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人间即我
人间芳菲尽2020-08-31 19:163,257

  婆娑天下,天门处。

  一个苏季子,一个林羽生,两个难兄难弟,瞥向那处不断涌入瑶池之水的口子。

  林羽生笑道:“美酒虽好,贪杯就不太妙了。”

  苏季子似乎也心情不错,躺在棋痴林羽生借给他的一门“白云席”上面,十分惬意,笑道:“物极必反,这玩意儿太多了,人间便有一场灾祸。”

  林羽生又说道:“那你还不赶紧补天缺?”

  那个鬼谷传人转过头,看了棋痴一眼,仿佛看待傻子的眼神,“这不是读书人干的事情么?关纵横家什么事,在世人眼里,我们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坏蛋。”

  林羽生故作严肃地点了点头,“评价中肯。”

  苏季子皮笑肉不笑:“真是个阴阳人。”

  ————

  那场天河之水,让婆娑天下五湖四海皆翻腾不已。

  各大世俗王朝,纷纷临时封诰山水神灵。

  一些个往日里只能夹着尾巴做人的龙族水裔,这一日也算是咸鱼翻身,能够名正言顺的施云布雨。

  一座婆娑天下开始有序地处理那瑶池之水。

  水运不仅没有紊乱,反而在无数世间龙族水裔的“分流”之下,有条不紊地分散在扶摇天下十九州陆地。

  入山为渎,入海为海,又从海中,分流到五湖之中。

  五湖分流十八江。

  十八条曲折蜿蜒,源远流长的江,又再将瑶池之水分流到成百上千的河流之中。

  河流再分水成百万千万条溪、涧、渠。

  不仅能够帮助那些世俗王朝敕封的山水神灵牢固金身,维持一方山水气运,还能修复一些个经历过世俗战争,已经破碎不堪的山水法阵修复阵法。

  让一座婆娑天下,不仅没有遭遇祸事,反而成为一桩美事。

  瑶池之水,有流尽之时。

  世间人心,同气连枝,所散发出的威力,却无穷无尽。

  ————

  一个小道童终于打破法阵。

  却不是自己修为如何精进。

  而是师兄赵玄甫,已经不在婆娑天下,不在大罗之上,不在玉虚宫中了。

  他也不在任何一座洞天福地里面。

  所以此前被赵玄甫布置在玉虚宫的结界,自然一碰就碎。

  当结界打破的一瞬间,范冲迟疑了片刻。

  然后他立即回到玉虚宫祖师堂中。

  在一个年轻道人的画像下面,发现了那盏长明灯。

  那是赵玄甫的一缕元神所在。

  长明灯亮,则表示人还活着,长明灯灭,就代表人已经死了。

  那盏长明灯,灯火微弱,模糊不已。

  他惊疑不定,常识性呼喊了声“师兄?”

  无人应答。

  “师兄?”

  “师兄!”

  “师兄。”

  “师兄······”

  暮色里。

  当玉虚宫外的那轮日,缓缓西行下山。

  月亮出来了。

  日月交替之后,天空中出现了一条银河,灿烂夺目。

  小道童范冲端坐在玉虚宫一个角落,身前是一个书桌。

  他正襟危坐,一改往日玩世不恭的姿态。

  他吹熄烛火,拿起笔。

  他一手挽袖,就着漫天星光,开始抄书,整整齐齐的一排楷书。

  小道童抄着抄着,就逐渐失神。

  “坐如钟,站如松,师兄说话,师弟只当耳旁风?”

  范冲抬起头,仿佛可以看见一个严厉的年轻道人,一手负后,站在自己身边,督促自己抄书。

  “师兄,我有在好好抄书,静字经一万遍,很快就可以抄完了。”

  往事历历在目,故人却已远去。

  范冲泪流满面,泪水打湿纸张。

  ————

  桃夭州。

  已经化神境的剑仙李君临转过头,对女子剑仙柳梦芝说了句:“我要回桃源一趟。”

  他如今,依旧不想称呼小镇为新桃源。

  在少年心中,桃源就是桃源。

  永远都是那个,温暖的小镇。

  阳光和煦,春风低语。

  鸟语花香,人人可敬。

  柳梦芝点了点头,没有任何疑问,不去想他为何接连破境,超乎常理,也不问他为什么忽然就要离开,明明才刚来到桃夭州。

  可能人生在世,就是充满了各种遗憾的吧。

  金色剑鞘,被李君临取下。

  一柄雪白长剑,蓦然出鞘,剑身光华流转,照耀四方,一座桃夭州,如同在漆黑的夜里,将万家灯火聚集到一剑之上。

  杨浣碧死了。

  不平剑上的掩饰,自行消散。

  少年脚尖微点,拔地而起,直冲云霄。

  那柄雪白仙剑,自行出现在少年脚下。

  一如当年,少年仰头望天,看见解阳城陆游以及拢月宫柳梦芝御剑离开桃源福地。

  御剑如虹,去若奔雷。

  ————

  这一年,大齐王朝立国号为永安,意为永世安宁。

  人间非是四月,芳菲却已殆尽。

  李君临在后山上,那件茅草屋旁,为算得上自己半个先生的伏哲彦亲手建造的衣冠冢。

  墓碑上,是李君临亲手篆刻的一行大字,与两行小字。

  “先生伏哲彦之墓,学塾书童李俊霖,永安一年。”

  先生伏哲彦之墓,大字居中,后两行小字一左一右,护在先生名讳两侧。

  ————

  赵凉沛从大齐皇宫里逃了出来。

  死在了去往一座秘密府邸的路上。

  那座府邸,住着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妇人,在不久前,被年轻皇帝暗地里接到府上,享受荣华富贵。

  风声不知是何时走漏的。

  也不知道是谁走漏的。

  也许是那个老宦官。

  也许是某位得不到年轻皇帝临幸的妃子。

  亦或是哪个被他国安插进皇帝身边的宫女。

  还可能是那个从一开始就看不惯赵凉沛的东方硕。

  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当他好不容易下定决心,要去看一眼娘亲的时候。

  真就应了东方硕当时一句“离开皇宫,走不出十步”。

  赵凉沛努力过了,倒在了第十一步。

  他是笑着死的,更像是种解脱。

  少年从不属于这里。

  他临死前,用尽力气伸出手,稍稍整理了下衣襟,嘴里喃喃道:“君子···正···衣冠···”

  ————

  杨筠松在扶龙书院被山长收为嫡传,被当做扶龙书院下一任山长来培养。

  高个儿少年已经不再那么能说会道。

  就好像一个人读的书越多,反而说的话越少。

  沉默寡言,独来独往。

  他也有出神的时候。

  坐在窗边,时常抬起头,望向外面。想着一些心事,从不与人言语。

  与赵凉沛不同的地方是,他知道自己属于这里。

  这就够了。

  ————

  下雨了。

  牛角巷外,走来一个青衫背剑的青年剑修。

  他想回杨家院子看看。

  迎面走来三名稚童,让已经化神境的年轻剑修微微失神。

  他们手握纸鸢。

  那个手里拿着纸鸢的稚童,模样瞧着可爱极了,一双眸子极有灵气,他走到年轻剑修身前,笑问那个“外乡人”道:“哥哥,你从哪里来啊?”

  全书完。

  ————

  人生遗憾不多不少。

  因为它让我们相遇,却又分离。

  让我们难过得刚刚好。

  一本完结的书,就如同童年时手中的那支冰激凌,夏日炎炎,若不赶紧将它吃光,融化后就不好吃了。

  可是吃得太快,有来不及细细感受它的美好。

  写书也是这样。

  结局······有些仓促。

  可我想了想,又释然了。

  《剑墟》本就不是一本随波逐流的升级文。

  它包含了一个犯着文青病,想要跟读者说说自己心中的道理,却又在现实和梦想之间,找寻不到一个平衡点的作者,最卑微的诉求。

  祈求从书中,看到一个完整合理,有人情味儿,又能兼顾仙气与侠气的大千世界。

  佛系更新,一方面是因为我不想写一些看起来太过草率的剧情,另一方面,也确实是笔力不够。

  如果我问自己,这本书好么?

  答案是不好。

  因为在驾驭多线程叙事以及多视角感官、心理描写的时候,我几乎犯下了一个作者可以犯下的所有错误。

  撞南墙,把自己撞得头破血流。

  糟糕的视角转换,场景变化。

  不够成熟的对白,和埋得太深的伏笔。(太深,就会被读者遗忘。)

  过于理想化的价值观,和过于偏执的配角塑造。

  在山上仙宗和世俗王朝之间,平衡没有做好。

  在货币系统和世界地图的拓展,也极其糟糕。

  在升级过程与战斗描写,同样稀烂。

  等等等等。

  毛病太多,问题太大,我都懒得一一拣选出来讲。

  可是要问我喜欢这本书么?

  喜欢。

  我太喜欢了。

  喜欢到有些句子,写了又改,改了又删,删了又写。

  最终能够保留下来的,即便不是字斟句酌,也是我尽力之后的结果了,再多就是力有不逮。

  我喜欢在《剑墟》没有特别商业化。

   能够让我写一些费力不讨巧,事倍功半,但好在我自己喜欢的故事。(譬如最后的笑问客从何处来,老毛病了。)

  我写书的时候,脑海中会先有一幅静止的画面。

  然后拓展成动画。

  在它滚动播放之后,我才会用文字记录下来。

  这种写作方式,难免会情绪化,感性化,过于讨自己喜欢(俗称自嗨),而不是讨读者喜欢。

  就好像是我以个人喜好,先写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拿给读者看。

  这是扑街的毛病,老毛病了。

  网文发展到今年,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商业化写作模式。

  但我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想试试看。

  内投的时候,老猫没有将我拒之门外,才让这一百多章得以出现在你们面前,也让我自己,在脑海中看完了剑墟的故事。

  很遗憾《剑墟》没能被市场认可,没有商业价值。

  但很幸运,它能够被你们认可,因为能够看到最后一章,还能坚持看我的独白看到这里的读者,多多少少,是认可了它的吧。

  希望有生之年·······

  总之,感谢编辑老猫、牛哥。

  感谢小泽。

  感谢为数不多的几个读者。

  借用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当一本书完结,不代表他们的故事结束了,而是代表我们只能陪他们走到这里。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剑墟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