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闻言,不住地点着头,说道:“嗯,有道理。”虽然,在场的各位文臣武将基本上都各抒己见,可是却没有谁能想到朱元璋心中此时的矛盾与当心。
就在所有文臣武将期待着朱元璋做出决断的时候,坐在最末座的一名年轻将领突然站起身来,禀告道:“大帅,末将不同意主战,也不同意主和,更不同意主降。”
朱元璋听言,立即抬眼朝说话之人望了过去。原来,此人正是他新收不久的义侄蓝玉。于是追问道:“蓝玉啊,那你给咱说说看,你主的又是什么?”
在场的众位文臣武将均朝蓝玉望了过去,要看看这位年轻的少将有何不同的建议。
蓝玉抱拳拱手道:“大帅,末将主攻!”
蓝玉不说还好,一说便引起了哄堂大笑……
“可笑,六十几万怎么打,防都难防了,还攻!”
“我还以为有什么好的办法,简直是可笑至极。”
“就是,怎么攻,拿什么更人斗?”
“听说陈友谅还布了一个什么‘万绝军阵’的船阵,非常的厉害!”
“是啊,我也有听说过,这个阵诡异得很,可谓是有进无退啊!”
“真是初出牛犊不怕虎!”
……
一片哄笑声过后,朱元璋陷入了沉思之中。
蓝玉见状,也不去想太多,继续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说道:“大帅,咱们要是苦守金陵城,便出于被动状态,到那时必败无疑。倘若咱们也举全部兵力主动朝陈秃子迎面杀去,那么还有赢的机会。”说完,看着各位军功赫赫的前辈上将们,有些尴尬地坐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李善长本想看看朱元璋的表情,或者听听他有什么打算,没想到朱元璋一句话也不说,脸色也没有半分的异常,正自揣测他的心意时,朱元璋忽然抬起头朝他望了过去。
李善长知道这是朱元璋在询问他有何建议了,于是便不暇思索地说道:“上位,在下主和,和若不成主战,战若不胜则退。像徐将军说的那样,发不了我们回到淮西老家重新招兵买马,继续与汉军之周旋到底。到时候等陈友谅与张士诚、元朝大军打个三败俱伤时,我们便可坐收渔人之利了。”
朱元璋闻言,微笑地点了点头,赞许道:“还是李先生高见啊!咱佩服,这个主意不错,汇集诸将之意,可以考虑。”
李善长见朱元璋不住地赞扬自己提出的建议,心中不甚欢喜,但并未表于脸上。但是,一时骄傲自满的李善长却没有注意到朱元璋说这话的时候,一双眼睛却不移地盯着新来的谋士刘伯温身上。
朱元璋见刘伯温从进入帅堂到现在一句话也没有表露过,心中知道他定有良计,于是故意说道:“这样吧,现在天色已晚,各位还是先行回府休息,好好地吃顿酒肉,睡个好觉,待咱今晚考虑清楚了,等明儿早上升堂在做决议,听咱令行事。”说罢,率先起身步入后堂而去。
朱元璋来到帅府后院的廊道上,转身对身后的贴身护卫沐英吩咐道:“你去请刘伯温到我的书房来一趟。”
沐英领命刚要离去,朱元璋又连忙叮嘱道:“不要惊动了其他人。”
沐英闻言,微微地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抱拳道:“遵命,末将这就去。”说完转身离去。
……
帅府书房内,朱元璋与刘伯温分君臣坐下,府内的丫鬟也送上了茶点。
朱元璋这才说道:“刘先生,咱们边吃边聊。”一边说着,一边拿起茶碗示意刘伯温一同饮茶。
待喝完茗茶,朱元璋才询问道:“先生,适才在帅堂之上先生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咱知道先生乃大贤之才,心中必有良谋妙计!”
刘伯温见问,感激道:“大帅,在下认为,大帅应该先把那些主和、主降者全部杀掉。”
朱元璋诡异地询问道:“为何?请先生赐教。”
刘伯温说道:“因为这次的对手是陈友谅!大帅,你应该听说过陈友谅的‘万绝军阵’吧!”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略知一二。只听探子回报过,说此阵能攻能守,水陆皆可摆阵。还有,听说入此阵者无一幸免,即使是千军万马,也是一入即亡……”顿了顿自言自语道:“咱也思前想后过,觉得这事应该夸大了。”
刘伯温又问道:“大帅,倘若是真的,那您觉得我们有多少胜算?”
朱元璋闻言,不假思索地摇了摇头道:“没有半点胜算!”
刘伯温再次询问:“那么,您觉得以陈友谅的性子,我们主和或者主降能行吗?”
朱元璋眉头一皱,脸现怒容道:“以陈秃子的性子,不管是主和还是主降我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的。”
刘伯温点了点头道:“那么,大帅还要商议什么战、守、降、和呢?既然我们不战是死,战也是死,大帅何不选择一条还有胜算把握的路去走呢?”
朱元璋闻言,不禁想起了蓝玉的主攻方略,这才焕然大悟道:“先生是说……”
刘伯温没等朱元璋把话说完,便抢过话题道:“是的,在下和刚才那位小将军一样——主攻。”
朱元璋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咱也不是没有想过,只不过咱的兵力本就和汉军相差甚远,再者,即使是兵力相当,将士如何的凶悍英勇,也破不了那个所谓的‘万绝军阵’啊!”
刘伯温闻言先是微微一笑,然后自信地说道:“大帅莫忧,此阵在下破得……”
朱元璋听言,重重地拍了一下书桌,震得桌上的茶水撒了一大半出来,惊喜不已道:“当真!”
刘伯温点头道:“阵,在下是有计可破,只不过还需要一件宝物方能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