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最后的战役(上)
镜像独白2025-07-28 16:273,061

  第三百二十章:

  大唐在发展,大食、法兰克、东罗马帝国等也没有原地踏步。

  大战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也极大的加强了整个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

  随之而来的便是技术的扩散。

  战争中的人口、战俘和商品交易中夹杂着很多的技术和文化的碰撞。

  很多基础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说到底只是一种灵感迸发而已,就像是指南针、造纸术、黑火药、高产作物育种、钢铁的冶炼锻造等,只要弄清楚其中的关键步骤,复制下来并不困难。

  大战之后,大食和东罗马帝国等国向大唐派出使者之时也派出了大批的学者、留学生等进行文化技术方面的交流。

  技术这东西邹浩然从来就没想过能够一直隐藏下去,因为大唐要发展工业,就要把很多技术扩散到民间去,技术的流失在所难免。

  不过他也很清楚,以其他国家的情况想要在短时间内在技术上追上大唐是不可能的。

  核心技术依旧在大唐手里。

  但技术这东西一旦突破,发展的速度就会不受控制。

  战后不到十年,大食、法兰克和东罗马帝国已经出现了手工业的巨大发展,生产力有了极大的提升,顺带着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社会结构。

  现在的情况是,大唐稳扎稳打,慢慢改变。西方各国风起云涌,生产关系、技术水平和文化认知的改变带来了各方面的冲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风起云涌。

  如果说之前的大唐还是一个有秩序的王朝,那么其他的国家基本上就处于半野蛮状态。

  这不是贬低,而是事实如此。

  七世纪的世界野蛮血腥,二十个世纪以后的世界依然如此。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宏伟的人类史诗之后隐藏的是最原始的厮杀,直到人类因为虚伪变得真诚,直到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内斗才会结束。

  这不是人类的悲哀,是一个文明的悲哀。

  不过这些与邹浩然等人无关,他们只是单纯的希望结束这种人类的内斗。

  皇甫多宝来到大唐九年之后,三个穿越者才达成一致。

  ——不去考虑那些一直束缚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他们认为在这个不正常的世界建立起一套前所未有的社会秩序并非不可能。

  底子差代表着从头收拾很容易,修士和武者的存在代表着秩序的挑战者本身就是存在的。

  永定九年,经过十几年的休整和发展,大唐的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人口方面,大唐的人口经过长达六十年的快速增长,加上多年来各族人口的融入,人口数量来到了两亿五千七百多万。

  虽然距离人口的巅峰还差着两个数量级,但已经让大唐拥有了消化更多领土的能力。

  经济方面,大唐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庞大且高效的经济体制迅速夺取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经济体谅。

  自泰和二十年之后,大唐便一直在不遗余力的践行国强民富的策略,百姓手中积累的财富使得大唐的市场极为繁荣,商品经济在朝廷的管控下规模和质量起齐高,让大唐的国力整个翻了好几倍。

  民间财富聚集,朝廷资金充裕,其他方面的发展自然十分的迅速。

  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着教育的快速普及,大唐已经完成了基础教育的普及,也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充足的高素质人口反过来推动着大唐的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邹浩然三人整理多年的技术资料开始逐步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近六十年的发展使得大唐终于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虽然规模还不算大,但是随着电力时代的到来,大唐的工业门类越来越全。

  在技术上,大唐完成了蒸汽时代的所有的技术积累,随着各种内燃机技术的成熟和电力技术的成熟,大唐已经脱离了初级工业化的模样。

  大唐的铁路里程达到了三万四千公里,公路里程达到了三十万公里。

  大唐的钢铁产量达到了五千六百万吨每年,钢铁为基础的化工、机加工行业已经十分成熟。

  永宁六年起,大唐每年的汽车产量达到了十万辆以上,蒸汽和内燃机船只吨位超过了一千万吨。

  内燃机技术的成熟不仅带动了陆地和海上交通的大发展,还催生出来了真正的航空产业。

  永宁七年,李承乾和邹浩然在洛阳和芙蓉城分别建立了大唐的第一批航空器生产企业,开始批量生产军用和民用飞机。

  永宁九年,长安到江夏、洛阳到滁州、长安到幽州、幽州到辽东等民用航线开通。

  大唐空军终于有了真正的作战飞机,朝廷直接采购了上千架各种用途的飞机装备空军。

  陆军方面与永年五年完成了全面换装,连发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火箭炮、各种口径的身管火炮、轻型装甲车辆、运输车辆等装备使得大唐军队基本达到了一战后期的装备水平。

  ......

  一切准备就绪,是时候行动了。

  邹浩然三人并不是喜欢战争的人,但战争是他们实现自己宏伟蓝图的手段。

  在和李象等人沟通过之后,皇甫多宝成为了大唐的宰相,武照雪成为了大唐的户部和兵部尚书。

  邹浩然通过广播向全体唐人宣布,大唐将要开启横扫寰宇的大战。

  此战将成为新时代来临之前最后一次大规模战争。

  百姓们不知道所谓的新时代是什么,但他们选择了无条件的相信邹浩然和朝廷。

  永宁十年初,大唐进入全国总动员。

  大唐一半的工业企业转入战时状态,所有四十岁一下的退伍老兵归队,兵部发布全新的征兵令。

  兵部将再组建七十二个陆战军团和十六个空海作战军团。

  完成扩军之后,大唐的陆海空总兵力将达到恐怖的四百二十万。

  大唐的疯狂扩军吓到了太多人,大食、东罗马帝国和法兰克的特使一批批的往大唐跑,连接各国的电报线路异常的繁忙,发报员把发报机都敲出火星子了。

  所有人都想知道大唐究竟要对谁出手。

  四百多万大军呀,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值得大唐如此大动干戈?

  邹浩然并没有明确说明大唐的敌人是谁,可这更加吓人。

  不少人猜测大唐这是要一次性踏平非欧,但又觉得不太可能。

  如今的世界可不想几十年前那样消息闭塞,世界有多大其他人也是知道的。

  正是因为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才没有人相信大唐会奔着横扫全世界使劲。

  除了大唐的高层,没有几个人知道他们的猜测是正确的。

  在外人看来,这个世界足够大,容得下大唐和其他的几个强国,大唐横扫全世界完全是得不偿失的举动。

  不过对邹浩然等人而言,这个世界已经脱离了人们的认知,他们的想法也是这个世界的人无法理解的。

  在邹浩然等人眼中,人类是个整体,是一个文明!

  一个文明应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生存,而不是把精力和资源耗费在无尽的内斗之中。

  永宁十一年初,大唐的总动员完成。

  二月初,上百万大军通过铁路线和海路一路向西。

  大食人察觉到自己可能就是大唐的目标,大食国王惊愕之余,立即通过大唐航空亲自带领王后和重臣抵达长安求见大唐皇帝。

  李象接见了他们,并向他们递交了战书。

  他们不能理解大唐为何要对大食动武。

  大食这些年与大唐保持着友好关系,从民间到官方都有深入的交流。

  友好领邦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成为死敌?

  他们不理解。

  李承乾对大食国王道:“我们大唐的目标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也不是某一个人。”

  “你们回去吧,大唐不会为难你们的,如果有一天你觉得战争威胁到里你的生命,你可以选择投降,朕可以接受你的投降。”

  “但是大唐绝对不会接受大食的投降,这一战将会以大食彻底的消失或是融入大唐而结束。”

  大食国王激动质问:“为什么,大唐究竟想要什么?”

  李象抬头看看璀璨的星空道:“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不过有人告诉朕,人类的目标应该是星辰大海,而不是脚下的这一亩三分地。”

  大食国王懵了。

  他想了一夜,第二天启程回到大食国都。

  他在开战之前将自己的几个孩子和孙辈送到了长安。

  他是大食的国王,谁都可以离开,唯独他不能。

  他选择了以身殉国,并且言行一致,死在了前线的决死冲锋之中。

  大食国王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也是一个虔诚的殉道者。

  邹浩然等人掀起的这场战争没有正邪之分,也没有对错之分。

  它是一次无奈的选择,一次无奈的尝试,一次无奈的搏命。

  八月中秋当天,唐军装甲部队突破了大食人组织起的最后一道防线,大食国王亲自组织骑兵反攻,被一颗子弹打穿颈部......

  同年十月,大食只剩下了一片可以坚守的高原地区。

  大食人没有选择投降,大唐也没有接受任何一支敌军投降的请求。

  战争继续,战火绵延。

  永宁十三年,大食灭国。

继续阅读:第三百二十一章:最后的战役(下)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这个大唐不正常啊!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