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皇帝有意于四皇子的消息突然在宫中大肆传播。
起先是宫中的太监宫女在传,后来逐渐传到宫外,到最后整个京城都传的沸沸扬扬。
现在本就是敏感时期,跟储君有关的一切事情都会让人无限放大并且上心,况且这件事貌似也不是空穴来风。
这些事情在宫中稍微有点关系都能查出来哪里是源头,据说最开始是一个在养心殿伺候的宫女传出来的,说是皇上和大臣商量事儿的时候她蹲在地上擦桌角,被挡住了没人看见,那皇帝和大臣聊的事儿她都听见了。
这事儿听起来也玄幻,可偏偏它就是真的,因为这个宫女没多久就被秘密处死了,还是皇上身边伺候的李公公亲自动的手。
李公公亲自动手!这般大的排场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况且李公公这什么身份?先不管他为什么要弄死这个宫女,他知道了这个消息,不也代表皇上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
不止如此,众人还发现,皇上重病后在众位皇子中的确召唤四皇子召唤的多。
其他皇子眼巴巴的凑上去还不一定给见,偏偏四皇子还时不时的会被传召去,果然传说中的四皇子得宠从来都不是假的。
皇上宠爱四皇子几乎已经是满朝皆知的事情了,四皇子本身就是皇上极为宠爱的贵妃所生,从小到大虽说在学业上和国事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但皇帝就偏偏的格外宠爱他。
帝王的宠爱都会较为隐忍,但皇上看四皇子的眼神还是有无法隐藏的喜爱之情,这是其他皇子从来都没有得到过,也无法奢望的事情。
从小到大,所有皇子都知道,无论四皇子什么时候去找皇上都会被无限制的接见,这可是连同为宠妃所生的九皇子都没有的待遇。
更让人的难受的是,其他皇子哪怕是在皇帝无政事的寻去都很有可能会被拒绝。
其中便是以六皇子为最,他的母妃不是最受宠的,他的母族也不是最强大的,若不是他凭借着自己聪敏呢头脑,以学业在众位兄弟之间某得了一席之地,在皇帝的脑海中刻画出一个印象,否则皇上肯定连他的样子都想不起来。
经过了这一番对比,众人突然恍然大悟,什么立嫡立长的,都比不过从小都是最受宠爱的那个四皇子。
事情都被分析到这个地步了,一切现象似乎都已经明了,一众大臣们已经开始心照不宣的支持起了四皇子。
这可把四皇子得意坏了,走路都是飘的。
其实也只不过是朝堂一小部分官位偏低的小官们会审时度势,手无实权是一回事,关键是这群人嘴皮子溜得很,白的能吹成黑的。
这群人一般都是知道自己在夺位这一事儿中估计找不到什么存在感,还不如先找个有机会的把位置占了。
趁着这一会儿还只是个皇子,现在他心里留下个好印象,然后到时候继位了也不求封个什么高一点的职位,就算当个只会在皇帝面前说好话的佞臣也比现在好啊!
只可惜了四皇子这个不怎么聪明的,还真以为自己就因为自己受宠爱,皇帝当真会把皇位传给自己。
最近宫中这个流言出来的莫名其妙,虽然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信了,但同时还有一大部分人是不信甚至保持怀疑的。
像一些出于要位的大臣,就会比旁人更加的谨慎,而且在宫中的人脉也会更加的广一些。
这件事稍微再往细里查那么一下。就会发现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偷听皇帝与大臣商议国家大事再泄露是要被杀头的大罪,这宫女不但偷听了,还广为传告,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找死。
这种没头脑的根本就不可能会混到去养心殿当宫女,更别说能做一些进屋伺候的活儿。
虽说后面也被秘密处死了,但一切组合在一起去细想,还是怎么想怎么可疑。
一些大臣们都在琢磨着这件事的幕后推手到底是谁,竟然能如此精准的戳中四皇子性格中的死穴,让众大臣纷纷对四皇子死心。
自从听说自己即将被立为储君了,然后又被一群文臣吹捧后,四皇子将自己性格中的狂妄自大展现的淋漓尽致。
先是在自认为确定消息的当晚就邀约各位狐朋狗友一起一醉方休,然后第二天被皇帝传唤时整个人的头脑还是昏昏沉沉的。
最晚喝的太晚,他人都走到皇帝面前了还是感觉自己的头昏的厉害,整个人浑浑噩噩的,竟然直接连礼都忘了行。
皇上略微不满的看了他一眼,若是别的皇子现在估计就已经诚惶诚恐的跪下问罪了,偏偏四皇子还傻愣愣的伫在哪里。
皇帝这么多年第一次觉得对自己这个宠爱的四子失望至极。
他不是没听说过宫里这段时期里传的沸沸扬扬的传言,这些东西一听就是假的,但他这次却没有让李公公去压住这些流言蜚语。
为的就是考验一下这些个皇子。
其他人倒也还好,每日里依然前来请安,虽说有几个能看出脸上的浮躁之意,倒也把形式做的很好,至少说没有失了礼节。
偏偏这个自己最为宠爱的儿子,一听到消息就得意忘形,也不想想很深一步去调查一下。
皇帝特地让人盯了他好几天,那些个捧着他的小官的名单早已被送到了皇帝的手里,过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因为在职位上犯了错误而被革职。
一听说四皇子昨日竟然公然传唤狐朋狗友聚酒后,皇帝气的简直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爬起来删这个逆子两巴掌。
只可惜他现在力不从心了,别说删儿子两巴掌了,他现在连从床上下来都成了问题。
皇帝突然喟叹一声,原来自己正得已经这么老了。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四皇子,心里终于下定了决心,老祖宗留在的江山,没有毁在他的手里,也绝不能毁在他的儿子手里!
皇帝挥了挥手让四皇子告退,然后又对伫立在一旁的李公公招了招手,等他凑过来了,他便附在耳边悄悄说了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