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总督府
无名过客2021-06-18 23:512,902

  “来!诸位与孤对饮一盏!”

  热烈之欢呼散去,赵枭收锋归鞘。

  他盛满一樽佳酿,朝堂下一干重臣举杯。满案文武见状,纷纷举酒相敬。

  君臣大笑,开怀痛饮。

  赵枭酣畅,只感热意上头,寒日带来之冷气不再。稍酌几盏,君王觉察思维敏捷、便趁此朗然道出心言:“诸卿,孤有意改制。”

  “刺史,不再是州治最高长官。”

  众臣听声,面带讶然。

  不过,在场多半都是武官,对此倒也没啥看法。一个个看着赵枭,静待后文。

  倒是田畴微微皱眉,神情凝重。

  只见刚阿文士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高声呼曰:“我王!汉之刺史,源于秦制监御史!此制沿袭甚多朝代、饱受考量,是大善之制!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中兴…”

  “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能轻废焉?”

  “诶,子泰莫急,王上还没说完呢!”

  见田畴略显激动,陈宫劝言一句、继而朝赵枭上谏道:“我王,田参军性子急了些,但本意是为王上着想…这刺史,不能轻废。”

  “稍安,孤晓得。”

  赵枭摆手,并无丝毫恼意。

  在礼官还未写出君臣礼前,殿下臣子有些粗莽,他都不会视为不敬。所谓不知者无罪,没有学过专门的礼仪,谁又知道何为不敬呢?

  再者,田畴所言,也确实是为他赵枭着想。有这样敢于直言的臣子,他只会由衷感到高兴。若是下边人全都乖得似鹌鹑,那就别做事了。要对君主绝对尊从,但在论事时…

  言论必须自由。

  谏官难得。

  心念至此,赵枭嘴角上扬。他笑望略显焦急的田畴,温声道:“子泰莫急,孤刚刚说了,有意改制…但不是废制。刺史,不再为州治最高长官,也不代表孤要废除此职。”

  田畴听声,内心骤然一松。

  只要不废除此位,那一切都好说。毕竟监御史之制例行多代,赵枭忽然废除…不但会让治下百姓、地方大小官员感到极其不适,还会引起大汉其他州治的刺史…强烈抵触!

  这对日后大业,有着极坏影响。

  但只要不彻底废除,就是连降几级,影响也不会很大。毕竟都是赵枭下头的官,他想提就提想降就降,外人有甚资格指指点点呢?

  最多闲聊时,讥笑几句罢。

  但那些外敌之言无关痛痒,算个屁。

  想到这,田畴顿时轻松。理智归来,又觉察刚刚好似稍有顶撞、赶忙躬身道:

  “臣下适才忧急,冲撞王上,还望…”

  “诶!子泰不必如此!”

  赵枭大手一挥,径直打断田畴的谢罪之语。只见君王笑眯眯,朝满堂文武道:“在论事时,不要顾忌身份,有想法就别憋着!”

  “在这点上,诸卿都要学习子泰!他可是除田政使外,本王殿下第二谏臣!”

  “是孤之清醒神风!”

  说罢,不待面色酡红的田畴谢辞,赵枭直接回归正题、肃声道:“孤之意,是在州府机关中加设两大官衙。一为总督府,二为军务署,总督为一州最高长官、凌刺史之上。”

  满堂听声错愕,满脸疑惑不解。

  哪怕是智囊陈宫,亦是如此。

  “我王,何为总督?还有,什么军务署?”

  陈宫发声,满堂望来,尽是好奇。

  对于这些武官来说,耳闻军务二字,就机敏得紧。此刻都来了兴致,听得认真。

  赵枭见状也不卖关子,他微微一笑,不胜其烦的解释道:“所谓刺史,就是中央下派的御用监察使者。考量此位,并非候选人之能力,而是他够不够清白、对皇权忠不忠诚。”

  “故此,很多州治最高长官就似刘虞那般…为官倒是爱民,也很清白、贯钱不贪,就是无甚能力。由这种人领导,地方最多不倒退。”

  “但想变得昌盛,却是难上加难!”

  说罢,赵枭面容一肃。

  只见他挥臂、抑扬顿挫道:“而孤委派的最高长官,却不能如此!不倒退只是底线,总督必须领导治地愈发昌盛!这是他的职责!”

  众臣听声,虽还懵懂…

  却已被赵枭这般激情讲说打动感染,个个面红耳赤、对其之后文甚感兴趣。

  “首先!总…咳咳。”

  许是讲得太激情,赵枭咳嗽。

  他再次豪饮一盏,这才将心言娓娓道来。

  “首先,总督替代刺史,成为名义上的一州最高官长。但实际上,他并无绝对权威。次之,州治中将有二大机构,一为原有之刺史府,二为新设之军务署。此二大机构…”

  “平日归为总督调度,但在紧急情况下,具有自行运转之权。但在擅自行事后,二大机构必须书面解释、直发于本王手中过目。”

  “若不合理,罢免问罪!”

  言此,赵枭环视满堂。

  话讲到这,大多人虽还未有搞清楚,但少许聪慧的重臣,已然是猜出些许。

  尤其是陈宫魏延,面上显露出震惊。

  赵枭此举,是在分散地方权威啊…

  但从其他角度看来,却是极好的!!

  朝聪颖二臣微微一笑,赵枭脱去赤红狐裘、悠悠道:“咳,刺史府之刺史官,负责州内所有内务,例如缴税、办学,赈灾、放粮。”

  “贴告、宣传,农情、医疗。”

  “还有治安等林林总总,都由刺史负责。”

  说罢,赵枭抬手道:“至于军务署,也很简单。顾名思义,就是掌管州内一切军务。军署军帅,要负责布防、建哨,探情、反碟。”

  “募兵、演练,剿匪、巡逻。”

  “平常军政两大衙门互不干涉,但在必要时也可沟通协作…但是,同样要上书报告!若无必需,严禁军政官员来往,这由总督府监管。总督府虽无兵权,但有三千宪兵队。”

  “宪兵具有无上权威,人少却不得侵犯。但同样,宪兵若做出乱纪之举…”

  “当罪加一等,斩首示众!”

  言至于此,赵枭淡笑、环顾四座。

  君王讲得细致,满堂文武听到这,就是憨将斐元绍都听懂了。细细思索着,众人眼中无不冒光,只感这制度新奇而又简单高效。

  也从根本,杜绝了地方作乱的可能。

  州内总督最大,但总督没有实质性兵权。他寻常可以随意调动驻军,但不是直系、命令得从军务署来下。如此背景下,就是总督萌生异心,

  麾下不过三千宪兵…起不了事。

  若强行反叛,军务署弹指间便可调兵将其灭杀。而只要总督没有反心,就可以反过来监督军务署。宪兵队,就是专管军队内部的。

  至于刺史府,完全就是管州内政务。

  刺史手下就些治安衙役,夹在两尊大神中间哪敢贪污弄权,只得一心一意做事。

  但说刺史最弱,也不见得。毕竟沿袭了先前最高长官的名号,再加上掌管民间,只要刺史为民…非但不弱、还是一股极强的力量。

  一州之下三股劲,互相制衡约束。

  方不会一家独大,产生上位反则全州反。

  斗权导致效率低下,赵枭一窝全端。

  三方就必须齐心协力,携手并进!

  此策此制,妙哉妙哉!

  虽还不甚完美,但老旧的监察史制亦然是历经岁月的打磨,才得到后日的赞誉。

  这总督制,历经不断完善…

  定能成为优良之新制。

  用张飞的话来说,就是牛鼻!牛鼻大了!

  牛鼻他爹给牛鼻开门,牛鼻到家了!!

  ……

  “诸位,觉得此制可否开展?”

  待文武众臣思索好一阵,赵枭才笑着发声问询。然话音落下,就见满场颔首。

  一时间,赞扬之音不绝。

  “大哥多智!某还要慢慢学呢!”

  “大哥远虑!弟觉得可行!”

  “我王英明!此计甚妙,举世难寻!”

  “堂兄实在是高,子龙都惊呆了。”

  在绝大夸赞中,也夹杂少许稳健。

  只见陈宫陈到纷纷躬身行礼,劝谏道:“我王英明,所虑之制实乃严谨考究。”

  “但,若无经过实践,终还是推测。”

  “王上,不如先暂且续用旧制、拿一州来试行总督制。经过时间的考验,我们不断完善后的总督制若能适应时局,便可全面推广。”

  “在此之前,还是稳妥些好!”

  其余臣子听声,觉得甚是有理。除开魏延等少许天性激进之人,几乎大半…

  全都躬身行礼,齐齐呼曰:

  “陈帅、次席之言有理。”

  “臣等复议,还望我王稳妥!!”

  听铿铿劝谏言语、见满堂忠贞烈骨,赵枭哈哈大笑,昂首抚须、高声道:

  “有此满堂贤良,本王何愁不兴?!”

  “我仁武伟业,何愁不昌啊!”

  “诸位之请,孤准了!”

  说罢,赵枭眼冒精光、淡笑道:

  “扫清门阀蛀虫后,就拿青州做以试点!”

  “我仁武伟业,也由此开始!!”

继续阅读:第五章 道路与疏忽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三国:这关羽张飞我收了,其他你随意!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