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管,是宋柯在清塘县时,让铁匠帮忙锻造的。只是技术所限,针头铁匠实在是做不出来,宋柯只好用一种非常细,硬度又好的,类似竹子的植物根茎削成的。
还有一些瓶瓶罐罐,都是陶瓷制品,五花八门的,看得众人一阵眼花缭乱,却也都没有开口询问。
“对了,道长,麻烦你筹备一些高浓度白醋、米酒,那些家禽饲养的区域,也都要消毒一番。”将针管和针头都放到一个瓷钵里,加上水放在火炉上煮了起来,宋柯转身对青玄道人交待了几句。
“好。”青玄道人简单直接地回答,丝毫不拖泥带水。
宋柯的这些器具,姜小山之前有见过,也见宋柯使用过,只是却一直搞不明白这有什么用。现在见宋柯又要使用,初步不离地跟在宋柯的身后,不敢错过宋柯的每一个动作。
“怎么?想学?”宋柯哪会不懂姜小山的心思,只是姜小山一直憋着不问,这倒是让宋柯暗自好笑。
姜小山的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一般,眼神里尽是期待。
“这是用来抽血验血的,这是针管,这是针头。因为空气中随时都有细菌,所以,每次使用之后和使用之前,都必须高温消毒。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再度感染了。”
宋柯耐心地讲解着,姜小山有些紧张,又不敢分神,生怕遗漏了宋柯的任何一个字。
青玄道人也是惊奇地看着宋柯摆弄的那些器具,只不过也是没有开口询问,好像都有一个共识一般。
“道长,你怎么也不问问?”宋柯好奇地看着青玄道人。
青玄道人一愣,惊疑地说:“师门传承,我们虽然好奇,也不敢多问啊。”
“额……”宋柯顿时怔住了,难怪了,原来是这样。
华夏自古技艺秘传不外露,师门功法不外传。甚至教授徒弟,也留一手。留过洋的宋柯倒是把这点给忘了。
在宋柯心里,却没有这份心思。在宋柯看来,技术更需要多交流,才能有改进,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道长,没事。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提出来。我希望的是,能够跟你们多交流,付诸真心的交流。我也愿意将我所学,全盘托出。”
宋柯当然想要跟这些老中医多交流了,在他的那个时代,因为时间久远,加上多年的战乱,以及受到列强的侵扰,华夏医学以及一些真正的技术,传承早已大多数断层了。
后世那目中无人的韩医和东洋倭医,不就是因此总是嘲笑华夏医学的无能吗?不承认他们的医术,大多数都是华夏传承过去的。
然而华夏的古代,虽然战乱颇多,可基本上都是境内纷争,改草换代,对于民间的一些传承,影响并不大。特别是中医,远的有华佗扁鹊,唐朝更是兴盛,名扬于世界。
而且,宋柯精通的是西医,中医其实也只是半知不懂,靠得还是看了很多的案例,记在脑子里而已。
实际上宋柯对于中草药,还真的不是很熟悉,有时候都分辨不出药材的样子呢。
“如此最好。宋先生,您真是大仁无私啊。”青玄道人和蔡正松顿时对宋柯肃然起敬,躬身做了一个揖,态度十分的真诚。
这时,门口一个身影匆匆走了进来,是黄鸣回来了。
走到蔡正松身旁,黄鸣拱手说道:“大人,数据还在统计中,有件事我觉得应该先回来汇报一下。宋先生所说的准确无误,李庆一家,除了那天外出的小儿子之外,全都是吃过鸡肉后,才发病的。而其小儿子,至今依旧无事。”
李庆一家就住在村口,黄鸣第一时间就去他家询问了情况。得知跟宋柯所说的情况基本一致,便连忙交待了手下继续统计工作,自己就先回来说明一下情况了。
蔡正松跟青玄道人对视一眼,两人的脸色尽是惊喜之色,接着两人的目光齐齐看向宋柯。
“宋先生,现在的情况,基本跟你所说的一样,是不是可以确诊了?”
蔡正松激动地看着宋柯,这件事困扰了他大半个月,死亡人数已经接近三十人了。现在终于看到希望了,哪能不激动呢。
宋柯点了点头,说道:“这个病,有些麻烦,感染时间短的话,还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演变成为其他的病症,比如肺炎、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等,那就比较麻烦了。”
禽流感在后世,治疗已经有了突破,有了特效药,所以并不是多么难缠的病症。可是在这里,没有精密仪器和针对性的药物,谈何容易啊。
在宋柯攻读博士期间,也研究过用中草药治疗禽流感。但是当时并没有病人可以试验,成功治愈,其实也只是理论上而已。
“那些没有患病的,也需要给他们吃些增强体质的药才行。”宋柯有些头疼,禽流感的潜伏期只有三至五天。这都过去半个月了,体质差的那些,估计病情都已经恶化了。
叹了口气,宋柯对蔡正松说道:“我尽力吧。从村子里出来的,全都要经过消毒才能安置到外面来。住的地方,尽量保持通风干燥。家禽尽快的掩埋了,掩埋家禽的人,叮嘱一下,千万别去碰家禽的尸体和粪便。”
想了一会,宋柯继续说道:“算了,还是暂时先把患病的跟没患病的分开就行了,暂时别让人离开村子了。”
这村子的人,也不知道有没有接触过家禽,万一把病原体给带出来了,那后面再出现大规模传染,宋柯可就不好收拾了。
宋柯看着已经在开水里煮了好一会的针管,对黄鸣说道:“黄兄弟,麻烦你带我去见一个病人,随便谁都行。”
黄鸣有些犹豫,听到青玄道人说:“走吧,我也过去。尽量在村口附近就行了,别太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