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声名远扬
无名过客2021-02-02 22:154,368

  中平二年夏,汉庭皇甫大军奔赴豫州颍川郡,汇合朱儁残部拒长社县城死守不出。双方战力悬殊,一时战情危急。

  入城当日,皇甫右军晓骑校赵枭献计火攻。皇甫嵩觉此计可行,当即命赵枭趁夜色率少许精锐离开县城,潜入贼营。

  时隔八日,赵枭依计行事。

  当夜,百余精锐潜入贼营以火镰纵火烧营。一时火光冲天,黑烟蔽月。

  晓骑校赵枭更是孤身潜入贼营,以十余精锐弓手猎杀贼将,使贼军无法得到有效指挥。与此同时,皇甫大军出城袭营。

  骑都尉曹操恰逢此时率五千汉庭援军杀来,协助皇甫军完成四面合围。

  此战官军大胜,歼贼八万有余。五万贼兵葬身于火海,贼寇只有万余残兵逃出,贼帅波才更是死于乱军之中。

  战后,皇甫嵩废左军司马范浩,立晓骑校赵枭为新任司马独领一军,脱大军而出,独自镇压豫州残余的黄巾贼寇。

  同月,皇甫军入司隶讨伐张角。

  ……

  中平二年,秋末。

  豫州,汝南郡城。

  一万豫州军及五千汉庭精锐兵临城下,将郡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豫州黄难,今日解矣。”

  一身司马将服的赵枭策马立于中军,看着城上瑟瑟发抖的黄巾守兵,轻笑道:“彭校尉,去喊话吧,老规矩投降不杀。”

  策马侍立于赵枭身侧的彭峻广闻言,当即抱拳道:“谨遵将军之令!”

  说罢,微胖校尉随意点了几骑亲骑便奔至城下,大声道:“上面的!”

  “我家将军说了,投降不杀!”

  “你们也知道。”

  “在这整个豫州,就只剩这汝南郡没肃清了,负偶顽抗只有死路一条!你们没有任何援军!难得我家将军心怀仁慈…”

  “还不快开门投降?!”

  听到这中肯的话语,城上的黄巾兵士面面相觑,开始低声窃窃私语。

  显然也是不想再打。

  见此,赵枭轻轻摇头,肃声道:“云长、翼德,去给他们点压力。”

  “是!”

  一身校尉铁甲的关羽、张飞二人从赵枭身后策马奔出。率领前、中二部军士,踏着整齐的步伐,一步步朝县城压去。

  “徐校尉、梁校尉。”

  “你们也率部压上去。”

  “是!赵将军!”

  “洛旼,给州军打旗号。”

  “让他们左右掩杀。”

  “是!赵将军!”

  一时除彭峻广的后部仍停留在原地,汉庭精锐的前左右中四部、及豫州军的州兵,共计一万四千军士朝城杀去。

  气势汹汹,势如破竹!

  虽然这一幕,在这四个多月的剿寇征途中已见过多次,赵枭还是感到浑身的热血在翻涌沸腾。他,终成一方主将!

  虽然仅仅是皇甫嵩任命的。

  在长社之战后,因巨大功劳,赵枭顶着晓骑校尉的官职,破格顶替了范浩成为左军司马。领皇甫左军五千精锐脱离大军,独自征伐豫州残留的黄巾贼寇。

  赵枭已用行动告诉皇甫嵩,他绝非浪得虚名!长社之战,更是表明了青山谷一战的胜利,绝非巧合偶然。他赵枭…

  能独当一面!

  故此,皇甫嵩临行之际,还写信给豫州刺王允,请他全力协助赵枭剿贼。

  豫州军此时也任赵枭调遣!

  一时其手握重权。

  ……

  剿匪途中,赵枭设计弄死了原司马范浩的两名心腹-前后二部的两名校尉。空出的位子,则交给张飞、彭峻广二人分领。

  那个微胖军候在得知大破波才的火攻之计乃赵枭所献,一时将后者拜为天人。做事果断狠辣,又饱含怜悯之心…

  更厉害的是还足智多谋。

  这一道道亮眼的光环,征服了这个不坏的利己军候。其先前的所有怨气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浓烈的敬佩。

  赵枭见其归心,自身也有些能力才干,便重用其为一部校尉。

  更是使其感激涕零。

  接着赵枭命关羽补上自己空出的位子,成为中部校尉。而左部校尉徐涛,在赵枭杀章扬时,就去报信与后者结下善缘。

  对赵枭之令自是全力对待。

  至于最后一个右部校尉梁林,则是个不爱说话的中立老木头。见其余四部都死忠于赵枭,自然不会蹦跶找事。

  自此,赵枭彻底掌控了左军。

  ……

  “建功立业,就在今天!”

  “建功立业,就在今天!”

  随着万余官军不断前进的步伐,气氛也随之焦灼起来。那些黄巾守军见此,心中战意早化为乌有,之所以还不降。是怕官军违背承诺,杀了他们换功劳。

  “死到临头了还不降?!”

  “真是滑稽,等死吧你们。”

  看着仍在犹豫的黄巾守军,彭峻广眉头一挑,作势就要走。这一举动,瞬间就使城上黄巾兵士们的心高悬了起来。

  他们面色极度挣扎了下,纷纷大喊道:“上官莫走,投降真能不杀?”

  彭峻广闻言,顿住转身的动作淡淡道:“官军非贼,一言九鼎。”

  听声,城头上的黄巾兵们纷纷将刀丢了下来,大声道:“我等愿降!”

  “我等愿降!”

  终于,随着一道道降声,豫州黄巾的最后一个据点-汝南郡城,也被官军攻下收回。至此,豫州黄乱已不复存在。

  这也是赵枭通过兵不刃血、连哄带吓的方法攻下的第九座城池。

  其实历经长社一战,豫州的黄巾早已军心瓦解。换做其他官军主将,可能还会不收俘虏将其全数杀之,但赵枭不会。

  他以攻心为上。

  反正俘虏是交给州军送押至州府谯城,头疼的也不是他赵枭,是豫州地方官。那他何必去行无故的杀戮呢?没必要。

  故此,每当围城之际,赵枭都会先派能言善辩的彭峻广去游说。除个别硬骨头,大多黄巾被劝降后都会放弃抵抗。

  这也省了很多无谓的伤亡。

  毕竟,皇甫左军现已是他赵枭的自己人,能少损失一个算一个。

  在州军替换黄巾入驻汝南后,赵枭当即领军前往州府待命。同时将情况写成信件,派人送至正在司隶作战的皇甫嵩。

  ……

  十一月中旬,寒意渐起。赵枭领中央军五千,来至谯城待命整顿。

  大军入城之际,闻讯而来的平民百姓将城门过道挤的水泄不通,他们对这位替豫州扫灭黄贼的赵将军感恩戴德。

  听闻赵枭率军来谯。

  不少平民还是从遥远的南郡赶来,只为亲口说出一句感谢。

  “那就是赵将军吗?”

  “真是英武非凡啊!”

  “后面红脸黑脸的两位英雄,就是关张二位将军吧!果真是威风堂堂!”

  “各位皇甫军的将士辛苦了!”

  “赵将军!受我等一拜!”

  “将军,您救了我豫州啊!”

  赞叹感恩之声从四面八方涌来。

  看着前后左右跪成一片的平民,赵枭一时心怀激荡。不知不觉中,他赵枭的名字,在民间坊市已有了极高的威望!

  其身后的关羽张飞见此,也感到一股豪气冲上心头。关羽倒还按捺的住,抚着乌黑长髯,不断朝百姓点头致意。

  而张飞却不加掩饰的表现着自己的喜悦,爽朗的笑声就没停过。

  不说二人,就连后面跟着入城的大队军士,也情不自禁抬起了胸膛。身为军人,能得到百姓的认可…

  远比被天子嘉奖更令人振奋!

  强压喜意,赵枭面色一正,大声道:“各位父老乡亲快快起身!枭身为朝廷委任的晓骑校尉,为百姓破贼灭寇…”

  “不过是自身的职责罢。”

  “担不起各位这一拜!”

  闻言,沿途跪拜的百姓仍未起身。就在这时,几个拎着篮子、衣着朴素的平民挤过密麻人群,径直朝赵枭冲了过来!

  见此突变,路旁百姓大惊失色,就要上前阻拦。赵枭左右的亲兵死士,也将手按到腰间的剑柄上,却见那几个平民…

  猛然跪倒在赵枭正前方!他们将篮子放于身前,用力磕起头来。

  众平民见此疑惑不解,却闻那几人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大声道:“赵将军大恩,我等无以为报!篮里有些时令蔬菜…”

  “不值钱,只求赵将军收下。”

  “邬陵予粮之恩,永生难忘!”

  赵枭闻言面色一怔,邬陵?予粮?而赵枭身后的张飞却哈哈一笑道:“大哥,俺们去长社不是路过了一个县城吗?!”

  “当时俺以为咱们就一走了之了,没想到大哥还是忍不下心…为难民送出了俺们一半的军粮,还险些被问责呢!”

  四周的百姓闻言,得知还有此事发生,不由连连高声歌颂赵枭仁义。

  此时,赵枭已然想起昔日之善行,赶忙翻身下马。快步行至那几个仍在磕头的平民身前,将其一一扶起肃声道:

  “为何会有难民?!”

  “正是因贼患猖獗!而破贼除寇是我大汉官军的职责。当时你们无家可归沦为难民,实际上也是我等军人的失职!”

  “分粮,更只是人的良知罢!当时我若任你们饿死去,我于心何忍?!”

  “乡亲莫要再如此折煞于枭!吃食我且收下,快快起身、莫要再跪!”

  一席话铿锵有力,使四周的平民无不抬手抹泪,他们何曾听过这番理论?平民自出生开始,就是朝廷最底层的存在。

  任人剥削。

  遇灾遇贼,朝廷能派人来随便治理下,都是莫大的福分了。赵枭这句出现难民是自己的失职,更是催中他们的泪点。

  让他们感到了被重视的温暖。

  虽然一切为民是各地官员嘴上常挂的话语,可有几人能如同赵枭这般言行一致?又有几人能似赵枭这般擅发军粮…

  私违军纪,只为百姓?!

  城口这发生的事,随着平民们的口口相传,很快就传遍了整个谯城。想到赵枭不是豫州的官,说不准明天就要离去…

  不少平民竟哭了起来。

  赵枭见此有些不知所措,只能边入城,边温声安慰着沿途百姓。一时其身影,深深烙入豫州百姓的脑海,永不能忘。

  ……

  谯城,刺史府。

  豫州数百大大小小的官员,正在一白须老者的带领下,立于府前等候。

  已有两个时辰。

  “这赵枭官威还真大,竟让王公在此等他这么久,他以为他是谁?”

  “可不是吗,杀几个鸟贼就以为自己功劳甚大,呵,没我州军鼎力相助。”

  “他能这么快剿灭贼匪?!”

  王允听着身后众官的窃窃私语,不由微微皱眉,正要呵斥之时也疑惑赵枭为何还未前来,便朝身旁扈从轻声问道:

  “赵将军那可是遇到事了?”

  闻言,侍立在王允身旁的扈从轻声道:“赵将军被沿途平民拦住了。”

  “正被歌功颂德呢。”

  这声音有些抑扬顿挫。

  王允听出了扈从的挑拨之意,当即厉声喝道:“赵将军为我豫州剿贼灭寇,你也敢在此挑拨我与赵将军的关系,说!”

  “是何人指使!”

  一声暴吼,众官鸦雀。

  那扈从见王允暴怒,瞬间吓得跪倒在地,看向王允背后的一名武官。

  王允见此朝那官员望去,认出那是豫州主管民间治安的一员州军校尉。此人姓胡名邱,家族势力在豫州非常强大。

  然王允却无丝毫忌惮,他转头就朝胡邱厉声道:“胡小六!此事不可有二!赵将军为我豫州除贼患,对我豫州有大恩!”

  “你若再敢挑拨生事…”

  “别怪我翻脸无情!”

  那胡邱见王允面色严肃冰冷,不由骇的额上直冒冷汗,赶忙躬身抱拳道:“王叔,小侄一时鬼迷心窍,这才…我保证。”

  “这种事再不会有!”

  王允闻声轻轻颔首,肃声道:“恩怨要分明,赵将军是被平民感恩拦住。而不是故意怠慢我等,那我等自不可生怨。”

  “这是做为人最基本的涵养。”

  “等会见了将军要热情些。”

  “是!小侄知得。”

  ……

  傍晚,赵枭终于赶到刺史府。

  这段不长的路,在沿途百姓的热情阻留下,竟走了足足三个时辰。

  一入内城,赵枭登时命全军前往内城东校场结营。安排好军务后,他便立刻率麾下诸将前去拜访豫州刺史-王允。

  赵枭知道,这王允在日后的一段时间官运会很差劲。其与中常侍张让的斗争更是会以失败告终,紧接着辞官而去。

  但在几年后,其将会官运亨通,步步高升!成为后人所熟知的王司徒。

  故此,这王允必须结交!

  虽然在其联合吕布诛董后,日益骄傲自满、终得死路。但那是后话,只要在其登临大位之时,给自己和自己老爹…

  各自封个刺史…

  那就足够了!

  至于刚进城没第一时间赶去刺史府,王允会不会不舒服,赵枭根本不担心。在王允把持朝堂前,他不会自视甚高。

  为人还是很谦逊的。

  在其担任豫州刺史时,更是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若不是豫州大小官员多半都是昏官,豫州百姓才不会如此凄惨。

  这时的王允气度是有的。

  反倒一入城,甩下沿途百姓而不顾,一心去见他才会引起其反感。

  当然,就是王允是个心胸狭窄之人,赵枭也不会丢下千里迢迢跑来欢迎自己的百姓去见他。因为赵枭知道,这个年代…

  看似不重要的民心。

  其实才是最重要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

继续阅读:第十五章 浪子回头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这关羽张飞我收了,其他你随意!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