千户;张良封为江东侯,担任太子太傅,食邑一万八千户;曹参封为阳侯,担任左丞相,食邑一万户;陈平封为智侯,担任郎中令,食邑一万两千户。
将这些重要谋臣将领的功劳分清之后,李林又接着分封了刘斐为太尉,周勃为上将军,王陵为御史大夫等等,骑将郦商灌婴等人也多有分封,当然还有夏侯婴樊哙等一批老将,李林也一一分封,直到此次分封结束之后,时日已经过去一个月了,封侯者竟然达到了近千人。
将有功将臣分封之后,李林便开始着手考虑汉朝的规章制度了,在数日的商议之中,终于在华夏元年十二月时,下诏组建二十余部,分别是户部、兵部、礼部、商部、外部、工部、吏部、文部、刑部等等,这些部门分别管理各个方面,然后直接从属丞相与李林的命令。
与此同时,李林还特意下诏组建文举和武举,其中文举则是为汉庭选拔官吏人才,在文举之中包括有文体、算体、科体、革体、史体共计五体,在文举考试时,考生可以从五体之中任选三体进行考试,一旦考试合格,便可以得到朝廷颁发的资历认证,然后便可以凭借证书前去谋事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不仅如此,李林还下令鼓励百姓从商,而且鼓励民众出海贸易。
除此之外,李林还下令军队进行改革,先是将影卫扩充到五千,随后从夏侯婴所率领的军队中抽调出两万精锐,其中一万命为长安军,驻扎在长安城北,另外一万命为咸阳军,驻扎在长安城南,而长安军归骑将灌婴率领,咸阳军则归骑将郦商率领,二将则直接听令于李林指挥。
而其余各地方军队,李林则下令不足万户的县只允许常驻三千兵卒,万户以上的县只允许常驻五千兵勇,而各郡郡治则只允许常驻一万兵卒,当然除了重要的城池,比如荥阳函谷关以及边境诸城之外,这些城池才可以常驻数万兵卒,防备突发不测。
而对于各诸侯国,李林也适当的推出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各诸侯王驾崩之后,其封地将平等分给各位公子,而且各诸侯国无调兵铸钱煮盐制定法律等权利,而且各诸侯国兵力不允许超过五万兵卒,超出人数的兵卒则一律遣返归家,而且朝廷还需常常派使前往诸侯各国巡查,监督诸侯王的行为品德。
将这些都处理完之后,整个汉庭便开始像一部超级机器缓缓运作,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井然有序,五个月之后,作为汉庭的都城长安城,在数十万的流民以及数十万的兵卒尽力修建下,那一座超级大城便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当长安建成之后,没等李林在长安宫内好好住上几日,便接到一个令他万分震怒的消息,冒顿单于率领数十万匈奴骑兵直压燕国边境,燕王臧荼不敌,率领燕国举国归降于匈奴。
这对于李林来讲可是奇耻大辱,要知道整个华夏史上,还从未有过君主率领整个国家归降敌国的事情发生,不过李林也知道以目前汉庭的实力来讲,面对匈奴还是多少有些吃力。
但是李林更知道的是,若是任由匈奴入主中原,恐怕这刚刚得来的天下又要遭受战火的涂炭,一番权衡之后,李林决定,昭告诸侯各国,命令各诸侯国分别出兵五万,由各国君主亲自率领,向赵燕边境进发,而李林则起汉庭兵马二十万,准备一举歼灭匈奴的有生力量。
得到李林的命令之后,各诸侯王便迅速召集兵马准备北上抵抗匈奴,在华夏元年九月初始,一支数十万的军队便浩浩荡荡的进入赵国境内,然后迅速抵达燕赵边境,准备与匈奴开战。
此时的匈奴王冒顿单于率领三十万铁骑,正在虎视眈眈的谋划着中原这一块肥肉,可是他不知道的是,很快灾难便要降临在草原之上,在一天深夜,当南风呼呼的向北方吹去之时,不知为何匈奴兵所驻扎的那一片平原燃烧起了熊熊烈火,很快便将匈奴的三十万铁骑全部吞噬在火海之中,除了冒顿单于率领数百骑拼死逃生之外,其余匈奴骑兵要么被烧要么被杀,一支三十万的铁骑大军便在一夜之间全部灰飞烟灭。
原来当匈奴骑兵全部驻扎在赵燕边境草原的消息传到李林的耳里之后,李林便秘密命令大军驻守在赵国城池之内,对于匈奴骑兵的挑衅先是不予理会,随后派出数十支商队开始经过边境,就像往日匈奴与中原的交易一般,起初匈奴还对这些人有所防备,可是经过几次搜查之后并未有丝毫的发现,于是便渐渐放松了对商队的警惕。
这些商队在匈奴大营内贸易了一月的时日,直到所有货物全部授空之后,便陆陆续续返回了中原,而匈奴人并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脚底下的那片草原上,已经有易燃的动物脂肪留在草上,而匈奴人整日都在吃羊宰牛,对于这些自然是见怪不怪,所以并未起丝毫的疑心。
所以当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深夜里受命前往的影卫将火点燃在草原之后,整片草原便形成了火海之势,随后埋伏的汉军便在李林的率领下杀向匈奴大营,匈奴人不敌纷纷溃退,李林则率领诸侯联军一口气追入匈奴境内千余里,直到斩杀了冒顿将匈奴领地全部占领之后,这才率领大军返回中原,整场战争不过半年而已,汉庭便一举剪除了北境的边患。
而此时的李林一方面在进行国内的变革,将文举和武举着重进行,并且鼓励百姓进行商业贸易和发明创造,而另一方面则密切监视着南越王赵佗的一举一动,准备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发兵攻打南越国。
经过两年的休养生息,李林便觉得是时候该平定南越了,于是在太尉刘斐的率领下,加上楚王韩信以及梁王彭越韩王刘邦以及淮南王英布等诸侯联军,数十万的兵马又一次杀向了南越国,此战由楚王韩信作为上将军统帅,而李林因为朝内诸事繁多所以并未亲自出征。
不久之后,南越传来消息,楚王韩信用计拿下了中原进入南越的必经之地,随后数十万大军一拥而入将南越都城团团围住,看到自己大势已去之后,南越王赵佗随即拔剑自刎,随后大军进入南越国都,南越仅仅建国数载,便被汉军所攻灭。
而得到消息之后的李林对此并不满足,平定南越之后,李林先是命令刘斐留下数千兵卒留守原南越城池,然后命令太尉刘斐楚王韩信率领大军继续向西南攻去,想要将西南蛮夷一战平定,得到命令之后的汉军,休整了一月之后,便又向西南蛮夷各国攻掠而去。
与此同时,李林又命令大将军周勃率领十万大军向东南攻去,准备将盘踞在江东之南的东越一举剪除,不出李林的意料,三个月之后,周勃大军传来消息,汉军一路势如破竹,东越各国先已经全部覆灭,领土尽归汉庭所有。
华夏五年三月,正当春风吹拂入汉宫时,西南传来楚王韩信的捷报,在近两年时间里,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场战役之后,西南总算全部被韩信所攻取,汉庭的势力范围一直延伸至海岸线后,韩信这才收拢了兵卒,然后向长安传去了捷报。
而得知诸侯联军伤亡颇多的消息之后,李林名义上对此表示难过,实际上心里却暗暗欣喜,因为攻灭南越以及西南蛮夷,本来就是李林削弱诸侯各王实力的一种措施,只要诸侯各王并无有与汉庭对抗的实力,那么李林便可以安心下来。
再经过十年之后,此时的李林已经年过半百了,而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汉庭又组织了数次远征的战役,当然肯定少不了各诸侯的参与,每一次各诸侯都无奈的随行参与,所以长此以往下来,汉庭的实力是越来越强领土越来越大,而各诸侯国明面上并无多大损害,实则常年的征战使得各诸侯国外强中干,根本就没有与汉庭相抗衡的实力。
而在这几年里,韩王刘邦赵王张敖梁王彭越等人先后逝世,依照汉庭的律法,逝世的诸侯国土则要均分给各王的公子,所以此时的韩国赵国以及梁国,全部被分成数个乃至数十个小国,如此一来更是没有了与汉庭抗衡的实力。
而放眼天下只剩下了楚王韩信以及淮南王英布尚未分国,不过李林倒也不太担心,因为常年的征战使得楚国淮南国根本不敢反抗汉庭,因为他们早就不具备与汉庭相抗衡的实力了。
再过了数年之后,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便发生在长安城内,文举考试之上,一名名叫张严的书生在考科体时,竟然搬出了一件十分怪异的物件,场内主考的考官对此都大为不解,而恰逢李林率领百官经过考场,李林看到此物之后,头脑中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不就是简易版的蒸汽机吗…
时间又过去了数载,此时的汉朝境内,一条由长安城铺到函谷关的铁道修建而成,随后一辆速度很是缓慢但却很是稳定的庞然大物借助着这条铁道从长安驶入函谷关,而身为帝国的执掌者李林,站在长安城楼上,看着这辆逐渐远去的蒸汽机车,脸上的笑意却是掩盖不住。
“父皇,你在看那辆机车吗?”这时站在李林身旁的一名年轻男子望着那辆机车,嘴角浮现着微微的不屑,在他看来,这辆机车行进的如此缓慢,连自己都坐骑都比不上,要这些根本无用。
“呵呵,”看了一眼身旁的年轻男子,李林仿佛想起了年少的自己,只见李林先是轻轻一笑,然后对着身旁的男子笑道:“宁儿啊,别看这辆机车现在很是缓慢,但是只要他能动,日后便有机会飞速越过崇山峻岭,莫要忘了父皇的话,别只看事情的表面,重要的是,还有其更深层的表现。”
原来站在李林身旁的,是李林的长子李宁,听到李林的话后,李宁先是微微一愣,然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看到这一幕后,李林便轻轻的笑了起来,这样他便可以放心了。
再过了十余年之后,此时的汉庭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了,昔日追随自己的一帮老将也逐渐逝世,就连平生李林最为担忧的韩信英布也先后离开了人世,不过这一年的李林,心中也隐隐有些感觉,恐怕自己就要大限将至,想到这里之后,李林便命人打造一副铜馆,然后再也不打算扩建陵园,对影卫首领草草交代之后,便再也没有过问了。
等到李林再次想起之后,一问身旁随行的影卫首领之后,这才得知原来在自己交代了之后,影卫首领便命令影卫在长安周围四处打探看看能否有一处僻静之所,四处打探之后,便选了一处名为七里庄的地方,七里庄之地依山而建,而且据闻此山乃灵山,是上古天神修行之地…
不等到影卫首领讲完,坐在皇位上的李林早就惊呆了,随后两行热泪随之滑落脸颊,因为此时的李林想起来了,当年自己失身掉落铜棺,所在之地便是名为七里……
华夏三十九年,大汉帝国开国皇帝李林驾崩在长安宫内,享年七十三岁,而此时的汉帝国,在李林的精心经营下,已经成为了实力强悍的帝国,各行各业已经呈现出了喷井式的发展,而大汉的名号也已经随之名扬海外,汉,也随之成为天下百姓引以为傲的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