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皇宫,柔福宫
“母亲,现在家里还好吗?妹妹还好吗?你怎么样?父亲有责怪你吗?都是我不好,要不是我处事不谨慎,也不会给家里带来这么多的不便。女儿没用,这么大了,还要你们为我操心这些!”
宋氏快走几步来到她面前,还没有来得及行礼就先安抚女儿:“你不要胡思乱想,这怎么能是你的问题!我要是还不明白你的处境,那我还算是你的母亲吗?你现在可不能流泪,在这个时候流泪,眼睛以后会花的!”
宋氏拿出帕子给女儿擦,又接过宫女手中的靠枕亲自扶着女儿躺下,母女两个人这才有心思开始好好讲话。柔妃给了宫女一个眼色,对方对着主子行了礼,带着下面的人轻声退出了宫殿。
“娘,你不用担心我,家里也不用担心。皇上昨天来了我的宫里,要我好好养着身子,还说今日会让太医去府上给妹妹看诊。你放心,只要我在,宛儿她就不会有事情的,到时候,还有我呢!”
听到大女儿说起这个,想到自己刚刚早上离开的时候,小女儿浑身滚烫的样子,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柔儿,还好还有你在,要不然宛儿这个孩子是真的没有退路了!她刚刚还在高烧!”
“怎么不请大夫?也没有人进宫来和我说?哎呀,母亲,你怎么不早说,我现在就让皇上派太医去看看宛儿!这样下去怎么行?她昨天脸上的伤还没有好,现在又发了高烧在家里,是不是……”
宋氏这时候才捂住自己的嘴巴,不让自己的哭声跑出来:“昨天回家之后,你祖父和祖母看到宛儿这样的情况就不高兴。后来,你祖母要求宛儿在祠堂跪三天,不满三天不能出来,她现在还在祠堂呢!”
“娘怎么还能和你说?你为了宛儿已经失去了一个孩子,现在难道还要为了宛儿失去家里的欢心吗?你不要着急,母亲知道应该怎么做的,现在王家不过是觉得我们母女三个不中用了,想要给我们一个教训而已!”
柔妃脸色煞白,她当然知道自家祖父和祖母是什么人,说句大不孝的话,要不是自己进宫得到了皇帝的恩宠,恐怕她已经成为了王家一个废棋。正是因为知道家里人的性子,她才这么担心自己的妹妹。
可她万万没有想到,妹妹才回家没有多久,脸上的伤都没有好转,就被人罚跪在祠堂。她才这么大的年纪,要是不及时护理和医治,恐怕以后人就真的废了。想到这里,柔妃决定还是先稳固自己在宫中的地位要紧。
“母亲,你不要多想,不管怎么样,现在还是祖父和祖母当家。你回去就和祖母说,就说是皇上的意思,妹妹这次也受到委屈,有些事情皇上身为人子也不好说。不过皇上心里却是很清楚的,祖父和祖母也要清楚才是。”
宋氏惊讶道:“皇上真的是这么说的?可,皇后娘娘和太后娘娘那边就没有什么意见?昨天你妹妹回来以后,我专门找人去打听了下那个承恩侯府的事情。据说,那个鲁达那时候正在发脾气,整个府上都没有什么别的消息传出来。”
柔妃却冷冷一笑:“皇后?母亲,那个女人简直是我见过最能忍,也是最有本事伏低做小的皇后。她根本就不会反驳皇上的意思,更加不会让太后和皇上不高兴,这么多年了,宫里谁不知道她的性子!”
宋氏却和女儿的想法不一样:“你不要小看了这个皇后,其实要我说,你们这个皇后绝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你年纪小,很多事情并不知道,之前怀着孩子,我也没有来得及告诉你一些事情。”
“可是现在想想,有些事情还是要你早些知道为好。你要是知道了,心里有个底,那以后也不会这么被动了。你应该知道,当今皇上并不是先帝一开始选中的太子,不光不是,其实先帝爷并不是很喜欢他!”
宋家虽然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也不是什么常年在京都的人家,但是宋家的祖父当年却是先帝时期一个很得力的官吏。先帝算是一个能干的皇帝,大多这样的皇帝也喜欢一些光明磊落的孩子。
虽然李隐的隐藏能力不错,但是先帝见过多少人物,还真的不觉得自己的这个儿子装得有意思。有一次宋氏的祖父上御书房禀告一件事情,刚刚碰到先帝在教育李隐,那时候,宋氏的祖父分明看到了先帝眼中的厌恶。
宋氏的祖父连忙定下心神,只希望自己永远不要知道更多,特别是皇帝登基之后,他更是不管家中的反对,直接上交了辞呈,甚至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做官。一开始,宋家当然是不能理解这样的做法。
但是宋氏的祖父在家里有很大的威压,宋家的其他人就是心里有再大的不满,也不敢说什么。王家和宋家的联姻是在宋氏祖父没有辞官之前,后来因为宋氏为人精明,又有祖父暗中提点,王家才没有什么异议。
宋氏在王家站稳脚跟之后,两个女儿也慢慢大了起来,这几年,家中也有一些年轻的小辈开始参加科举,让她更加松了一口气。谁知道这个关口,王家却想要自己的女儿进宫伺候皇帝,天知道宋氏有多么担心。
还好,可能是因为祖父辞官也干脆,也可能是因为王家现在比之前的事情要重要的多,皇帝似乎并不是很在意柔儿的身世,反而对她多有怜爱。可现在宋氏为了女儿,却要和她仔细讲清楚这其中的纠葛了。
随着宋氏的科普,柔妃的眉头越来越紧,宋氏却不为所动,接着说现在这位皇后的事情。先帝不喜欢李隐这个皇子,对于他的事情自然也不会很上心,这后宫要不是还有一个算得上公正的皇后,恐怕李隐的婚事都要推迟。
皇后倒也没有为难李隐,相反,她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儿子太子很得丈夫的宠爱,要是没有意外,未来的皇帝一定是自己的儿子。她是皇后,并不会做一些故意给庶子找上不得台面的女人让其难堪。
相反,她当年为李隐相看的那些女孩子,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人才,但是大多也是端正秀丽的女孩。实话实说,当年皇后相看的那些女人,一个个都比现在的皇后娘娘要优秀的多,也要合适的多。
可当时的太后娘娘不这么想,对于太后娘娘来说,她对自己的儿子天生就有信心。她一直觉得她的儿子不是平凡人,将来也一定是被皇帝忌惮的人物,当然她那时候也没有这么大的心思,觉得儿子可以做皇帝。
于是这个自认为很聪明的太后娘娘就想着啊,皇后肯定是不安好心的,给儿子安排的姑娘都是蠢姑娘。当然她认为自己不是个随便武断的人,还专门找机会分别看看那些姑娘,甚至都聊过几句话。
太后的心思这么奇葩,一般本分的姑娘哪里可以了解这些啊,所以当年太后得到的结论是,果然,这些姑娘都是些不靠谱的人物。这样一想,她就更加着急了些,也是缘分,这个时候鲁皇后上京看望太后姑母。
太后接见了从来都没有见过面的侄女,两人相处不到半天,太后居然就像皇后进言,想要让自己的侄女做儿子的正妃。先皇后不是小气的人,只要对方性子好,符合她心中的标准,她倒也不在意太后选的人。
可惜,先皇后看了当时的鲁小姐是非常失望的,因为这个姑娘眼里只有向往富贵的贪婪,还有寻常小姑娘没有的浅陋心机。先皇后希望给李隐找个靠谱的,而不是给他找个肚子里绕绕弯弯无数的女人。
可太后是谁啊!她要是这么容易就被打发走了,那也没有本事熬到最后了,她转了个弯,跪求了先帝,甚至提前和儿子打好了招呼。李隐当然不是傻子,也知道两者的差别在哪里,本来是不同意的。
但是他实在太想获得先帝的好感了,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还是希望父皇可以重视自己。先帝哪里会在乎这个有小聪明又不消停的儿子,听到妃子的要求,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就同意了太后的意思。
到了这个地步,连先帝都已经同意了,先皇后当然也不愿意再浪费自己的心思,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这个婚事。可这个时候李隐心里就不愿意了,他心里明白哪一边的女人好,只是为了父皇的好感才顺从自己的母亲的。
本来以为皇后一定会反对,这样自己就可以不得罪任何人,得到父皇的好感,还可以让皇后失宠于父皇。谁知道,皇后居然同意了,看来母妃说得对,皇后心里也是不安好心的,平时也只是做给皇帝看的。
不过李隐也没有纠结多久,很快就和鲁小姐成了婚,鲁氏正式变成了鲁妃,是一个王爷的正妃。可惜,太后虽然让侄女做了正妃,却从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要说感情,对这个侄女是全然没有的。
所以鲁妃做正妃的头几年,正是她最难的时候,不管是宫中还是王府中,基本没有什么人会去提点这个不受宠的王妃。但是鲁氏很聪明,她明白自己的处境之后,就一直跟在先太子妃身边学习。
先太子妃是真正的大家风范,虽然不知道真善良,但是也不会很在乎这样一个小小的弟妹,自然也不介意偶尔提点一些。鲁氏虽然不是什么大智慧的人,但是小聪明却是不缺的,她很多东西都学得很快。
有了先太子妃偶尔的提点,鲁氏表现得又乖巧,先皇后就是看在儿媳妇的份上也不会不给鲁氏一点面子情。李隐很快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从一开始的全然冷淡,到后来倒是有了点新婚的样子了。
就连太后的态度,都有了变化,母子俩都是有利可图就上前凑的性子,鲁氏也渐渐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一些好的待遇。直到后来,她一步步走到了皇后的位置,并且在没有身孕的情况下,还是稳稳坐在这个位置上。
宋氏说完这些,喝了一口茶,这才问女儿:“你总觉得皇后除了能忍,没有其他什么本事,可你现在还这么觉得吗?柔儿,那鲁氏绝不是个简单人,这么多年,皇宫中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可你看有人扳倒她了吗?”
“几年前,有个官员给皇帝进献了一个美人,可那个美人最后怎样了?你现在还有印象吗?”柔妃听了母亲的话,慢慢回忆起当初那个女人的事情。是有这么一个女人,美若天仙,知情识趣,据说当时皇帝很是宠爱她。
可那个美人没有几天就在皇上面前胡乱说话,直接被皇上打入了冷宫,据说现在已经变成了疯子,再也没有当时的半分美貌了。想到这里,柔妃突然想起来了,那时候她跟着母亲来皇宫参加太后的宴会,还听到过她的事情。
宋氏接着开口:“那美人也是官员精心挑选,甚至培养了很久的人物,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得罪了皇上,居然是因为不会说话?后来我听到消息,那美人在得罪皇上的前一晚,容妃娘娘身边的嬷嬷给她送去了药材,说是送给她补身子的。”
柔妃白了脸色:“母亲的意思是,容妃是皇后娘娘的人!可容妃不过就是一个小官的女儿,要不是她善舞,又有几分姿色得皇上的喜欢,她不可能得到妃位。再说,当时她得到妃位也是因为女儿的原因。”
“是啊,所以这些年来,容妃稳稳上升,从来也没有人想到她和皇后的关系。容妃在宫中多年,要不是靠着舞姿,恐怕早就被皇上遗忘了,但是皇上却在大封六宫的时候从来没有忘记过她,你觉得是谁的功劳?”
“可若是皇后的功劳,她为什么从来都不在众人面前和容妃表示什么亲近?我在后宫这么多日子了,皇后似乎从来都不在意什么结党这样的事情,反而有些公正的样子做给下面的妃嫔们看。”
宋氏听到这话却笑了笑:“如果她不是靠着这样的聪明,她又怎么可能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坐在皇后的位置上。柔儿,皇后抬举容妃代表不了什么,只有有需要,她可以抬举任何一个人,包括你!”
“这个女人并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人物,所以母亲也只是告诫你,不要轻易和皇后起什么冲突。你总觉得,你怀了身孕,皇后心中一定想要对付你,可是你想想,这么久以来,皇后有想过要对付你吗?”
“你在宫中时间已经不短了,就是不靠我说,你自己查,这几个月的阴谋中有皇后的手在中间吗?我觉得不会有,也不太可能有,皇后是不会因为一个怀孕就失去了分寸的,更何况她根本不把这个孩子放在心上。”
宋氏是柔妃的母亲,她为什么今天一定要进宫?连现在在家里高烧不退的女儿都不管,非要进宫和柔妃说话。除了要看看女儿之外,是不想让她的想法出现偏差,孩子的事情,绝不可能是皇后在背后策划的。
柔妃听到母亲的话,眼睛移开了一会儿,深吸一口气之后才说:“母亲,我也知道,皇后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可路氏是她的母亲,除了她的授意,我真的想不通路氏会有这样大的胆子在御书房动手。”
“昨天我回来以后,我一遍遍想当时在御书房里面发生的事情,我越想就越是觉得孩子是皇后娘娘故意的。她现在也有了孩子,怎么可能会希望我的孩子出生?要是我给皇上生一个健康的皇子的话……”
“她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么做!相反,按照皇后的为人,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留下你肚子里的孩子做挡箭牌,这才是她那样的人会做的事情。你的孩子已经稳固了,可皇后的孩子才刚刚上身。”
“你说,要是你的孩子没有在身上了,这满宫的人最想对付的人是谁?皇后十多年都没有身孕,现在一朝有孕,你觉得她会赌吗?她没有这么多精力来对付这么多人,就是连容妃都不能保证永远忠诚。”
柔妃听到这里,恍然大悟,是她着相了。皇后的确不会想要她的孩子出事,因为她肚子里的孩子是皇后最好的保护伞。皇后是皇上的嫡妻,又是太后娘娘的侄女,现在有了孩子,两人肯定是关注的。
相比皇后,自己这边的保护反而不怎么显眼了,再说,自己的胎像已经稳固,而皇后的才刚刚开始。若是自己的孩子没有了,再给皇后一些惊吓,搞不好皇后肚子里的孩子也没有了,毕竟孩子还小。
再说了,皇后为什么有了身孕没有声张,要知道,皇后因为孩子的事情不得不大度是后宫从来没有断过的猜测。现在有了孩子不说,一来是在乎这个孩子,不愿意被人害了,二来可能也是孩子弱。
弱代表着什么?弱代表着孩子有很大的可能是保不住的,这些会让明白过来的后宫妃子们蠢蠢欲动。柔妃想明白的这些,脸上多了几许茫然之色,不是皇后,也不是太后,那她其实是自己害死自己的孩子的。
要不是自己非要刺激路氏,那个泼妇也不会这么不管不顾做这些事情。她如果没有想错,路氏想要这么做,是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扫清一个障碍,这对皇后有影响吗?不,这对她没有什么影响。
皇后留下柔妃的孩子当然是她原来的计划,可是换句话说,难道这后宫没有人怀孕,皇后就不敢怀孕了吗?当然不是,只是有个挡箭牌是好事,没有嘛,最多就是换一个,或者给后宫的女人找点别的事情做。
这简直是最简单的安排,也是最不让皇后为难的事情。柔妃突然想到了宫务的事情,果然,皇后能够坐稳这个位置是有道理的。想到这里,她便和母亲说了宫务的事情,希望母亲可以给她一个建议。
宋氏听到这些后,也深深叹了一口气,自己在家里有时候太能干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反而让两个女儿养成了这样的性子。可人家皇后呢?不是宋氏自己夸自己,路氏连她的一个小手指都比不上,可人家的女儿就是这么有手段。
“皇后已经出招了,现在你的孩子没有了,宫中上下很快就会知道皇后有了身孕。你说,这个时候皇后就不急吗?可就是她急,她才想要拿手上的东西给后宫找点事情做!你可知道她为什么不给太后?”
柔妃沉思了一会儿:“因为太后虽然是皇后娘娘的姑母,可太后也不是一个愿意随便放弃手中好处的人。皇后娘娘是担心,宫务给了太后,那日后可能就要不回来了!”看到宋氏的点头,柔妃松了一口气,终于摸到命脉了。
是啊,皇后为什么要分权给下面的妃嫔没有给太后,理由当然不会这么冠冕堂皇,说什么太后年纪大,不应该多操劳。她主要是担心,太后一管,那下面的人不是一样没有事情,她一样要担心?
还有,太后掌管宫务,等到她生产了之后,太后愿意还给皇后吗?会不会用什么你要照顾孩子的理由霸着宫务不放呢?在皇后看来,她愿意交出权利,是因为她想着能够收回来的,而不是不给自己留退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