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椰林•沙滩(二)
还算不错,中午将近12点的时候,车队抵达三亚。
“房间钥匙都拿好了,谁和谁一间,名单上都写着呢,回房间简单洗洗就下来。”吕晓斌看看手腕上的手表,在酒店大堂里跟大家再三嘱咐道:“再说一次,20分钟后在这儿集中,来晚的自己解决午餐,不予报销。”
百八十号人一哄而散。
公司里有三个家伙是驴友,来三亚不住酒店,还依着他们过去野游的习惯,在酒店靠海的地方搭帐篷住。李向阳挺好奇这些自称驴友的人,喜欢登山那是个人爱好,好好的酒店不住,偏要搭帐篷,是不是有点自虐啊?他没着急回房间,而是跟着那三个人到了海边,去看看究竟。
东西带的还挺齐全,连酒精炉都有。
“董事长没住过帐篷吧?进来试试感觉。”一个他叫不上名字的驴友热情招呼他。
他钻进帐篷,好奇的东张西望,摸摸充气床垫,说:“有了这家伙,睡觉倒是不潮湿。”
“跟你商量个事儿呗,董事长。”驴友忙着往地上打加固钢钎,问他。
“说。”他翻翻地上堆着的物品,发现有不少方便食品,问:“你们出去都是自己做着吃?”
“那当然,一切靠自己。”打好钢钎,驴友说:“董事长,反正酒店不让带狗入住,把你家的藏獒放我们这儿吧,一来我们帮你照顾它,放心,保证丢不了,再者,有了藏獒看家,就算有小偷小摸,他也不敢过来。”
李向阳笑:“我家的小不点敢下嘴,你们没事儿可别招惹它。”
上次和徐哥一起来三亚的时候,李向阳他们就被褚老板带着,在周边几个特有风味的大排档,尝了不少鲜,还别说,这些大排档看似简陋,其实内容非常丰富,菜肴的味道绝不比酒店餐厅做的差,还特实惠。
来三亚的第一顿午饭,是褚老板做东请的,那个以海南特色为主的大排档,像什么东山羊了、白斩鸡了,做的就是正宗,早早被他预定了,等于是包了午饭专场。
李向阳跟大家介绍说,褚老板是咱们公司在海南项目的合伙人,第一轮酒水敬了褚老板。开吃。
褚老板说,下午或者傍晚的时候,叫李向阳带着家里人去感受一下空中观光的风景。李向阳很有兴趣,上次来,因为还在筹备过程,没赶上亲身体验空中观光,转头让吕晓斌跟大家说说,看有没有人想坐坐双人动力伞,飞上天观光三亚的美景:“想玩的人,自掏腰包,两百一次。”
褚老板不好意思起来,说挣谁的钱也不好意思挣自家人的钱,好说歹说,最后同意按六折收费。
这一路的车船劳顿,午饭后,公司没安排任何活动,下午休息,晚上自由活动。
午饭褚老板请了公司百十号人,李向阳寻思,晚饭自己也该出点血,回请一下褚老板的飞行队,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这点道理,他还是心知肚明的。
海南午后的气温,少说也在三十七八度,没准还要高点,这么高的气温,少有的几个不怕热的人,饶有兴致的在海边和椰林边上逛游逛游,其他人都呆在冷气十足的房间里休息。
吕晓斌小睡了一会儿,起来后,悄不声的开上那辆X5出门了。他在三亚有个相当不错的关系,几年前他曾跟李向阳推荐过此人,遗憾的是,李向阳赶赴海南的路上遭遇不测,此事便搁置下来,几年来,两人一直有联系,年初的时候,这个身手不错的女博士去深圳开了几天会,吕晓斌以地主的身份招待过女博士一顿饭,这次到了三亚,拜访女博士,自然不在话下。
当然,他还想旧话重提。李向阳有句话说到他心窝上了,他说既然开始做公司了,那就别跟小时候过家家那样,想起一出是一出,既做就做好了,还有一句话说的令他拍案叫好,小子说,开公司有两样永远满足不了,一是钱,一是人才。
他算是看出来了,李向阳之所以急流勇退,可能就是在给自己进行充电。他想的很明白,一个集体里面,将帅兵一个都缺不得,自己没有统领小集团的本事,做个具体的实施人也不错,只要公司在发展,哪怕速度慢点,从小康奔富有,还是很有把握的,掰着手指头算算,公司虽说经历过一波三折,但是跟几年前比较,公司里几个核心股东,哪个没有达到小康的目标?绝对达标。
女博士叫何琳,祖籍宁波,看岁数应该在三十五六左右,不过现在女性的长相和实际年龄很难对应,她们太会保养,也太擅长使用化妆品了,像吕晓斌这种天生缺乏对女性年龄判断力的人,不管自己有多好奇,最好的方式,就是不闻不问,不问女性的年龄,这是国际通用的礼节。他觉得自己就很绅士。
“我看过你们公司的网站,制作的不错。”女博士也不是喜欢兀长寒暄的人,坐在西餐厅里喝咖啡的时候,女博士说:“我不介意在哪里发展,可是,你们公司主要经营的是广告业务,我的专业领域是新材料技术,我留学前倒是选修过汉语言,好像还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意思。”
“你在这里从事的工作,和你的专业对口吗?”
女博士一愣,摇头说:“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之前,我也要挣钱养活自己啊。”女博士恬淡一笑,说,“我已经在国家博士站备了案,或许很快会有消息吧。”
“上次你说,你有个挺成熟的专利项目,哪方面的?”
“属于银行安全设备方面的。”女博士探究的看着吕晓斌,说:“如果你们愿意上这个项目的话,那我加盟你们的理由就充分了,真的吕总,我不想滥竽充数。”
“能把项目书给我看看吗?”吕晓斌不疾不徐道:“我们在这里要住到六号,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