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唐老瞬间愣在了原地。
会考虑?
那也就是,拒绝了?
老夫被这小子给拒绝了??
周围众人,也都是一脸震惊。
居然有人会拒绝晋省考古博物院院长的免考入职邀请!
简直是不可思议!
这小子的脑袋不是被门挤了吧?
“高大师,你确定不再考虑考虑?”
就连市首都替高义感到有些可惜。
像高义这样的鉴宝天才,若是入职这里,那可真是为晋省锦上添花了,同时也是高义的最好归宿。
这个机会,可是千载难逢的啊!
“我难道不是已经说了要考虑了吗?”
高义淡淡一笑,不以为然。
听到这话,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惋惜之声。
不过孙恒却很能看得开,摇头无奈了一番后,便神色恢复如常,笑着对众人说道:“各位,虽然我晋省考古博物院损失了一名鉴宝天才,但这尊国宝级佛像修复如初,才是今日最大的喜事啊!”
此话一出,众人这才反应过来。
顿时响起一片喝彩之声。
接着,孙恒决定要举办一场庆功宴。
要感谢的不仅仅是高义,还有唐老和市首。
若是没有两人的推荐,也就不会有这件喜事了。
眼看盛情难却,高义也就应了下来。
市首和唐老两人也不好推辞,全都同意了。
直到晚上十点,庆功宴这才结束。
众人互相搀扶着,东倒西歪的从酒店走了出来,然后互相告别。
等众人扭扭歪歪的走远之后,高义立马从醉醺醺的模样,变成了一副无事人的样子。
他的体质早已异于常人。
再加上修炼过武道,白酒在抵达胃部之前,就已经被雄厚的内力炼化,消散的无影无踪。
不过在大夏的酒桌饭局上,喝的可不是酒,而是人情世故。
高义不过只是在装醉而已。
随后哼着小曲,美滋滋的开车离开。
等回到家后,高义惊讶的发现老爸高卫东居然还没回来。
高卫东一大早就出门“进货”去了,而现在已经快晚上十一点了。
这个点还不回来,这是捞着什么好东西了?
高义刚这么一想,高卫东便推门而入。
手里还拎着两个大号行李箱,一进门就冲着高义和杨秀娥开心的喊道:“快,下去拿货!”
杨秀娥看着高卫东手里的两个大行李箱,惊讶的问道:“下面还有?”
高义也忍不住问道:“爸,你这是搞了多少回来?”
高卫东嘿嘿笑道:“满满八个行李箱!”
我去!
这个数字着实让高义和杨秀娥两人都有些惊讶。
杨秀娥更是吐槽道:“难怪你去了一整天,就连午饭都没回来,收获还真不少啊!”
旋即,高义、杨秀娥两人齐上阵,下楼一人提了两个行李箱回来了。
“嘿嘿,让你们看看我的收获。”
高卫东把所有箱子摆成一排,全部打开,顿时各式各样的古玩呈现在两人眼前。
大到瓷器、书画、玉器、青铜器这些大宗物件,小到烟斗、钱币、破表等小物件,应有尽有。
杨秀娥一脸期待的问道:“卫东,这么多东西呢,难道都是真品吗?”
高卫东笑道:“当然不可能了,这些都是我去乡下铲地皮收来的,就算我有点眼力,也难免打眼,但我敢保证假货不超过三成。”
杨秀娥好奇:“你就敢这么肯定?”
高卫东道:“不信咱们就慢慢掌眼,我就是想让你跟小义一起掌眼的。”
闻言,杨秀娥笑道:“那事不宜迟,咱们开始吧。”
说完,高义、杨秀娥两人立刻开始进行甄别真假的工作。
高卫东也没闲着,同样上手掌眼,再检查一变。
但一家三口的鉴定方式却是分成了两派。
高卫东和杨秀娥两人都是上手仔细的掌眼,而高义却是背着手,仅仅用目光扫视着这些物件。
在他的神眼之下,所有物件的真假全都无所遁形。
他边看边在心里暗暗点头。
心说老爸的眼光还真不错,目光所到之处,基本都是真货,假货不到两成。
如果成本不高的话,这些东西能小赚一笔。
忽然,高卫东拿起一个瓷瓶说道:“对了,你俩帮我看看这瓷瓶是不是民国的。”
杨秀娥率先抬头看了一眼,给出了不同的意见:“我看着像是晚清的。”
高卫东皱眉道:“不能吧?”
杨秀娥呵呵一笑:“你别忘了,我在学校主教的就是晚清瓷器的鉴定,这可是我的强项,我是不会看错的。”
眼看俩人闹出了分歧,高义笑着抬起头说道:“什么东西啊,给我看看……”
“嘶!”
话还没说完,高义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话音戛然而止。
他的双眼顿时瞪圆了,心里耿直直接掀起一阵惊涛骇浪!
“错了!”
“你俩都错了!”
“大错特错!”
高卫东和杨秀娥两人皆是一怔。
杨秀娥忙问道:“怎么会错呢?”
高义没有说话,他的双眼,他的心神,此时全都被杨秀娥手中的瓷瓶给深深吸引住了,就连杨秀娥的话他都无视了。
高义大步走了过来,轻轻的将瓷瓶拿在手里。
掌心与瓷瓶相触的瞬间,一阵阵的冰凉从素色的釉面上传入指尖,仿佛炎炎夏日中的一缕冰凉清泉掠过心间,清爽中带着一丝激动。
当真正将这瓷瓶拿到手里的时候,高义的双眼彻底瞪圆了。
心中在此刻掀起滔天巨浪!
激动无比!
“居然真的是它!”
高义失声惊叫,嘴角满是激动开心的笑容。
“小义,这瓷瓶到底什么来历啊?”
杨秀娥看着高义激动的模样,心里十分不解。
“是啊,你说我跟你妈都错了,那你又有什么见解?”
高卫东也忍不住问了一句,但双眼中满是好奇,一脸期待的看向高义。
高义笑着反问道:“爸,妈,这瓷瓶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高卫东:“这我们当然知道了。”
杨秀娥缓缓说道:“这瓷瓶圆口方体,器外壁自下而上共分六节,乃是仿古玉器‘琮’而成,故此得名琮式瓶。”
高义点了点头:“不错,这的确是琮式瓶,但并非是民国或者晚清年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