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晁盖这边到底是怎么样了,蔡京和高俅这边带领着一伙人前往辽国,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这个事,虽然说蔡京和高俅不是什么好官,但这毕竟也是关他们的事情的,如果说朝廷被,晁盖等人灭掉的话,对他们二人也绝对是没有好处的,所以说与其说现在他们做这一切是为了朝廷,倒不如说他们是为了自己,因为自己现在和朝廷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现在去辽国搬救兵的话也是可以一举两得的。
当然晁盖并不知道这件事情,否则的话他也可能会想办法拦截的吧。不过其实知不知道都无所谓了,反正晁盖本来就是打算之后要处理辽国的,因为留着聊过对自己始终是一个祸害,所以辽国如果现在就要参战的话,晁盖当然乐意奉陪。之前晁盖已经组建起了一支骑兵,这几个月一来这些骑兵从来没有参加过战斗,而是一直在训练,按照晁盖指定的方法训练,晁盖对这个东西这么费心,自然就要求这些骑兵一定要是做到最好的,否则晁盖的一番心思那就是白费了。他想要的是让这支骑兵可以变成一把利剑,在需要他出击的时候,能够又快又准的给敌人沉痛的打击,这便是他们的任务了。
晁盖现在的各项事业都已步入正轨,也觉得这一切都已经好起来了,自己对于每天的工作是越来越熟悉,自己的军队也一直胜利,所以说现在可能唯一需要担心的问题就是可能潜伏在身边的各种隐患了,现在晁盖也是把主要经历都给放到了安抚民情上面,在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大事了。而另一边的其他国家都是不太安宁的。大宋的话现在都已经快要崩溃了,自然就不用多说了,辽国虽然说情况比大宋好点,但也是有些不太平。近来辽国北部的女真民族和辽国郎主意见不和,开始威胁到辽的安危,再加上辽国也经常遭到一些更加靠近北方的民族的侵扰,所以情况也是不容乐观,至于西夏,虽然说暂时没有远虑,但西夏一直以来都有着贵族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贵族的都是原来的各族部落首领。部落之间本来就不可能都一心一意,所以这也导致了西夏随时有可能面临着的贵族战争。
就这样,这几个国家到了现在这个时间段都是不怎么太平,可是现在就数宋朝面临的威胁最大了。大宋朝廷内,蔡京和高俅离开之后的几天里,天子一直是在担忧着,担心他们不能和辽国达成妥协,要是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的话,那朝廷可就真的危险了。有大臣向皇帝建议,再一次招安晁盖,这次他提出的要求全都答应了便是,然后要晁盖去平定南方的叛乱。皇帝当然也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只可惜现在自己又哪来的那么多的银两给晁盖呢?现在晁盖都已经攻陷了那么多地方,这次他的要价肯定只会更高,现在自己从哪里来那么多的银两来呢?要是达不到他的要求,那这事情肯定就是整不成了。
晁盖现在已经占领了这么多的地方,让他现在被招安可能他自己还不愿意呢,所以说出于这么多的考虑,天子觉得这事情就是行不通的。但朝臣依旧开始有了更多的关于这方面的意见,因为现在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选择权,只能是做垂死的挣扎,否则他们连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
所以现在朝中的大臣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就都像皇上说要招安晁盖,这样才是现在最能够彻底解决眼下所有问题的办法了,要是没有晁盖的话,恐怕要想彻底的解决这件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晁盖才是这一连串问题的关键所在。
天子听了各位大臣们的意见之后,觉得这也只能是这样做了,否则自己还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当初第一次去招安晁盖的是宿太尉,可惜他已经病死了,现在朝中无人可去招安,所以天子只能委派宿太尉的好友赵太尉去了。赵太尉只能接下了这个任务,因为实在是没有人可以承担这个重任了。而且这个任务实在是太危险了。相当于是进入晁盖的腹地来和他交涉,万一有什么情况的话,可能就会九死一生了。
另外赵太尉要接这个任务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好友宿太尉在生病的时候对自己说:“朝廷这次没有答应晁盖的要求,反而要去派兵讨伐他,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之后朝廷一定会因为这个选择而吃大亏的。所以说,要是皇上之后又想要招安晁盖的话,就请你代我前去招安,尽可能的把晁盖变为朝廷的人才。要是还是失败了的话,你也别回朝廷了,找个地方逃命去吧,因为朝廷的末日就要不远了。”
当时赵太尉只是没有多想什么,但宿太尉死后,他明显的感觉到了时局的变化,晁盖越来越大胆,竟然开始攻城略地,而朝廷派出的征讨军队全都大败而归,似乎宿太尉说的是真的,所以赵太尉也是开始手中考虑宿太尉所说的话,现在天子果然又要再次招安晁盖,所以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也没有什么。实在是不行的话自己就按照宿太尉说的,离开朝廷,因为似乎朝廷真的会按照宿太尉说的那样发展下去,自己犯不上为了朝廷而丧命,更何况现在也没有别人来跟自己抢这个职位,这一切都是上天都安排好的,所以自己只要安心的接受就行了。
赵太尉领了旨后就下去准备去了,这个准备是一定要准备充分的。这次的招安的工作对于朝廷来说真的是太重要了,能不能够化解灾难就全看这次活动了。可见天子对与这次的招安有多么重视,他亲自挑选出一些御用的好宝贝东西送给晁盖,希望他可以接受招安,为朝廷消灾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