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公传奇》第3集
翁墨宸2020-03-24 08:562,095

  吴夲在皇榜前徘徊了好一阵,最终才揭去皇榜,入朝拜见宋仁宗。

  吴夲身高体壮,长颅短发,器宇轩昂,宋仁宗见了并不喜欢这位浪迹江湖的土医生。

  封建年代,御医进宫为后妃诊病不得直接在手上按脉,只能通过丝带间接测脉,宋仁宗为了试试这位乡土大夫的本领,暗地里叫宫女将按脉的丝带缠在母后的紫檀木床架上,另一头牵到幔外给吴夲。

  吴夲坐在椅子上,伸出三个指头,轻按丝带忽然惊呼:“脉搏不动,此乃木也!”

  宋仁宗又命宫女把丝带绑在花猫脚上。

  吴夲按了一会丝带,脉膊缓动,却又异乎寻常,“怪哉!为何此脉象如走兽?”

  宋仁宗闻说方才叹服。

  然后,便命宫女将丝带系在母后的腕脉上。

  吴夲闭目凝神细诊了一会,又向宫女询问过太后的病情,然后笑着道:“托皇上洪福,太后小恙,不日可愈。”说着,他取出闪闪的铜针,隔幔进行针灸,又解下药葫芦,倒出一把丹丸,嘱咐宫女早晚侍候太后吞服。

  紧接着,吴夲又步出京城,到郊野采回几味草药,交代捣烂外敷。

  几天后,太后的乳疾渐渐减轻,不到一月就完全康复了。

  宋仁宗不胜欣悦,封吴夲为“御使太医”,永留朝中,享受荣华富贵。

  可是,吴夲却背起葫芦,叩拜告辞:“贫道志在行医民间,慈悲济世,拯救苍生。荣华富贵,并非我所愿!”

  宋仁宗见挽留不住,就敕封吴夲为“妙道真人”。

  吴夲治愈太后顽疾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就传到了闽南。

  白礁村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都为家乡出了个名医而感到自豪。

  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相送礼,想要巴结这个被当朝皇帝敕封为“御史太医”的名人。

  漳州知府作生日,大办筵席,派轿去接吴夲赴宴,吴夲回话道:“治病甚忙,无暇赴宴,请谅!”

  公差还未走,一个衣衫破烂的农民气喘吁吁找上门说:“我儿子被毒蛇咬伤了,求你去治一治啊!”

  吴夲二话没说,立刻放下饭碗,背上葫芦,急匆匆地跟来人走了。

  公差无奈,只好回去禀报漳州知府。

  宋明道二年(1033年),泉州一带瘟疫横行,相继死人,田地荒芜,村落无人的凄凉景象!

  吴夲立即背上葫芦,带上徒弟奔走于安溪的崇山峻岭中,和晋江的乡间阡陌上,边走边采挖各种草药,一进村就叫徒弟们熬成药汤,分给病人们服用,救活了不少人。

  当老百姓拿着花生、芋头等土特产来感谢吴夲时,他已带着徒弟赶往另一个瘟疫流行的村落了。

  宋景祐三年(1036年),吴夲已经五十八岁了,但他仍奔走四乡,为百姓治病。

  初夏的一天,公鸡还未报晓,吴夲就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给吵醒了。

  原来,角美乡有一个牧童放牛时,不小心摔断了手。

  吴夲马上披件衣服,跟着来人三步并做两步地消失在了雾蒙蒙的原野里。

  吴夲忙碌了一阵,终于把牧童折断的手骨接好了。

  牧童的父母燉了一只鸡,盛情地摆上桌子。

  吴夲这时感到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但他仍像往常给穷人治病一样,坚持不动碗筷,马上告别道:“过两天,我再来换药。”说完,就大步地离开了。

  路过龙池岩时,吴夲想到正在配制治疗鹅膝风的药方中,尚缺一味金不换,他抬头望去,那宛如刀削斧砍的悬崖上,正长着一丛丛金不换。

  吴夲高兴极了,赶紧抓住麻藤,攀上了长满青苔的大石壁。

  这时,正午的骄阳在头上曝晒着,吴夲忍着饥饿,咬着牙采下了一株株千层塔似的金不换草。

  吴夲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珍贵草药,心想:既上来就多采一些吧!

  于是,吴夲又向上攀去。

  突然,头顶上掉下一撮泥块,抬眼一瞧,糟啦!原来是麻藤承受不住自己的重力,连根都被拔了出来。

  吴夲赶忙去抓旁边的鸡血藤,不料手心出汗过多,又四肢无力,一时抓不住,竟堕落到了万丈深渊。

  过了好久,一位樵夫上山砍柴发现了昏死了的吴夲,立即把他背回了白礁村。

  这一天使农历五月初二日,吴夲因伤重不治,病死家中!

  吴夲一生普济众生,济人无贵贱,医人无贫富,以医名天下,以济人济物为念,而义不取人一钱。又加上他曾治愈过宋仁宗的母后,且不愿为官。因此,其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令人仰慕倾倒。

  远近百姓得知吴夲谢世的消息,无不掩袖挥泪。

  闽南一带百姓自发筹款,在吴夲的家乡白礁村盖了一座龙湫庵,祀奉这位神医。

  一百年后,南宋高宗登基,这位皇帝得知被供奉的人曾治愈过自己老祖宗的顽疾,又听说小小龙湫庵香火鼎盛,特命使臣督工,重建了三进的辉煌殿宇,并赐名为“白礁慈济祖宫”。

  当年,吴夲为穷人洗涤伤口用的泉眼也被挖掘成井,相传取这井水煎药,可除许多疾病,这就是今天殿中的龙泉井。

  后来,北至黄河,南至两广,各地都建起了吴真人的庙宇,祀奉吴夲的神像,其中数八闽兴盖的“大道公”庙最多。

  泉州百姓为了表彰吴夲当年在瘟疫流行时,废寝忘食地治病救人的高尚精神,特地在吴夲住过的地方,建了一座“花桥公庙”,供奉“保生大帝”的塑像。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还题了个“真人所居”的匾额,高悬于庙首。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随军入台的白礁后裔,也在最早登陆的台南将军溪畔学甲镇,仿照慈济祖宫,建筑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学甲慈济宫。

  现在,台湾各地和东南亚华侨居住的地方,都建有慈济宫吴真人庙。

继续阅读:《打虎英雄张季夏》第1集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锦城剑侠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