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笈的话一出,这些门阀世家的人就急起来了。
“萧大人您虽然是陛下的人,但到底您也是我们世家门阀中的一员,如今陛下再断我们门阀世家的根,你要不管就真的没人管了。”
老实说,实在是杨天承的做法实在是让他们怕了,他们迫不得已只能来萧笈这里。
他们门阀世家靠的是什么壮大?
靠的就是纸张的诞生,导致知识掌握在他们这些世家门阀的手中。
变相的,整个朝堂上为官的人都是他们门阀世家。
其余的人根本插不上手,就算能插上手的,最后不是臣服他们,成为他们的一员,就是泯于人群之中,再也听不到消息。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办事,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以壮大,最后成为一个大怪物,有些时候就是连皇帝奈何不了他们。
如今杨天承举办科举开办学堂就是再断他们根。
他们已经可以想象,科举发展了几年之后,整个朝堂中,必定会涌现出不少寒门或者商贾工匠子弟,和他们这些门阀子弟遥遥对立。
他们的超然地位将不复存在。
萧笈看着众人叹了口气,这些人所担心的事情他怎么会不知道他怎么会不担心。
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如今杨天承大势已成,就连他也只能匍匐在杨天承的脚下。
这事他想管也管不了。
“诸位回去吧,这件事恕老夫无能为力。”
萧笈叹了口气后便下了逐客令。
众人见状也只能失望的离开上柱国府,既然萧笈不愿意管,他们也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
“陛下,如今有不少官员称病没有来上朝。”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杨天承看着金銮殿内少了一部分的官员,脸色有些铁青。
一旁的张永见状开口说道。
萧笈见昨天那些世家门阀求不到他竟然想出这种办法,心里面暗暗摇头骂他们愚蠢。
威胁皇帝,那不是找死吗?
若是以前说不定皇帝还真就屈服了,可现在杨天承都要大开科举了,自然不缺做官的人才。
他们这样做就是在找死。
“既然他们病到了连早朝都上不了,这政务自然也就处理不了了。
如此我大炎各部门还如何运行下去。
倒不如让他们辞去官职,好好的在家养病吧!”
杨天承的话一传出,立马让那些想要看杨天承好戏的世家门阀给吓倒了。
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逼杨天承收回成命,那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若是他们家族内的子弟官职都丢了,那他们还有什么可和其他人比拟的。
三三两两的连忙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不可啊,一下子辞退那么多官员,这会引起我大炎动荡的。”
“区区几个官员就想引起我大炎动荡,你们实在是太小看我大炎了,朕意已决,众大臣不必多言。
若在多言那就和这些人一起辞官回家吧。”
这些人见杨天承这样说,也不在敢多说什么,悻悻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乖乖站好。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杨天承见下方没人说话后: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那便退朝吧,光禄大夫此次科举交给你负责,务必加快进度,迅速得把我大炎缺的官吏给补充完毕。”
“退朝!”
……
杨天承行走在回承乾宫的路上,想到了之前那些想要威逼他的官吏冷笑了一下。
不得不说,那么多年的安逸下来,这些世家门阀大部分的脑子都秀逗了。
有点拎不清自己,这种局面下,竟然敢用这种蠢办法来威胁自己。
这样只会让自己更有借口的把这些害群之马给剔除出官场,换上有能力的忠于自己的人。
就在杨天承处理奏折的时候,刘尚文也没闲着,快速的把今天没来上早朝的官员,给清理之后,便加班加点的准备科举。
而就在整个大炎都在为了科举而忙碌欢喜的时候,李向民和张清已经来到了大炎北方边境。
李向民看着眼前的城墙,只要再跨出去一步,就出了大炎进入北蛮突厥的地盘了。
“张公,如今我们已经算是踏入北蛮突厥的边境了。
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察局势,挑动突厥内战,不知你可有什么办法混入突厥。”
李向民客客气气的叫了声张公,随后开口问道。
他们要想挑动突厥内战,那就不能暴露自己大炎人的身份,大炎人的身份在突厥立马可是十分醒目。
十分不利于他们行动,别到时候挑拨离间没成,自己反而搭了进去。
他问这话也有些考校的意味,他可不希望张清是个蠢货,到时候坏了事不说,还很有可能害了他。
张清也明白李向民的意思,不敢怠慢,想了想后开口说道:
“在北蛮突厥内能够顺畅行走的出了突厥人就只有边脚行商了。
我两扮成突厥人的可能性很低,如今只能扮一出边脚行商了。
所幸在突厥行商乃是他们最欢迎的一类人。
突厥因为地势问题,缺少很多物产,只有和商人交换才能满足自己所需求。
所以商人在北蛮突厥地位还是很高的。”
想了想张清再次补充道:
“因此就算突厥内部几个部落打仗的时候,也不会威胁到行商的存在。
就是一个新商队在突厥那里也十分扎眼。
为了避免被暴露的风险,我们得找一个老牌边脚行商加入进去。”
听完了张清的建议,李向民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张清值得信赖,最起码不是一个猪队友。
“我李家在边境这里也有不少势力,甚至也认识一支老牌商队,凭借这层关系,我们可以混进去。”
张清牵强的扯了扯嘴角,心里面暗道:
“我看不是认识,而是这支商队就是你们李家的。”
对于世家门阀的下限张清也有些耳闻,但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于是拍手道:“善!如今最好。”
两人稍加商量了之后,便在李向民的带领下成功的混进了一支老牌商队。
张清看见那商队首领对李向民的献媚态度,更加坚信了自己之前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