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成的太子妃就这么被杨辰哲和长孙元媛定了下来,隔天杨辰哲就在上朝的时候宣布了这个人选,太仆寺卿欢喜的谢了恩,这件事也就算是了结了。
至于太子大婚的各种细节,那就要等礼部来筹备了。
反倒是大皇子妃的人选不太好确定下来。
长孙元媛依偎在杨辰哲的怀里,有些不太开心的嘟囔道:“这京里的大臣都什么意思啊?一听说臣妾要给宣儿选妃,他们一个个的找各种理由推脱!”
杨辰哲心里也不太痛快,都是他的儿子,这些大臣居然这么不识抬举。
“不急,反正宣儿也不是太子,他的皇子妃不用像锦成那样定,不如就慢慢来,让他找一个自己合心的。”杨辰哲对朝中的这些大臣已经失望了,如果这样的情况,那还不如让宣儿慢慢寻,总会寻到一个合心意的女子。
长孙元媛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她心里清楚这些大臣都是如何想的。无外乎都觉得大皇子的脑子不太正常,可是这些人哪里知道,虽然宣儿有些木讷,但是他绝对不是脑子不好,反而是喜欢将事情现在心里想一遍,所以才会感觉上慢了一些罢了。
她有些埋怨的戳了戳杨辰哲的胸膛,“怪你,你平时让宣儿在朝上表现表现,就不会有人觉得我们宣儿脑子不好了!”
杨辰哲无语的握住她不老实的手,“是是,都怨朕!可是宣儿根本不喜欢朝堂上这些东西,你不是说过,要让他过得开心吗?”
长孙元媛默了默,她当然希望宣儿快乐,可是她也不希望其他人把宣儿看扁了呀!
“不行,你得想个办法给宣儿正名!”长孙元媛埋怨的盯着杨辰哲。
杨辰哲既好笑又无奈,他想了一会儿才说道,“不如朕派宣儿去边疆巡查吧,也让他出去走走,就当是散散心也好。”
长孙元媛对这个决定没有一点不赞同,毕竟现在整个大隋国泰民安,边疆更是固若金汤,让宣儿去增长增长见识也是好的。说不定还能在途中遇到可心的姑娘。
“那也好,不过陛下,你可要给宣儿多派一些护卫呀。”长孙元媛虽然知道现在外面不会有什么危险,不过儿行千里母担忧,她还是有些担心的。
“好,朕会派护卫跟着去的,而且朕得到消息,过阵子悬一道长收的关门弟子正好要出来历练,朕已经派人请他来参加太子的婚礼了。”
“悬一道长如今还好吗?”长孙元媛眼睛亮了亮,悬一道长的这个关门弟子还是他回山上之前收的,如今过了这么多年,也不知道他们都怎么样了。
“放心,悬一道长身体硬朗的很,之前大皇兄的事情已经查清,他也就放心回了山上,如今他过得很是逍遥,每日就是和师兄弟下下棋,教教徒弟,如果不是他算出他这个关门弟子在尘世还有一缘要了,也不会想起要给朕来信。”杨辰哲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长孙元媛笑了,“那正好,既然是要了缘的,那正适合陪着宣儿到处走走,也省的臣妾担心。那等锦成大婚之后,就让宣儿同他一起离开好了。”
“嗯,朕也是这么想的。”杨辰哲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突然情谊绵绵的看向了长孙元媛。
这些年杨辰哲除了时不时的去各宫去看看孩子外,都留在了栖梧殿。他发现长孙元媛就好像是一个宝藏一样,不论什么时候和她待在一起,都让他有心动的感觉。
等到锦成大婚,他就将皇位交给锦成,带着长孙元媛去过她一直向往的田园生活,趁着他们身体都还好,多到大江南北走一走,过一过只有他们,没有儿女,没有政务的生活。
想到这些,杨辰哲就觉得现在的每一天都十分的有盼头。
第二年开春,春光明媚,杨锦成终于在杨辰哲不断的盼望下,成了亲。
第二日杨锦成带着新媳妇来谢恩,长孙元媛才终于仔仔细细的看过了这位太仆寺卿嫡女,她欣慰的点点头,果然是高门大户培养出来的姑娘,端庄温婉。
“以后你就是本宫的儿媳了,本宫平日不是规矩大的人,今后你只要尽心和锦成过好你们的日子就好。”
太子妃有些发愣,她一直觉得能坐上皇后位置的人应该是一位心机颇为深沉的女子,可没想到今日见到的皇后居然这么和善。
她扬起微笑,得体的行了礼,谢了恩。
长孙元媛又转向杨锦成,“你如今也是成了婚的男人了,要担起作为丈夫的责任。你是太子,本宫不会要求你一定要专一,但是对于发妻,你定要尊重爱护。”
“是,儿臣明白,儿臣定然会想父皇那样,尊重爱护太子妃的。”杨锦成这些年见多了杨辰哲对长孙元媛的爱护,他很喜欢这样的家庭氛围。
长孙元媛没想他提到了杨辰哲,愣了一下,不过随后也满意的笑了笑,如果他真的能做到杨辰哲那样,她倒是不用担心了。
等到太子终于休完了婚假,重新站在朝堂上的时候,直接被杨辰哲一个决定打击到了顿在原地。
“朕决定禅位于太子,择日继位!”杨辰哲一个重磅炸弹炸的不只是杨锦成,还有下面的所有大臣。
“陛下,您三思啊!”终于有人反省了过来。
杨辰哲皱了皱眉头,“朕三思了呀!而且之前太子监国不是挺好的嘛,朕觉得让他直接继位也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可……”
“不用可是了,朕已经决议如此,不用再劝!”杨辰哲不管下面朝臣的反应,直接挥了挥衣袖走了出去。
大臣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杨锦成一脸委屈,紧跟着杨辰哲的脚步追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