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永除后患
积流成河2025-07-28 14:523,017

  如果卢禹裹挟方启荣逃离,那就说明卢禹做贼心虚,童懿依然还会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号召成国各郡,捉拿卢禹,营救皇帝。

  如果雒京守军坚决抵抗,那与攻打肖山关的效果是一样的。

  童懿把所有的结果都预料到了,却没想到方启荣会在城外召见,同时,杜起不仅不把人马带回大营,反而在大营前列阵,一副要划清界限的架势。他听段长史说完之后,心中“咯噔”一声:“完了。”

  段长史小声问道:“太守,去还是不去?”

  “去,陛下召见不能不去。”

  八个郡守、七个郡尉,都在中军帐里等待前锋营的消息。段长史对童懿说的话,大家自然都会听到。

  童懿明白,如果明知方启荣在城外召见,依然还要一意孤行,那就不是勤王,而是和“王”过不去。

  有了杜起“反水”的先例,童懿若是现在命令攻城,指不定谁会在他背后给他一刀,提着他的头颅去向卢禹邀功领赏。

  虽说攻城已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也不能就这么退兵。八郡士兵聚集在一起,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如果退兵回到各自的郡城,不遣散人马养不起,若是遣散了人马,难免不会被秋后算账,所以在退兵之前,必须得要个说法才行。

  如果方启荣下旨赦免,圣旨在手就相当于有了护身符;否则,这些个郡守、郡尉人人自危,自然就得报团取暖,拼个鱼死网破。

  段长史并不了解童懿的想法,但是知道杜起那边已经严阵以待,担心童懿被杜起扣留,于是小心的问道:“那杜郡尉那边……?”

  “谅他也不敢!”

  童懿相信,有将近九万大军做底,任何人只要不傻,都不敢轻易动他。

  一旦把他扣留,其他郡守、郡尉物伤其类,不反也得反了。

  其实杜起耍了个小心思。

  他知道段长史位卑职浅,没有方启荣的召见,不敢轻易上前,他也知道,方启荣的声音本就不大,况且还在车厢里,不会传入两位辩士的耳朵。

  如果告诉童懿,说方启荣让退兵,就怕童懿不信。与其如此,不如就说是方启荣召见,顺便看看童懿的真实用心。

  卢禹先从羽林卫处,得悉杜起的表现以及与方启荣的对话,也从斥候的口中,了解到联军并没有拔营退兵的迹象,于是想到了一件事,赶忙又让心腹通知苗依应对之法。

  这些郡守、郡尉擅自调兵,已经犯了大罪,如果不要个说法,怎么甘心轻易退兵。

  童懿与众郡守、郡尉商议之后,决定独自带领一个小队,去向方启荣请命。

  苗依得到卢禹授意,让方启荣告诉童懿:各位郡守、郡尉擅离职守是因为听信谣言,忠心可嘉,何罪之有?不过下不为例。回宫之后即刻下旨,昭告全国。

  童懿拿到圣旨,拔营退兵。

  轰轰烈烈的勤王之举,就这样兵不血刃的结束了。

  雒京百姓欢喜雀跃、奔走相告。

  卢禹却高兴不起来,勤王针对的是他,而方保山是幕后主使,他怎么可能就此罢休。他本来的计划也是先除掉方保山,让成国江山后继无人,既然方保山给了他这个机会,他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方保山并没有离开雒京,一来,他认为自己在秘密行事,所选择的郡守都与他多少有些渊源,同时派出去的人,除了庆云郡外,其他几人都把书信原封带回,以免留下把柄;二来,他只是向这些郡守提供了个消息和建议,具体怎么做,还得郡守自行定夺。

  但方宝山并没有消极等待,而是在秘密训练自己的府兵。一旦皇城被攻破,他的府兵就会趁乱冲入皇宫。

  既然联军打的是勤王的旗号,那就算方启荣死了,童懿也不敢轻易自立,只能拥立他做新皇。

  雒京失手,他有希望称帝;雒京无恙,他也没什么损失,他依然还是成国的庸王。

  方保山自信是先皇的亲弟弟,在没有真凭实据、没有实施行动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可能动得了他,没想到卢禹三年前送给她的美姬,不声不响的离开了庸王府。

  卢禹亲自带着送给方保山的美姬拜访万盛,让万盛明白,方保山的真正目的,不是他卢禹,而是皇位。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方保国在世时,万盛仅仅是郎中令手下的一个郎官,就因为万淑仪变成了太后,他才一步登天,有了现在的权势。

  现在万淑仪死了,至少还有方启荣在,方启荣一旦被杀,万盛这一家能否保住现在的荣耀还得两说。

  卢禹见万盛听到之后义愤填膺,知道万盛的火气被撩了起来,于是告诉万盛一个绝佳之计。

  万盛得计之后密会方保山,告诉方保山,说卢禹把方保山的举动告诉了方启荣,希望方启荣下诏,以谋逆罪除掉方保山一家,他觉得与方保山总是沾点亲带点故,不忍心见方保山遭此劫难。

  方保山心里有鬼,又猜测给邱镇山的书信,说不准已经落在了卢禹手里。现在人证物证齐全,就算全家问斩,也不会冤枉了他,再说只要羽林卫前来抓捕,就会得到更多的证据,所以惊慌之下,自然向万盛问计。

  万盛告诉方保山,外城城门和八关关口都由禁卫军把手,那是他的势力范围,他让方保山一家先分散离开皇城,以免引起禁军的注意,到了晚上,他会让心腹开放东门,让方保山一家秘密离开雒京。

  方保山千恩万谢的送走了万盛,让王府总管即刻安排家眷化装成普通百姓模样,分散离开皇城。

  方保国人丁稀少,而方保山却枝繁叶茂。子子孙孙一大家子人,若是集中出行,必然浩浩荡荡,轰动皇城。

  方保山自知所犯为谋逆之罪,所以逃离之时不愿留下一个子孙后代,最后却因此葬送了全家人的性命。

  万盛让一千禁卫军脱下军服,扮成劫匪,等方保山带领一家大小离开雒京二十里搭起帐篷休息时,突然杀出,不仅不留一个活口,而且将方保山能带走的财物全部搜了个干干净净,然后一把火毁尸灭迹。

  ……

  此时的冯晓宇,刚刚回到小石洼村。他在小石洼村呆了两天,去向杨婧琳和牟婉莹报了一声平安,然后来到南淮郡。

  杨熙饶、彭仁文、田万山已经上任十多天了,他们在等待冯晓宇的这段时间内,先对南淮郡的匪情做了一些了解。

  南淮郡地处南越国正南偏东边陲,南部有七个下辖县,往东是会杭郡,往南是大片群山,群山的外面是蛮荒之地。

  匪患就发生在这七个县境内、方圆两三百里的地方。

  与太云县山匪不同的是,这里匪患闹了好几年,却没人知道匪巢在哪里,因为匪徒从不绑票,同时下手干净利索。

  有时晚上去村寨里入室抢劫,有时在大路上袭击落单的路人,路人丢下钱财就跑的,往往容易活命;舍不得钱财而求饶的,最终却人财两空。

  杨熙饶在自己的官舍,与彭仁文、田万山一起接待了冯晓宇,他把得到的匪情向冯晓宇介绍完之后,叹口气说道:“唉,原以为也像太云山一样,冯东家只要调动人手冲入匪巢,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没想到竟是这样!”

  冯晓宇最初想的也比较简单,无非就是官匪一家,有共同利益,所以才会剿而不灭,现在看来,还不是那么回事。他望着一筹莫展的杨熙饶,问道:“他们以前是怎么做的?”

  “我们询问过一些人,说是有匪患的各县每年都能抓到一些匪徒,可是匪患却丝毫没有减轻的迹象。我等三人估计,他们是拿普通案犯当成匪徒凑数,以应付朝廷询问。”

  杨熙饶说完又叹了口气。在他看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容易扰乱正常的剿匪举措。

  冯晓宇心里有了一个主意,但他想先听听杨熙饶的意见,于是问道:“以杨大人来看,该如何着手才好?”

  “冯东家,这事要说简单也简单,要说难也难……”

  虽说作案范围很大,但也仅限于这七个县,说明匪徒并不是流窜作案。如果真有匪巢的话,那应该就在这七个县附近,或者根本就在这七个县之中,只要用心探查,绝对能发现蛛丝马迹。

  难就难在匪徒只对手无寸铁的路人下手,蒋鹛蒙的前任郡守也这么做过,开始派出的捕快三五成群,既带着刀剑,又能互相照应,结果无论如何探查,都找不到匪徒的踪迹。后来有个立功心切的捕快,扮成行商模样秘密探查,却被发现死在了官道上,后来再没有人敢这么做了。

  郡尉手下倒是有些斥候,但斥候的职责是侦查敌情。问题是两军交战时,敌人在明处,斥候在暗处。而匪徒与斥候一样,都是在暗处,甚至比斥候更加警觉,因为派出去的斥候无论如何探查,都无功而返。

继续阅读:第547章 动用后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草根帝王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