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里十分寂静,安静的只能听到呼吸声,大臣们和国君都不说话,国君这时候心里十分复杂,自己坐着不说一句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思考的出神,大臣们也一声不吭,连窃窃私语的声音也渐渐没有了。
国君思绪万千:“这件事情也怪不得我的大臣呐,倘若当初不是我一时疏忽大意,轻视了敌军的势力,现在我大军也不会衰退到如此地步,国家衰败,国君是逃脱不了干系的……”
国君又叹口气道:“也怪我平时用人不当,一个个都是朕的臣子,本来以为他们是真的德才兼备,看来是我自己选错了人……”
国君现在十分懊悔烦恼,自己的国家陷入这般境地,是他这个做君主的人没有尽好自己的责任呐!眼下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他的臣子说不定也和他想的一样呢。
自己的国君危难时刻想不到拯救国家的办法,竟然把所有的指望都寄托在大臣身上,可是就连他一国之君都如此疏忽,危机来了也想不出办法,这些做大臣的又有什么办法呢?
现在一国上下都束手无策,宋国的国君冷静下来,仔细想想,虽然他的大臣里找不到有贤能的人,眼下也不能把他们一脚踢开,那样岂不是会造成内乱?到时候宋国可真的要“不战而亡”了。
宋国的国君觉得既然这群人跟了自己这么久,自然会有用得到的地方,何况现在大局尚未定夺,他身后真是空无一人,如果现在跟这些大臣闹翻,那岂不是等于直接放弃了宋国的大好江山?
宋国的国君想明白了,眼下已经没有退路了,即使自己手下没有良将,也要搏一搏,这些人现在可不能得罪,他们是唯一跟自己站在同一战线的人了,如果这个时候跟他们闹翻的话,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所以,保险起见,宋国的国君还是收敛了下自己的脾气,他深知,这些大臣现在对自己还有用处,实在不能就这么跟他们闹翻,或许有些时候自己还需要依靠依靠这些大臣呢。
见国君又变了脸色,刚才的怒气全无,回复了平常的模样,大臣们很是纳闷,没有哪一次是国君发完脾气以后立马就不生气了的,现在这国君到时让人捉摸不透了……
只见国君平静地说:“本王今天是有些冲动,是本王的不对,诸位爱卿受惊吓了。”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对现在国军的阴晴不定实在是摸不着头脑。
“诸位爱卿先请你们回去吧,关于出战将军这件事情,容朕自己再好好想想,等有了结果再宣你们前来商讨好了,诸位请回。”
说罢,还没有等着大臣们反应,宋国的国君就已经转身离开了,现在好像一切都云淡风轻了,只是宋国的国君现在真是压力十分沉重啊!
大臣们本来也对这件事没有什么看法,连一国之君的请求都毫不在乎的他们,看到现在这个情形,也实在是搞不懂这宋国国君到底什么意思。
大家对这次的战争也是十分没有信心,他们以为国君已经放弃了……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总之他们也没有要继续追究的意思。
国军离开后,就有大臣说:“唉,看来这场战争宋国是非输不可了啊,连国君都没了气势,看来这忙不帮倒是对的。”另一位大臣附和道:“可不是,先别说咱们不管不问,就是想出个法子来,他又有什么办法?”
一群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议论了几句也转身离开,大臣们心里也是认为这件事跟自己半毛钱关系没有,什么都抛之脑后,竟也没有再说什么,纷纷扬长而去。
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宋国君主心里深感无力。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养的都是些什么饭桶,欺上瞒下的退缩,不知道自己还要他们有什么用!可是自己也不能对他们动手,现在这个时候大肆整改朝堂无非就是使自己的实力更加削弱。
宋国君主看着大臣们的离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能坐在自己的龙椅上,现在他觉得这个龙椅就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连自己的大臣都不管自己的王朝了,自己还坐在这个当一个莫须有的皇帝。
大臣们的离开让整个屋子空旷了好多,宋国君主的身边也安静下来,总算不像刚才那样吵吵闹闹的了。即使这样他心里的怒火也没有平静下来,反而愈演愈烈。看着身旁伺候自己的宫女太监,和留下来的自己的心腹,宋君主并没有感到心宽。
抓起桌子上的茶杯就摔了下去,巨大的声响吓得他们都跪了下来。“君主息怒。”“息怒?你让本王怎么息怒?这偌大的宋国难道就没有一个能出来帮本王守家卫国的人吗?”宋国君主一想到自己的王国快要被攻破就愤怒。又接连摔了好几个杯子。
屋子里的人们把头磕的更低了,谁也不敢出声害怕宋国君主再生气然后自己被当做出气筒拉出去。
宋国君主看着他们的样子训斥道:“无用!都是无用的废物!”
“大王别生气,微臣这里还有一计。”安静的屋子响起了其他人的声音,宋国君主很快辨别出来,这是自己的一个门客。
“是吗?爱卿有何主意?”宋国君主气的喉咙干痒,想端茶喝水却发现杯子早已让自己打破,烦躁的招了招手要侍女再端来茶水“大王。”
那个门客上前一步说到:“大王既然朝廷中找不到合适的人,为何不去这民间寻找合适的人选。”
民间?“本王要的是能上战场杀敌的,不是什么草夫莽子都能来的。”宋国君主对他的话产生怀疑。这门客也自然知道他心里所想的,于是继续说道:“大王可不要小瞧了那些莽夫,他们有的身材魁梧力大如牛,可不必那些将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