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境军不动声色的打了一个大胜仗?
祯毅听得一愣一愣的:
毕竟是侯申擅作主张,这是不是算违抗军令了?
虽然祯毅心头这么认为,但侯申确确实实立了大功。
如果不是他,梁军势必会与秦军援军发生一场恶战,梁军先锋也不会安然无恙的渡过黄河,甚至于渡河会不会失败也是个未知数。
不过好在现在赵郡的最高军事统帅是简从,祯毅只是一个看客。
“如果你是在河西之地上全歼秦军五千援军,那么即便是毫发无伤,我也会判你违抗军令,不过念在你是在黄河上全歼的秦军,那么这次算你大功一件!”
祯毅闻言,恍然大悟:
东境军最有利的战场就是船上,东境军在河面上与秦军爆发战斗,就是以最强打最弱,如果这还打不赢,也不用简从执行军规,他们自己就已经被消灭在战场上了。
不过如果在河西爆发战斗,因为充满暴露的风险,因此简从才会扬言要处置侯申。
不过真在战场上打赢,处置还两说呢。
“多谢简先生不杀之恩!”
侯申嬉皮笑脸的站起来,一点也不计较。
祯毅有些疑惑:这可不是一个领军大将应有的反应啊!
侯申和简从又没有交集,怎么会如此听从简从的话?
据祯毅了解,侯申也不是这样随和的热闹。
侯申看穿祯毅的想法,他依旧嬉皮笑脸的对祯毅道:“殿下不知道吧!当年我为了偷师学艺,曾经悄悄潜入临淄,简先生还救了我一命呢!”
还有这样的旧事?
首战告捷,军队正在循序渐进的望河西调动,祯毅也很好奇这旧事是什么事情。
“快跟本王说说,是什么旧事!”
“当年末将领军东境的时候,东境军疲弊不堪,而齐国的技击军是当时诸国中战力最高的,因此我潜入临淄,是为了学习技击军的训练方式,后来消息败露,东躲西藏,藏进简先生家里,后来是简先生将我送出临淄的!”
“事后听说简先生出逃齐国,末将心中愧疚,曾派人去找寻,没想到在殿下麾下。”
原来如此!
祯毅恍然大悟,他指着侯申哈哈大笑:“我发现你是所有将领里最不安分的,什么事情都与你有关,和燕兵械斗,潜入临淄偷学技击,你还真是人如其名,如同猴子一样灵活机灵!”
大账里发出哈哈笑声,简从又补充道:“这还不算!侯将军当年可不是只是偷学技击这么简单!他还把主意打到了我身上!”
祯毅最喜欢听故事:“什么主意?”
简从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缓缓道:“我也是事后才反应过来的,临淄毗邻稷下学宫,学风厚重,齐王向来以天下名士到临淄稷下学习为荣,就连技击军的训练也让他国参模,侯将军想要学习技击,光明正大就行,结果却因被抓捕逃到在下家里。”
“结果还每天拉着在下演武兵法,我看这技击只是其一,找我演武是其二吧!”
老底被揭穿,侯申尴尬害羞,他抱拳恭恭敬敬的向简从行礼。
“先生料事如神,在下佩服!”
逸兴遄飞,祯毅心中有万丈豪情,没想到军旅之中,还有这样有趣的将领。
……
“武安大人!梁军从小壶渡渡过黄河,甘奇将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武安闻言,透体冰凉!
这哪里是甘奇的两千人全军覆没了!恐怕连那五千援军也全军覆没了吧?
武安心急如焚且胆颤心惊,战争是一个连锁反应,任何一个消息都会影响军心。
因此武安封锁了小壶渡的消息,同时命令四渡秦军加强攻势,务必要全面压制住梁军。
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攻破一渡,那么与梁军相换,也是不亏的。
武安下令四渡加强攻势的同时,又增兵五千军到万里渡,要求他们务必在天黑之前取得进展!
部署好一切,武安亲自率军一万前往小壶关,现在梁军阵脚还没有站稳,希望一切还来得及!
五十里,急行军,小半天就到,武安带走的又是精锐,赶到小壶渡时,依旧有很强的战斗力。
远远的,武安就已经看到了小壶渡的情况。
梁军约莫有七八千人,已经建立了简单的防御阵地,见自己到来,立刻有一队梁军奔出阵地,赶来阻止自己。
武安策马,来到进前山坡上,身后秦军也已经摆开架势,但武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这是什么军队?
眼前的梁军,一共只有三百人,但各个人高马大,孔武有力,且披挂铁甲,全身上下只有头盔上有一双眼孔。
梁军百年前以步兵闻名,梁国武卒名噪一时,武安本能的将两者联系起来,但梁国武卒使用的是四层厚的纸甲,百年前时无可匹敌,但百年后……
纸甲好像爆发威力,简直是痴人说梦。
受制于生产力,就是武安绞尽脑汁,他也不会想到面前梁军身上的是铁甲!
能够全副武装三百人的铁,武安想都不敢想,放在秦国,这么多的铁足够装备一万人!
武安面前的,是赵郡的铁甲军,盔甲由雷山开采的铁矿打造。
目前赵郡也只能装备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