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时代的机会
小李飞砖2025-10-15 17:331,394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已步入第五个年头。

  现代化建设在国内进行的如火如荼,举国上下都充满了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渴求。

  然而,这条引进、消化、吸收的道路,却布满了西方世界精心设置的荆棘与壁垒。

  当时,对华技术出口的主要管制机构是“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即著名的“巴统”。

  这是一个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包括英、法、德、日等17国组成的非官方国际组织。

  其核心任务就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技术。

  当时的“巴统”制定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国际禁运清单,涵盖了几乎所有中国急需的先进技术领域:尖端机床、高性能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技术、以及各种大型化工设备、先进材料等。

  即便是在中美关系的“蜜月期”,西方对华转让的技术也大多是其即将或已经淘汰的二流技术。

  他们内部有一条“绿线”,即中国所能获得的技术水平,必须始终落后于西方至少一代到两代。

  你想获得最先进的?对不起,触及“巴统”红线,统统免谈。

  就算是同样的设备,卖给中国的价格往往远高于国际市场价,甚至是对其他国家的数倍。

  这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战略讹诈——他们深知我们为了发展急需这些设备,且别无分店。

  一些发达的西方国家,即使同意出售设备,也常常伴随着苛刻的条件。

  核心部件被封装,不允许中方拆解研究;强制捆绑销售不必要的配套设备和软件;要求必须使用指定的外方工程师进行安装和维护,收取天价服务费,从而阻止中方掌握核心维修保养技术。

  然而这还不是最致命的,他们即使允许你进口部分设备或材料,但在你最依赖的某个关键耗材、核心零部件或升级软件上,也会经常突然断供,使整个生产线瘫痪,迫使你就范。PVB胶片这种关键原材料,就是典型的“卡脖子”环节。

  面对如此严峻的封锁,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走得异常艰辛,但也催生了独特的智慧。

  直接引进全新先进生产线受阻,大量企业就退而求其次,从西方购买濒临淘汰的二手设备。

  然后,像张家栋他们改造的“土压机”一样,依靠老师傅和技术员们的智慧和经验,对其进行适应性改造和升级,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再创新。

  遇到实在是没法完全引进的设备,就利用各种政策缝隙。

  例如,以“民用”、“科研”等名义进口受限技术;通过香港等第三地转口贸易;将大型设备“化整为零”分批次进口再组装。

  水族馆杨馆长提出以建新场馆的名义采购夹层玻璃原料,正是这种思路。

  严酷的现实让决策层和一线技术人员都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求不来的。

  这不光是没有磨灭那一带技术人的信心,反而是极大地坚定了中国自主创新的决心。

  从“六五”计划开始,一系列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被提上日程,目标就是打破国外在关键领域的垄断。

  1983年的中国,正处在一种“开放中的封锁,合作下的博弈”的复杂境地。

  我们渴望学习世界,但世界却对我们半掩着门。

  正是这种巨大的外部压力,锤炼了第一代改革开放建设者们的意志。每一个像“曲面挡风玻璃”这样的国产化突破,其背后都是一场在技术、政治和商业的夹缝中,依靠智慧和勇气杀出的血路。

  张家栋站在合作社办公室的窗前,望着院子里女工们忙碌的身影。

  雪峰牌滑雪服的对美出口正如火如荼,车间里灯火通明,缝纫机的嗡鸣声日夜不息——这是1983年青岛县城里最赚钱的工厂。

  但作为穿越者,他心中却充满紧迫感。

  未来的中国可是“世界工厂”,只靠这种半手工操作的低端产业,可是远远支撑不起十几亿人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

  他们合作社现在有最好的条件,无论如何也一定要抓住这次机会。

继续阅读:第783章 省里来的专家组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回到1982白手起家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