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军工厂和机加工厂这几年一直在生产栓动步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出了大批的初级技工和中级技工。
让军工厂和机加工厂虽然完成了动力源和机床的升级,但直接上跟复杂的武器不太现实,可是让他们沿着栓动步枪这条技术路线进行有限的升级改造还是很容易的,生产线甚至都不需要做大的改造便可以进行新步枪的生产。
事实上,新步枪最难的技术不在步枪本身,而在于枪弹的生产制造,制造金属弹壳可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儿,即便是有拉伸机、冲压机,弹壳的制造依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首先就是弹壳原材料的问题。
大唐可没有电解铜的技术,铜料本身的纯度不够,似的铜料的性能与实际的需求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邹浩然不得已只好加后弹壳的厚度,不过这样一来会造成弹药的重量过大、子弹装药量减少影响弹药威力等问题。
为了保证子弹威力,又不得不加长药筒的长度和直径,使得子弹的实际重量比原设计超标百分之十五,对士兵的携弹量是个很大考验。
战场上,士兵身上多一斤的负重都会影响到部队的作战效率。
其次是发射药本身的问题。
之前的颗粒火药是按照纸质弹壳的标准设计的,并不适用于金属弹壳定装弹。
为了找到合适的发射药配比和生产工艺,十几个百家门人和军工厂的技术人员将邹浩然提供的上百种方案全都实验了一遍,最后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只好邹浩然亲自动手,用了一个多月时间才解决问题。
最后就是子弹底火的问题。
纸壳子弹上的底火并不能直接照搬到金属弹壳定装弹上,需要改型和改变灵敏度,狮山后面的实验室炸了好几次才搞定新的底火,期间有十几个百家门和道门的研究人员受伤,还毁掉了两间实验室,可谓是损失惨重。
好在最后造出的子弹成品还算让邹浩然满意。
有了新的弹药,新的步枪才得以最终开始试生产,还要邹浩然亲自检验过第一批样枪,给出改进意见才能考虑定型生产的事情。
新枪最大的变化在三处,一是枪机,二是弹仓,三是膛线缠距。
枪机没什么好说的,经典的毛瑟七一的设计,只要加工技术到位,控制好公差,基本就没有问题了。
弹仓的问题不大,子弹变大了,为了快速定型生产新枪,弹仓的容量不得已减少了一发,成了两发的固定弹仓,但邹浩然并没有改变大体的内置弹仓结构,为的就是延续原有的设计。
等到技术到达要求,原有的武器生产线立刻就可以改成标准的五发弹仓,而不需要过更多的调整,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成本。
最后是膛线缠距地问题。
原来的纸壳弹使用的是圆头弹丸,对缠距地要求不高,新子弹的弹头锥度变化很大,膛压也大幅度提高了,如果膛线的缠距不合适,说不定会出现炸膛的时候,必须重新调整。
新枪和弹药遇到的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总结为四个字:强行上马。
邹浩然现在的条件的确可以批量生成更为先进的武器了,问题是他手下的那些技术人员都是在照本宣科,几乎没有什么自主创造力,本土的人员很难完成各种技术条件的整合,邹浩然是在强行拔高岭南的技术水平。
这样做一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可邹浩然必须这样做,就想当年他强行跳过前装滑膛步枪而直接上后装线膛枪一样。
技术这东西在达到一定高度之前你必须保证先进性,不给其他人模仿的机会。
火器公开后,邹浩然还能在岭南逍遥自然,大唐内部也没有因为火器的出现而发生什么大的混乱,便是得益于他刻意铸成的技术壁垒。
其他人即便是造出初级的火器又怎么样?他随时可以让对手尝尝什么叫做技术代差带来的碾压。
如今他要进一步拉高这道技术壁垒,因为他以前是面对世家门阀的打压,现在他可能还要面临来自李二的打压,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啊!
好歹是把子弹和样枪做出来了,邹浩然要试试新武器的性能。
第一批样枪一共有十支,每两支一组,每一组都有细微的差别。
来到靶场,邹浩然先看了看样枪的工艺。
很不错,和旧枪那种粗放的风格完全不同,尽管是赶时间做出来的样枪,但无论是枪机、枪管这些关键部件,还是核桃木的枪托,工艺都要细致的多,手感和不错。
有个老头说过武器的颜值就是战斗力,样枪的颜值很高,修长简洁,比旧枪那种扛着个大肚子的模样相比,新枪更像是个清秀的年轻人。
“咔咔......”
枪栓拉起来的声音很清脆,可见岭南在钢铁材料上的进步也不小,当然,顺畅的机构动作才是重点,和旧式枪栓那种比青柿子还涩的感觉相比,新枪栓的顺滑让人无比享受。
邹浩然满意的对前来参与测试的人点点头:“样枪看起来不错,试枪吧,早点发现问题,早点改进定型。”
“叭!”
“叭!”
“叭!”
......
十名技术人员开始了对样枪的性能测试,清脆的枪声在靶场上此起彼伏。
“这些武器是你新造出来的?”
邹浩然正拿着望远镜观察射击的情况,身边突然想起一个声音。
他回头,见是冉闵,有些惊异道:“天王出关了?”
上次出发去天涯海角的时候,冉闵便闭关了,一直没有露面。
冉闵微微点头:“嗯,心有所悟。”
“恭喜天王更进一步。”
“呵呵,哪里有什么进步,只是想通了一些事情而已。”
冉闵问起新枪的事情,邹浩然讲解了一下。
“很好,这种新枪已经可以威胁到大部分修士了,你每次都会给本王带来惊喜。”
冉闵说道:“本王此来是想问问天涯海角的情况,你可否告知?”
邹浩然笑道:“您客气了,咱们找个安静些的地方。”
他让王洛和百里兴业记录测试情况,与冉闵来到了靶场前面的一处营房当中。
“我这次去到天涯海角,遇到了两个与您情况差不多的人物。”
邹浩然说起那次的见闻,没有任何的隐瞒。
以冉闵的性格和身份地位,那些事情也没必要瞒他什么。
冉闵听说世界上还有和自己一样的人,浑浊的眼睛中出现了久违的光芒。
“你是说那个皇甫多宝并没有封闭自己的六识也可以正常的生活?”
他不太关心皇甫多宝和那个邪教头子实力有多强,而是关心该如何避免六识过于敏锐带来的麻烦。
他经历的困扰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之所以变得性情孤僻古怪,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这些困扰。
六识过于敏锐带给他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剧烈刺激,还严重影响到了他突破的可能。
一听说皇甫多宝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心中升起了一种渴望。
邹浩然并不太了解皇甫多宝的情况,不过二人谈起过服下金珠之后身体产生的变化如何应对,其中就包括六识过于灵敏该如何解决。
冉闵采取的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封闭六识治标不治本。
皇甫多宝的办法就实用多了,只是要做到,需要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比如要规避掉声响带来的刺激,就要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通过调整耳蜗听骨的结构便可以调节听到的音量大小。
又比如要规避光线,就要深刻理解光的本质是什么,对应的调整自己的视神经,或是借助物理手段来削弱强光的刺激。
触觉、嗅觉等也是一样需要用对应的方式来调节自身相关器官的机能。
这种应对外界刺激的方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自由的调节六识,快速的适应任何场景。
像冉闵那样简单粗暴的封闭六识,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会很吃亏。
不过这套应对方式对皇甫多宝没有任何难度,因为前世的他成长在一个精英高知家庭,本身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只需要学会如何控制身体器官就能实现。
但是对于冉闵而言,这套应对方式可就不简单了。
冉闵只是活的时间长,却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要想学会这套方法,需要补得东西可太多了,而且还不保证能学会。
冉闵有些失望,他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不过考虑片刻之后,他还是给邹浩然要了相关的资料。
与他而言,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多学点知识并非不能接受。
邹浩然答应帮他整理资料后,两人的话题转移到了那个邪教头子的身上。
“我和皇甫多宝都认为那人之所以会变得那么诡异,大概率是经受不住感官带来的冲击,无法很好的驾驭强大的力量,才会疯掉,做出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
“本王也觉得他是这种情况,那种六识的强大刺激放到心智不强的人身上,在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前人就先疯掉了。”
“福兮祸之所倚,老祖宗诚不欺我呀!”
“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天外陨石是怎么回事?”
“有想过,按我与皇甫多宝的想法,那些陨石的出现应该是小概率事件,问题不大。”
邹浩然说谎了。
那个邪教头子得到的金珠来自于新降落的陨石。
一连三次出现含有可以让人一步登天的金珠的陨石,要说这是个小概率事件绝对是扯淡。
只不过在他和皇甫多宝看来,即便是多出现一些顶级强者也对这个世界没有太大的影响,他们也没有心思没有精力去探究这种现象罢了。
他们都是见识过后世技术发展起来是个什么样子,皇甫多宝以自己为例,认为他这样的人再怎么强,在面对搞出大杀器的集体时也没有丝毫的胜算。
碳基生物就是碳基生物,再强能强到哪里去。
这个世界是不正常,但是他活了三百多年也没听说过真的有超越他的人类出现。
邹浩然的看法和他接近,只不过他有挂在身,对数量稀少的顶级强者实在是提不起什么重视的心思,和冉闵、皇甫多宝等人的威胁相比,俗世的那种大势力的碰撞反而更有威胁。
冉闵的想法和他们不同,说道:“你不要小看本王与皇甫多宝那种等级的人,于你个人而言或许没什么,但是于其他人而言,我们这样的人就是无法抗衡的。”
“你应该去查查还有没有其他得到金珠的人存在,便是你们觉得没事,也不能让藏在暗处的人盯上。”
邹浩然明白他是在提醒自己,不过这件事不急,如果还有其他人得到了金珠,时间一长根本藏不住的。
他表示了感谢后继续回射击场参与新枪的试验。
新枪的测试很顺利,性能都能达到要求。
邹浩然最后决定所有样枪进入下一轮的环境测试,尽可能的选出可靠性最高的一组出来定型。
环境测试涉及到的东西就是小修小补了,基本不用他再操心。
转过天来,培育好的香蕉树苗装船运往海南岛开辟的种植园定植。
又是两天过去,邹浩然转战水师的靶场测试新的火炮。
新火炮的设计是在原有火炮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只是修改了炮闩和激发机构,基本没有什么难度。
新火炮最难的地方在炮弹的碰撞引信上。
炮弹的碰炸引信对材料和加工精度的要求比步枪可是搞出了太多,哪怕给黑火药火炮使用的炮弹引信的技术要就并没有多高,但也不是轻易能搞定的。
邹浩然找了几十种设计方案交给机加工厂去生产样品,以验证生产的难度,结果发现没有一个可以量产的。
没办法,邹浩然只能在资料库里搜索合适的设计。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一本介绍土制武器的书上找到了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案真的很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大力出奇迹,引信的结构及其简陋,手搓都能批量生产,唯一的问题是这种方案做出来的引信很长,很大,只适合当做直射火炮的引信。
先解决有无得问题,在考虑其他,邹浩然本着实用主义的精神咬牙接受了现实,让机加工厂少量生产了一批用于测试。
但这种妥协总不是办法,搞出直射火炮的局限太大,榴弹炮才是王道。
思来想起,他决定对迫击炮弹的引信进行改造,看看能不能用到高膛压火炮上。
结果还行,试验还算成功,就是接近百分之二十的哑火率让人牙酸。
没办法,有得用就先用着吧!
改造过的火炮使用全新的金属定妆弹药,射速提高了一倍,不算多,但是射程和威力则是提高了好几倍。
原版的火炮的有效射程不过才一两千米,弹头主要是靠动能杀伤。
新火炮的有效射程可以达到三千五百米,高爆弹的杀伤范围超过了十五米。
新火炮的成功让邹浩然看到了开发更大口径火炮的希望,不过这件事急不来。
现在来看,火炮的火力投送能力因为反坐技术的限制非常有限,与其去追求大口径火炮,不如先解决火炮的后座装置,改架退为管退,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火炮的射速,提升炮兵的火力投送能力。
只是管退技术本身的技术含量比火炮炮身制造更高,需要不少时间去慢慢的攻克,急不来。
为了弥补部队的火力投送能力不足的问题,火箭弹便是在管退技术实现之前最好的远程火力补充了。
程处默和房遗爱一直在研究火箭弹,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他们已经可以做出射程超过五千米,装药量十五公斤的火箭弹了,但是限于他们自身的能力,火箭弹的精度非常低。
即便是邹浩然亲自上手,参考了大量的成熟设计,最终的成品精度也非常感人。
误差百十米都正常。
好在火箭弹这种武器走的是火力覆盖的路子,精度差不要紧,只要数量够多,一轮洗地照样可以达到作战目标,所以邹浩然还是让机加工厂开始正式量产这种火箭弹和发射架。
火箭弹和火炮不给力,邹浩然把火力投送的希望寄托到了技术要求最低的迫击炮上。
八十毫米、九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三款迫击炮和相应的炮弹被制造出来。
试验的结果让邹浩然异常满意。
相比身管火炮和火箭弹,迫击炮不仅射速快、便于移动、威力大,而且还可以快速生产,简直是战场上最好的火力补充兵器。
当然,迫击炮再好也有自己固有的缺陷。
首要的就是攻坚能力差,曲射火炮的攻坚能力远远比不上长身管直射火炮,除非是管子更粗的大家伙。
所以战场上的主要攻坚力量还是那些身管火炮,迫击炮当做火力输出单位就够了。
总的来说,新武器让他还是比较满意的,现阶段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剩下的就是慢慢的改进,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兵器技术自然会有一个大的爆发。
很快,新步枪的定型就完成了。
飞艇回到了新州,跟着飞艇一起来的有清言道长和彭九,以及......李承乾!
见到李承乾的时候,邹浩然眼皮狂跳。
李二可没有发电告诉他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