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垂暮的陶谦,诸葛亮张了张嘴,不知该如何回复他。
而众人乍一听见自家主公宛如遗嘱般的托付,神情亦各不相同:武将们眼里又惊又疑,就差没有使劲地摇晃陶谦,质问陶谦为何不让徐州牧一职交给自己的子嗣,而却交给诸葛亮这一刚来的外人;文士们则眼光闪烁,时不时地看向诸葛亮,似乎在观察诸葛亮会是甚么反应。
诸葛亮还能有甚么反应?——在原有的历史里,陶谦病逝之前,的确也有三让徐州,但却让给的是刘备!如今,刘备却没出现在这里……
就因刘备没去支援徐州,而他却刚好解了徐州之危,因此……这让徐州一事,便要落到他的头上么?
垂下眼帘,诸葛亮快速地思索,却不吱一声。
眯了眯眼,陶谦一副风烛之年的模样,半只脚已然踏入了棺材,但却并不妨碍他能开动脑筋,再替徐州的未来谋出一条路来:在他疗养的日子里,他也算想明白了——曹操之所以愿意痛快地辙军,且多送了辎重,是因为他要削弱自己的名声!
曹操有实力拿下徐州,却偏要矫情,非要他陶谦写个检讨书信,才肯退兵——而他主动地认错,不但能让曹军辙离,更能得到一笔物资,这让世人怎么想?
世人皆会说:曹操替父报仇,却没滥杀无辜,只想讨个说法,而他陶谦明知有错,却要端着身份,只肯写封认错信儿,末了就能让曹操自愿地离开——并且,曹操还又奉送了一部分物资,权当他率兵攻徐的补偿……
这这这……这曹操也太憋屈了,这陶谦也太奸诈了——曹操替父报仇,非但得了个不痛不痒的纸张,还平白损失了不少辎重,美其名曰:扰民当罚!
对比陶谦一系列的谜之操作,曹操可真比陶谦「善良」多了!
这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以上,若是徐州平民们这般想法,恐怕陶谦的名声也就完了。
一旦名声有损,那对陶谦他来说,实在不太利了。
或许,待到陶谦他撒手人寰的时候,指不定徐州的吏员们会迎曹操入主——仔细地想一想:曹操他的父亲都被陶谦害死了,而曹操却能在盛怒之下,没对整个徐州泄愤……这不足以说明:曹操恩怨分明,乃是一代明主么?
有这明主,还不赶紧迎入徐州?
——至于陶谦的两个儿子……徐州的吏员们大约是不会考虑在内:一方面固然是陶谦的二子无才无德,太不成气候;另一方面亦是陶谦不希望自个儿后嗣陷入诸侯纷争!
毕竟谁任徐州牧,谁就是一方诸侯!
而现今,汉室衰微,诸侯并起,诸侯之间相互地征伐,亦不罕见。
而若将徐州让给曹操……陶谦却十分吃味。
曹操明着离开徐州,实将陶谦逼到无路可退,这明谋他陶谦虽已知晓,却没法说出口来——而他若是真的归天,恐怕徐州就要让给曹操了,这却是他很不乐意看见的……
故此,陶谦决定将徐州牧一职……让给诸葛亮!
诸葛亮虽是徐州人士,但却是曹操派来的使者,若将徐州牧让给诸葛亮……他陶谦真就不信,诸葛亮会拒绝!
不管诸葛亮答不答应……诸葛亮都会与曹操、徐州产生嫌隙!
他陶谦自己吃了憋,也断断不容他人活得自在!
想到这里,陶谦用更加期待的目光,注视诸葛亮,再次地说道:“诸葛先生,你虽年少,却极有才华,可叹老朽年迈,即将命归九泉,又无优秀的子嗣继任,待老朽真的……唉!徐州恐要陷入混乱,老朽实不忍心,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于你,你肯接受么?”
诸葛亮咬了咬唇,仍是不答。
没人能看出诸葛亮平静的面容下,正在翻涌一颗波涛汹涌的心!
陶谦的反应果然没出他诸葛亮的意料——诸葛亮猜出了陶谦的心思:曹操不动声色地「阴」了他一下,以致陶谦怀恨在心,即便欣赏曹操,亦不愿将徐州托付于他……而陶谦他选择自己,是想让自己与曹操生出嫌隙!
假如诸葛亮接受陶谦的请求,诸葛亮成了徐州牧,若不将徐州牧再让给曹操,自然就算叛于曹操,与曹操为敌——且不提徐州吏员们是否认同,就算他任职徐州牧,怕也是傀儡……他既无权,亦无兵,拿甚么立足?
学习刘备,准备流亡个十来年中原么?
假如诸葛亮拒绝陶谦的请求,或许他倒遇不上麻烦,只是……他向曹操保证的任务,可就达不成了。
眸光闪了一闪,诸葛亮道:“多谢陶公抬爱,可叹小子尚未及冠,即便应下,对徐州也没半点用处……陶公为何不考虑您的两位公子呢?”
陶谦苦笑不已,叹道:“老朽如何不想?——只恨老朽的两个儿子,实是不中用,真若突然担任了州牧一职,恐为旁人所笑……到时,四方觊觎徐州,徐州危矣。”
这话只差没表明:陶谦的儿子继位徐州牧后,曹操会趁对方威势不稳而攻之。
诸葛亮默然。
诸葛亮很想劝陶谦:这么担心曹操,为何不干脆地将徐州牧让给曹操?——好歹曹操都在徐州赚了不小的好名声……莫非,真因曹操坑了他陶谦一把,陶谦就将曹操恨在心上?
再者,真的让位给自家的孩子,那也无妨:曹操都能容忍陶谦的杀父之仇,焉然不能善待他的两个孩子?……如果曹操又再觊觎徐州的话。而且,纵观徐州邻边,又不止兖州牧曹操这一势力!
但是,此乃公众场合,诸葛亮却不敢这样劝说。
无奈地,诸葛亮再次地推辞道:“让位州牧一事,实乃重要,还请陶公三思之。”
“你……你……”陶谦抬起手来,又放了下去,两眼含泪,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诸葛小先生,你……你真的忍心徐州陷入一场混乱么?唯有你,唯有你……”
陶谦宛如痛失良臣,伤心极了。
诸葛亮却抿了抿嘴,一言不发。
见罢,众人也面面相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劝慰主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