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们听了他的这番话都面面相觑。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宋君主还能和他们复叙一遍,他们实在不知道怎么办。那个推荐他的房客不禁低下头说:“君主,习武之人性格粗鄙是常有的事情,可当前大局需要他,你也不能把他杀了啊。”
“杀了?本王什么时候告诉你,我要杀了他。”宋君主看着他们诚惶诚恐的又跪了一地,觉得和他们说话还不如去和那位常胜将军说话舒坦。“如此大逆不道的话,竟然会传到君主的耳朵里,就是死罪。”
宋君主温和的说:“可是本王觉得很有道理。这些话为什么不能让本王听见?本王就只能听你们那些所谓的好消息吗?”他突然暴怒起来,抽出剑在空气中挥着。“这堂堂朝堂把我们子民的心都伤成什么样子了?现在没人完全是咎由自取。”
宋君主脸色通红激情昂扬的说着:“他们觉得朝堂里的的人是废物,是一群只会狗仗人势的东西。百姓们包我们生活安逸,现在战乱了我们就要守住百姓们曾经的生活,不能让他们流离失所。所以,本王决定,亲自带兵,御驾亲征。”
这消息一出来纷纷震惊了上下全朝,先不说那些大臣怎么想的,光是现在他的话一出口所有的门客们都跪下来请求他收回成命,说道:“君主,请您收回成名,你是天子之躯,这种上场杀敌的事情太危险了,万一您有一个三长两短怎么办。”
“战争本来就是会受伤死人的。我不去的话,我们宋国这辛辛苦苦的江山可就没了啊。”宋君主不认同他们说的话,认为自己完全可以。
“君主,我们还没有到那种您亲自上场的地步啊,你上战场带兵不是明摆着让他们知道我们宋国没有人,看我们笑话吗?”
宋君主要被他们的老顽固气死:“现在还是要面子的时候吗?表面上看起来光荣还是灭国,自己选一个。”“微臣不敢。”那门客颤颤巍巍的说到。宋君主便让他们都出去,自己要好好想想计划。门客们看他如此坚持,只能去偷偷禀报其他大臣。
宋君主没想到自己亲自出征的事情会影响这么大的反动,当然他实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知道的。“臣听说君主打算亲驾出征。”一位满脸白胡子的老头站出来。宋君主记得他,仗着自己年老就十分放肆。“是,你可有想法。”宋君主坐在他面前说到。
“不知道为什么君主会有这样的想法。”大臣上前一步,站在正中央说。
“朕看眼下军事紧急,调动不出太多的人才,前方军事懈怠。有本王在前面打头阵,士兵们的士气也能振奋一些,我们的仗也就好打一些。”
大臣跪下来:“君主,您天子之躯不可收到一丝一毫的伤害您是龙躯,若不好好爱护上天会怪罪的。”也有几个跟着他跪了下来,满嘴都是请他三思的话。
“如果本王不亲自出征的话,那你说上天是不是要宋国亡。”
宋君主阴沉的声音含着隐隐怒意,所以人都跪了下来,宋君主向下看去黑压压的一片。“君主,这话可万万不可乱说。如果您出了什么事情,这宋国没了王,该让我们如何是好。”其中一位也站了出来,在一众下跪的姿势里他的起身十分显眼。
宋君主笑了,没有给他出主意转身就走的是这些大臣们,现在他有了处理的办法,反对的还是这些大臣们。
没有人愿意承担此事,现在他愿意承担了,他们现在又来反对起来,宋君主心里都是好笑,看着他们一脸严肃惶恐的样子宋君主反倒越是好笑。
他们以为这一次他还会听他们的嘛?宋君主扯了扯嘴角:“本王心意已决,下令,整顿几天后,本王将带着精兵数万前往战场。命苏禾懿,图尔泰等人随本王一起守家卫国。”听到他这么说大臣们又是齐齐的喊了句:“请君主收回成命。”
宋君主丝毫没有理会,直接下了朝。
大臣们原本认为不出意外的话,这次战争绝对是他们的大宋王国获胜,殊不知局势已经危及到这个地步……宋国的国君贵为一国之君,竟然要亲自出征,这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啊!
国君和臣子是完全相反的两个心态,俗话说得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宋国的国君连他自己带领这么多年的大臣们都治理不了,又谈何“平天下”呢?
国君认为臣子不负责任,臣子呢,他们又认为国君完全是小题大做,二者各顾各的,这国家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朝堂之上况且不能做到人心统一,可想而知,整个大宋国呢?
一个人心涣散没有团结的精神,没有为国牺牲的志气,没有可用之士……那这个国家是看不到未来的。
尽管大臣们纷纷劝阻皇上,个个苦口婆心劝说皇上,劝道:“皇上,您这样做有损我大宋国的颜面呐!”
“是啊,皇上,整个国家也不是说没有人了,您千金之躯怎么能去战场呢?”……现在大臣们倒是忠诚起来。
宋国国君早就已经看清了他们丑恶的嘴脸,心想:“朕平常待各位大臣不薄,万万没想到这危急时刻,国难当头了,没有人站出来帮朕排忧解难,反倒是说风凉话没有比他们更厉害了的!当初真是朕用人不当啊!倘若现在有一个人能帮到朕,朕还用得着去御驾亲征?”
说罢,国君和臣子谁也看不上谁,也难怪国家有难,搞得一国之君要御驾亲征!没有互相体谅自然大臣会疑惑宋国的国君的做法。
此刻的宋国的国君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跟这么一群大臣真的是无法沟通,自己也是十分无奈,实在没有办法了,也便只能靠自己了,国君不想与他们再去解释些什么,因为他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费力的去解释,终究是“对牛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