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派往苏联的远征军的将领张浩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把高峰派遣去了。自己之所以没去•,1还是因为自己要集中精力对抗日本这个麻烦很大的敌人。
高峰待着远征苏联的大军经过长途行军到了莫斯科以后,斯大林为了表示感谢大清政府,亲自在红场和高峰一起检阅了清军远征军部队。随后由于前线军情紧急,所以清军远征军在高峰地指挥下直接开入了战场,和苏联大军并肩作战。
此时指挥苏军作战的最高统帅就是苏联著名的朱可夫元帅,1他指挥过和日军的作战,可以说是身经百战。高峰的大军也被编入苏军战斗序列,直接受朱可夫的指挥。
然后朱可夫指挥高峰的远征军从包围苏联首都莫斯科的阵地战开始朝乌克兰运动,一定要守住乌克兰的基辅这座城市,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乌克兰全境。而原因就是因为乌克兰这里有着大量的兵工厂和军事设施,而且不单只是这些,1这里还是苏联重要的粮仓,德军需要占领这里获得补给,但是苏军宁可坚壁清野,也不能把一粒粮食让德军夺走。
其实把清军安排在这里作战,是包围战,1没有和其他的苏军部队一样是进攻战。这样的安排让高峰还是有些不满,自然少不了发牢骚。他认为,1朱可夫是对清军战斗力的藐视,认为清军战斗力不如苏军,1所以才让高峰的清军做了防守部队,这让高峰还有手下士兵有些泄气,大家来苏联本是想大展拳脚的,没有想到接到的任务还是防守。
不过这时候高峰虽然有意见,但是还是不敢怠慢朱可夫给自己的任务,他在基辅附近,命令清军修建了几道壕沟,组成了两道防线,就是为了等待德军来闯关作战。
虽然清军远征军的陆军不太受待见。但是清军的空军确是有足够实力证明自己的。此时的苏联空军比起德国空军还是要吃亏的,德国的飞机在很多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苏军的飞机。再加上德国的闪电战,1大部分的苏军飞机都被毁灭在陆地上了。尽管苏军飞机制造厂在二十四小时不断制造飞机,还是不能缓解前线对于飞机地需要程度。
所以高峰此次带来的几百架飞机就可以大展神威,由于清军的飞机制造工艺和技术是世界一流的,所以和德军的先进战机也是不相上下,甚至清军的飞机在很多性能上都是优于德军飞机的2,可以直接碾压德军飞机。还有这次•支援苏联的不只有着先进的2战机,还有大量的清军王牌飞行员都来参战。所以苏联方面就把清军的空军当作宝一样,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清军空军上面。苏联需要大清空军和苏联空军一道重新夺回制空权,而且有可能的话,1还要对德军的装甲洪流进行打击,支援陆军作战。
然后高峰就把空军部队的指挥权都交给了苏联空军的军官,毕竟只有他们才懂空军,自己也不能指挥空军。
很快,德军的攻势由于停滞于莫斯科郊外,苏联军队的奋起反抗,让德军再也不能前进一步。而此时有着更大的一个问题在困扰着德军,那就是季节变化,1此时已经到了冬天,德军的士兵们都十分缺乏棉衣,所以有很多的士兵在战场都是冻伤,这个大有人在,给德军造成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而苏联方面有了大清的支援,所有士兵都配备了棉衣棉裤,所以就不再害怕寒冷,严寒在一定程度上倒是帮了苏联军队一个大忙。
然后德军由于严寒所以不得不拖延战争时机,他们由于连续的进攻,已经把补给线拉的更长,而且补给线沿线还活动着大量的苏军游击队,他们不断袭扰德军的补给线,让德军大伤脑筋,不厌其烦。
就这样德军在积蓄力量,准备在冬天过后,暖春到来之际再对苏军发动新一轮大进攻。
而苏军这时已经有了喘息的机会,军队的各种资源都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士兵的士气一下子提高不少。然后双方部队也就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是有着零星的交火事件,双方都在养精蓄锐。
这年冬天过后,温暖的春天已经到来,1这时也就意味着战争马上还是要开打了。随后苏军没有等德国再进行闪击作战,立即组织了三支部队扑向德国的三大方面军,双方再战场上立刻交火了。
此时清军的空军已经派上用场,清军空军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所以每一天都有上百个架次的飞机升空作战。
这个时候德军的飞行员和清军的飞行员就在苏联的天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大展各自的飞行技巧,还有飞机的优越性能。德军飞行员在天上和清军飞行员空战的时候发现,对方的飞机不是苏联的战机,而是另外一种优秀的飞机,而且还令他们纳闷的是,这里面的飞行员都有着东方面孔,而不是苏联人,很快这消息就被传递给了希特勒。
此时希特勒立即感到不妙,1虽然德国和大清早已经再日本和清朝交战的时候就是敌人了,但是没有想到清军这么快就来支援苏军而来,这就是在给德军添堵,本来就快要赢了苏联,攻占他们的首都,现在清军横插一杠,就把事情弄的难办了。
希特勒知道清朝也是东方大国了,而且人口也是世界第一,还有大清资源丰富,所以战争潜力巨大,1而日本似乎也没有完全掌控东亚局势,这就让希特勒倍感压力。
由于德军在第一时间没有把苏联打垮,所以等苏联回过神来,再要像征服法国一样征服苏联那就也是不可能的。而且英军和法军虽然处于守势,但是还是大有力量的,因此德国又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境地。
而此时所有国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美国上面,但是美国对作战双方的态度还是十分模棱两可的。美国的态度就是既不支持谁,又不打压谁,自己保持中立,谁也不要得罪。所以协约国还有同盟国都从美国进口大量战争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由于德国的潜艇部队实力很大,1而且在海上,德国潜艇老是像幽灵一样出没,对来往美国和英国的各种英国船只进行打击,这样就让英国获取的资源通道受到了影响。
所以英国为了对付德国的2潜艇就要从美国订购大量的驱逐舰。美国此时因此还是大发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