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上,杨秀老老实实的站在了朝堂之中和其他大臣们站在一起。
他们皆一脸紧张的看着杨天承。
不是因为刺客的事情,而是因为蜀王杨秀留在长安的事情。
大炎宗礼早有规定,储君立下之后,其余皇子皆分封为郡王,非天子诏,不可随意入长安。
特别杨天承即位后,把杨秀按死在了蜀地,蜀王杨秀就在也没有回来过长安。
这次回来,他们可听说了,天子竟然打算让杨秀留在长安,伴太后之侧。
关于杨秀和杨天承昔日争储的事情他们也知道。
杨秀留在长安这不是胡闹吗?
如今外敌环伺之下,他们可不希望大炎在掀起一次权利争夺。
“太后念子心切,向朕提议让蜀王留在身旁伴其左右,朕心有所感,不忍拒也。
然大炎外敌环伺,蜀王德才兼备,可为我大炎分忧解难,出谋划策,留守长安,乃是幸事。”
杨天承看着下面开口说道。
目光大多都集中在那些恪守宗礼的老臣身上。
杨秀听到杨天承在朝堂上提起让他留守长安的事情,心里狂喜,表面上却严肃的说道:
“陛下,太后想念臣弟,臣弟亦也想念太后,常常心里念叨着,若是能常伴其左右该有多好。
可郡王留守长安,不合我大炎宗礼,故臣弟不敢提及。
如今陛下提及,臣弟自然心之所往,但却不敢让陛下为难。”
杨秀打算谦虚的拒绝一下,等杨天承再坚持一下之后在勉强答应。
可下一刻,宗正卿杨涛的话,就让他脸色发黑起来。
“陛下不可啊,郡王镇守封地不可久留于长安,是我大炎宗礼,宗礼不可违啊。”
宗正卿一般都是大炎皇族分支担任,杨涛更是皇族分支的老人,就连杨天承,有时候也得客气的称呼一声叔父祖。
杨涛乃是坚定的宗礼拥护人。
对于杨涛跳出来反对,杨天承并不惊讶,反而有些惊喜。
虽然心里已经打好主意,让杨秀留下来了,可杨天承可不愿意,就那么简单得让杨秀留下来。
自然要给他下点绊子,更重要的是有了这一出,以后自己再让杨秀回蜀地,就有点说法了。
“宗正卿所言极是,这确实有违宗礼,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我大炎之所以强势,占据中原沃土。
就是因为守原则也懂变通,朕心意已决就这么定了,蜀王你可愿留守长安?”
杨秀见状,那里还敢在继续谦虚下去,没看现在刚开始就有人反对了,若是再在这上面多纠结下去,指不定还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连忙点头道:
“臣弟谨遵圣命,定会兢兢业业卫我大炎疆土,不负圣望。”
杨涛见到杨天承一脸坚定的模样,叹了口气没有在说话。
他虽然是宗礼坚定的拥护者,在外人的眼中,他就是一个顽固不通的老顽固。
可要是真是这样,他就不会坐到宗正卿这个位置了。
他顽固,但也懂得识时务。
其他朝臣见状纷纷闭口不言,不在说话。
杨秀见状得意的笑了起来,就是看着杨天承和杨涛的目光有些阴森。
下了早朝后,杨天承带着杨秀走在宫内。
“这些年,朕在这皇宫十分孤独,身边没有多少能够说得上话来的。
这时候朕才知道,当时和秀弟你的争抢多么没意义。
我两怎么说也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那时候却为了储位争得头破血流。
后来朕想明白了,想把你召回来,却被宗礼所困。
你也知道,那时候朕在朝堂上并没有多大威望,所以只能隐忍。
如今时候终于到了,你来了也就别走了。
朕已经立诏书给内府,赐王弟天子旗帜,许王弟出行乘天子龙辇,出入皇宫,无需阻拦,朕麾下臣子,王弟皆可调用,江山社稷,朕语王弟共治之。”
杨秀闻言,神情有些发愣。
随后便感觉自己的心,开始剧烈的跳动起来。
天下共治之,这是多么大的权利。
可以说众观古今,这是开了先例了。
杨天承看着发愣的杨秀,内心发笑。
允许杨秀自由出入皇宫,用天子龙辇,动用一切天子才能使用的出行仪仗,这倒是真的。
至于这天下共治之,只能说是骗鬼了。
他要的就是捧杀杨秀。
古语有云: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杨天承要做的就是给杨秀这些虚拟的荣耀,让杨秀膨胀。
膨胀到其他人,不得不请求杨天承杀杨秀。
再不济也能把杨秀打入蜀地,让他永远都没办法翻身。
而杨秀却真的有些相信了,这个连杨天承前身,那个昏庸的南帝都没斗过,可想而知也没多聪明。
能够到达如今的地位,仅仅是因为太后的宠爱罢了。
“臣弟请陛下,收回成命,臣不敢任之。”
杨秀虽然内心十分愿意,但嘴上却认认真真的说道。
“大炎如今外患严重,这还需要王弟的帮衬,这等荣耀王弟怎么担不起,就这样定了。
再说圣命不可为,朕已经下令内府了。
内府已经在赶制仪仗了。”
说完后杨天承拍了拍杨秀,哈哈大笑的拉着他,便朝着太后的寝宫凤昭宫走去。
到了凤昭宫后,杨天承陪着太后一段时间后,就离开回去处理政务去了。
等杨天承走后,杨秀有些发颤的把刚才杨天承的话,说给了太后听。
太后听了之后,慈目一笑开口说道:
“看到皇儿和你如此和睦,真是令哀家高兴。
既然陛下要这个做那你就别拒绝了。
你的一些小心思我也知道,母后希望你放下那些歪心思,现在这样已经也不差了。”
并不是太后不够聪明,而是这种许天子仪仗的事情,在这方世界还没发生过。
所以太后并没有想到这样做的坏处。
杨天承也只是照搬前世历史中的一些事情,加以改良,用在杨秀身上。
可以说算的上是在这个世界的首例了。
“母后,今日儿臣和皇兄今天说了那么多,儿臣也清楚了,之前我是多么愚蠢。
皇兄是儿臣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母后之外最亲近的人,儿臣自然不会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