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番商业互吹过后终于进入正题,一个个真心的给白景泽和宋元卿的婚礼出主意:
“这酒席好不好吃还是其次,主要还是排场。这排场讲究两个,一个是人数,一个是吃的。”
“人数这个咱们没什么好操心的!白大老板和宋大老板办婚礼,谁会不来?至于这吃嘛,隔壁村有一对夫妇常年做这个的,手艺不错。”
“这个可以考虑,不过元卿是要从哪出嫁?她现在分家了,村尾小土屋也扩建成小高楼给员工住了,她要是从那出嫁有点说不过去。”
“那是要从宋家出嫁?那到时候元卿她妈……”
大家聊着聊着,就提到了宋妈妈。
有人试探性的问白爸爸道:“你这亲家母,到时候要安排坐哪桌比较好?”
白爸爸刚想说话,白妈妈推了他一下:“这个晚点再看看吧,毕竟她现在身体不好,有些事情也拿不准。”
几个老人看白妈妈神色,再想想宋元卿那一对父母和哥哥,也没充当圣母强行劝解他们两口子必须去请人,或者说宋元卿不厚道之类的。毕竟大家都是半条腿迈入棺材里的人,这种事情见多之后也能明白他们这么做的理由,于是一个个都给了彼此一个台阶下:“哦哦哦。明白。那这些事就先放着,咋们先来确定一下到时候酒席上要摆什么,还有烟酒那些都要买什么比较好……”
白妈妈看他们转移了话题,也开开心心的加入进去,提了不少意见和要求:“这酒席上鱼虾羊肉之类的是不是必须得有?还有红枣桂圆花生,得多买点,到时候熬成甜品大家分着吃,就当讨个好彩头!”
说到最后,白妈妈又把囤放在家里的礼品补品零食搬出来送给他们:“这些东西也不怎么值钱,但是小孩喜欢,放在家里有时候有人来做客也可以拿出来摆着好看。你们家里人多,亲戚也多,应该用得上。你们要是不嫌弃这些东西便宜,那就都带走吧。”
“哎,这些东西电视上可经常见呢,那广告!打得多响亮啊,连我孙子都会学呢!再说了,能上电视的东西,哪里会便宜?”
“哈哈哈……人家家里如今可是有两个大老板呢,说这些东西便宜也没错。我倒还希望她能拿出点稍微不那么便宜的送我,那我就可以占便宜了。”
“美得你!”
白爸爸他们把这些老人请到家里来做客,因为人多,而且老人都喜欢晒太阳,所以大家都聚集在院子里的石桌上讨论。此时院子大门敞开,欢声笑语声往外传开时还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探听。结婚这种大事没什么好遮掩的,有人问,白爸爸和白妈妈自然是开开心心的告诉他们实情。
稍微会来事的人一听就说了几句好话,不怎么会来事的人也知道顺着白妈妈的邀请,答应到时候来吃喜酒。
人聚集得越来越多,白家要办喜酒的事情也越传越广,没过一会儿,宋妈妈在家门口做小手工时就听到了这消息。
如今的宋妈妈虽然丈夫、儿子都在世,但是一个个都进了监狱,再加上她平日里风评也不好,很少有人和她凑堆,以至于她听到邻居唠这件事时还得向她们打听真假。不过对方得知她还不知道这件事后,只是讪讪的说了一句“哦,我也是刚从村长那听来的。具体是不是真的,你可以问问你女儿。”
宋妈妈:“哎,我得空就问问。”
她说完转身就走,明明不过四十几岁的年纪却步履蹒跚得比村里六七十岁的老人还严重。
在她走后,那些人却忍不住在背后议论纷纷:
“呸!偏心玩意!当初但凡她对元卿好点,都不止于像现在这样可怜!”
“我觉得这倒不能怪她。毕竟女儿早晚都得嫁人生子,儿子才是自己将来的依靠啊!更何况宋元卿未婚生子,按道理,她这样的女儿哪能指望?反过来,宋文广嘴皮子溜得很,骗个媳妇回家传宗接代不更正常?只是没想到啊,哎,谁能知道宋元卿竟然能这么出息,而宋文广最后却走了弯路。”
“我觉得李婶儿说得对。咋们村里谁家里没个儿子都得拼命生,传宗接代总归才是正事,所以她偏心儿子我也能理解。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她确实不应该那么差啊。总归是自己肚子里出来的女儿,再怎么样也不至于对自己的女儿那么狠。不过说到底,还是她儿子不顶用,做了那么多混账事,白瞎了元卿当初给他的机会。”
“我可不这么觉得。元卿当初可还没嫁人,咋们村里哪个女人没结婚之前挣的钱不是都交给家里的?怎么就她特殊?所以我觉得宋文广找宋元卿要钱,宋妈妈要宋元卿交钱都是正常的。”
“正常?那你刚刚怎么不当着宋婶儿的面说这话,给她撑腰,告诉她她做的没错?你怎么不当着宋元卿的面说这话,告诉她她没嫁人之前,挣的每一分钱就应该交给她妈?我看你就是在给你自己的偏心找理由吧?你女儿才十二岁,你就让她辍学去工厂打工……”
那人话还没说完,被她反驳的那妇女立马急眼了:“那又怎样?我女儿长得好,去工厂打工几年,等到年纪了就许个好人家嫁过去享清福。这样的日子不知道多少人想要还要不到呢。哪像你女儿,长得那么丑,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到年纪了嫁不嫁得出去还两说,可别到时候连高中,大学都考不上,那到时候才是个丢人的赔钱货呢?”
“你胡说什么呢?你女儿才是赔钱货呢!也就你自己眼瞎觉得你女儿长得好看,谁看不出你女儿长得像你,小眼塌鼻子,怎么看怎么丑!”
“那也比你女儿好看!满脸的雀斑,读那么多书最后都不一定嫁得出去!”
两人说到最后直接开始人身攻击,甚至开始动手。在旁边一起唠嗑的人看形势不对,赶紧劝架。
宋妈妈如今已经走了,众人在她背后议论的内容她自然没听到,但是后来那两个妇女吵架的声音很大,通过墙壁传了过来,让她听得真真切切。
如果是两年前的她,她听到这些话时不仅不会劝架,反而还会觉得她们两个女人可都没有自己精明:她的女儿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看,而且勤劳孝顺,挣的每一分钱都会主动上交;她儿子嘴甜,家境也长相也算是中上,以后讨媳妇可是容易得很,她再过几年就能抱孙子了。正是因为这种心态,所以自从抚养宋元卿,她就一直做着老了以后享清福的美梦……没想到,最后却变成了这样。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事情就不受控制了?
宋妈妈瘫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努力回忆宋元卿“叛逆”的过程:
是宋文广要绑架她,要走她的公司,她猜测到几分真相但是没有提前知会宋元卿吗?不,她那时候可是被她儿子支使出去了,按道理她不应该知道这件事。既然她不应该知道,那宋元卿也不可能会知道她没提醒,也不应该怪她。
那是她在宋元卿发迹的时候,还偏心宋文广,指责宋元卿吗?恐怕也不是,因为她从小到大都是这么对宋元卿的,要是宋元卿变了,也不应该是在这个年纪突然改变,突然因为偏心这种事情怨恨她。
那是宋爸爸绑架宋琛,她没阻止?还是宋爸爸坐牢,她反过来指责宋元卿寒了她的心?
还是王彪媳妇敲破她脑袋,她把她拖回家却没给她看医生让她心生怨恨?
宋妈妈越往回想,这才逐渐意识到其实宋元卿的“叛逆”“不孝”是一点一点“改变”的,从王彪媳妇敲破她脑袋她搬出去开始,再到后来贩卖宋琛,再到她一次次的偏心宋文广……
“我也不想的啊,我也不想这样的啊!”宋妈妈顿时泪流满面,满脸悲痛:“要不是家里穷,要是你孝顺一点,谁会这么对你啊!”
此时的宋妈妈完全没反思宋元卿是她捡来而非亲生,她从小到大就算是给宋元卿一口饭吃都让她吃不饱,几次死里逃生活到二十几岁完全是幸运。而这份幸运,在她被王彪媳妇敲破脑袋,被宋妈妈扔到床上不管不顾时就戛然而止了。所以没有生恩,养恩又早早还清了,那宋元卿哪里还欠着她呢?
可惜,宋妈妈到现在还没想明白这个道理。又或许,其实她想明白了,只是下意识的忽略了这个道理。因为她如果没有忽略,她好歹还能有一个支撑自己坚持下去的理由,而一旦她承认了现实,那不就说明她后半生真的无望了吗?
宋妈妈蹲在地上哭了会,慢慢的回过味来:她要是这次没能出席宋元卿的婚礼,那这整个镇上的人就会知道宋元卿真的和她断了关系,以后谁也不会看在宋元卿是大老板,给了他们种子和他们合作的份上给自己几分面子。
一想到这点,她就急了,赶忙从地上爬起来,拿起小灵通就要给宋元卿拨电话过去。但是拨电话的按键刚按,她又立马挂了。
“不行不行,我得想想怎么说才能让她改变想法。”宋妈妈拿着小灵通急得团团转,“我得告诉她,我当初为了生她吃了多少苦,甚至差点都死了。就冲我把她生下来的这份苦,她就该给我养老!对,就是这样!”
宋妈妈说完这句话后也说服了自己,思考事情也越来越偏激:“我对那丫头确实也不咋好,但是我好歹把她拉扯大了,也给了她一个睡觉的地儿,给了她一口饭吃,给她衣服穿,要不然她一个小孩怎么可能长这么大的?既然我养了她,那她就得养我!我也不要求和村长他们一家一样住市里的大房子,有车子开,但是好歹一日三餐得有肉,兜里得有点零钱吧。她现在是大老板了,这点钱对她来说也没多少。更何况,自从老头子坐牢后,我也算是安安分分的没惹事,没给她惹麻烦,甚至文广惹事的时候我还骂他了!”
宋妈妈找了几个理由,越说越觉得理直气壮,于是信心满满的拨通了电话。不一会儿,宋元卿那冷静疏离的声音就通过话筒传了过来:“有事吗?”
宋妈妈听到宋元卿那宛如陌生人的冰冷语气,瞬间就卡壳了,话都说不好:“哎,有,有事找你。就是,我有事找你。你也知道,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我这两天脚又通风,走路都不大利索。”
宋妈妈越说越紧张,也越来越乱,东一句西一句的,早把她打电话要钱,指责宋元卿结婚这件事都没通知她,甚至都没邀请她的念头早扔了,只觉得宋元卿能不再给自己使绊子,能给自己养老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