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大臣们平身后,晁盖便示意大臣们坐下,并平静的对他们说:“如今宋国由朕来带领,你们对宋国接下来的发展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和朕说说,朕集思广益,再决定宋国今后如何发展。”
大臣们一时间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该不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其实大臣们都希望晁盖能带领宋国走的更远,最好是宋国统一天下。
但是大臣们之前对原先的宋国君主说出这样的想法后,被原先的宋国君主驳斥了,原来的宋国君主认为,现在宋国已经非常强大,不用再继续去攻打其他国家了,就这样大臣们对原来的君主是有不满的。
所以现在晁盖问大臣们同样的问题时,大臣们都不太敢说,怕晁盖也是和原来宋国君主同样的想法,于是,一时间,议事大厅静下来了。
晁盖看大臣们都不说话,用眼神扫了他们一眼,就在晁盖要开口说话的时候。一位穿着青色衣服的大臣站出来了,他先行了一李,然后坚定的对晁盖说:“微臣认为,现在局势对我们宋国很有利,我们可以趁机壮大我们自己,最后一统天下。”
这位大臣是属于激进派的,他认为现在宋国可以有统一天下的野心和能力,虽然他也怕说出这样的想法可能会和晁盖心里的想法不和。
但是他曾经是见过晁盖的,当时就觉得晁盖非池中之物,当年宋国君主要放弃晁盖是他还曾经劝过君主,可惜没有成功,再加上晁盖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坐上了现在宋国一国之军的位置,他赌晁盖是有一统天下的野心的。
其他大臣见有一个人站出来说话,也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都和这位大臣差不多,都是希望宋国能统一天下。
晁盖见大臣们是这样的想法,内心非常惊讶,他没想到大臣们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他又想到自己手底下的部下竟然一只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一点也没有统一天下的野心。
晁盖对之前的宋国君主没有什么好感,当年晁盖在宋国君主手下做事的时候,晁盖的很多想法便不能得到君主的支持,晁盖是有野心的而且野心非常大。
可惜君主不再是当年那个凶猛的老虎了,老虎的爪牙和凶狠甚至是野心在宋国君主登基后不到几年的时间便慢慢被磨平了。
君主登基之后也曾经有过野心,但当时他太年轻了,朝中掌管重要职位的也不是年轻有志气的大臣,而是一些先皇留下来辅佐君主的老臣。
这些老臣毕竟老了,也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竟然没有一个人有冲劲,没有一个人有着统一天下的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君主由野心,也找不到可用之人。
君主也曾想过,提拔一些年轻的有野心有志气的大臣成为自己的心腹,可是君主初登基,根基尚浅,再加上老臣们都认为新的大臣会阻碍自己的前途,都纷纷不着痕迹的阻止君主。
君主面对这些先皇留下的老臣也是丝毫没有办法,于是就这样君主在一次次的碰壁中,慢慢的磨平了自己的爪牙。
而且君主做为国家的领头人,有着国家最好的东西,君主享受着这些东西,慢慢的就像是吸毒一样慢慢的在里面沉迷上瘾,就这样,君主慢慢的从一头凶猛的狮子变成了一只懒洋洋的只想享受晒太阳的猫,他再也没有想成为森林之王的野心和毅力了。
其实晁盖出现在君主眼前的时间很不好,虽然君主现在的大臣也是年轻有野心的大臣,但君主心里没有什么感觉,可君主看见晁盖就好像看见了当初的自己,晁盖和当初的自己太像了。
当初自己和晁盖一样有野心有志气,但是如今自己却堕弱了,回不去也不想回去了,君主看着晁盖就想起当初的自己,也会责怪自己为什么会成为如今这样样子。
这样的时候久了,晁盖也慢慢成为君主心里的刺,君主不想见晁盖了,可是晁盖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君主面前提出君主曾经的想法,君主每次见他都会被心里的刺刺痛,所以君主从未支持过晁盖的想法,直到最后发生了一些事情,君主直接把晁盖抛弃了,就连有些大臣劝他,君主也未理会。
晁盖也对君主抛弃他的事情耿耿于怀,甚至恨过君主,不过这些恨也随时间慢慢消散了,如果不是君主当年的抛弃,晁盖如今也不会有现在的势力和地位,虽然恨没了,但晁盖对君主还是没有什么好感。
如果当年晁盖出现在君主面前的时机刚刚好的话,或许他们会成为最好的朋友,因为当年的他们有着一样的理想一样的抱负和野心,君主也不会堕弱,可是时间就是这样不凑巧,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也是一种悲哀吧。
虽然晁盖对君主没什么好感,但晁盖对君主手下的大臣们很满意,这群大臣们还是有理想有抱负有野心的,虽然有些人的野心没有什么大,但至少他们拥有。
这和晁盖自己的部下完全不一样,晁盖的部下都是一些平民百姓,根本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只要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便心满意足了。
可晁盖不是这样晁盖十分有野心,所以他需要一群有野心的大臣来辅佐他,志不同不相为谋,只有志相同的一群人在一起做事才能做成更大更好的事情。
如果志不同的人在一起,你快要做好这件事,你的队友却在拖后腿,你又如果能办大事,这也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所以在自己部下的对比下,晁盖对宋国大臣更加满意了,于是晁盖决定重用这些大臣,晁盖和大臣们进入了更深入的探讨,晁盖把一些很重要的关系到宋国势力发展的事情都交给了这些大臣,晁盖相信只要这些大臣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他们一定会将这件事情办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