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赵氏易经
宋魂2025-11-03 11:014,095

看到现场诸位的表情,赵平心里有些得意。

唐朝把诗提到历史高峰,宋朝则是把词为推到最高境界。

赵平前世喜欢诗词,其实更喜欢哲理。

当然与古人相比,赵平弱点还是有的,就是经义,特别是这些饱读《四书五经》的大佬面前。

不过,纯阳洞的偈语诗,对于宋人难度极大。

它不但有诗,更有哲理。

众人的目光一起聚集在赵平身上,显然是看赵平如何回答。

赵平对着两人一礼,态度恭敬,但是语气极其淡定从容:

“以汝之道,生吾之道;以吾之道,生汝之道;道道互生,道道互成;道道相融,见证大道。”

朱文炳与余玠两人又互相看了一眼,露出思考之色。

朱文炳脸上露出淡淡笑容,继续问道:“回答有理。可作何解?”

其它人没有说话,而是望着赵平,目光都有询问之意。

这个常人确实是难以理解,必须要通俗解释一下。

赵平思考一下,慢慢回答:“道,理也,万物之本也。”

“老子,孔子之师也。然老子乃是道家,孔子乃是儒家。”

“老子授孔子,乃是以吾之道,授汝之道。”

“文王拘羑里,得《易经》,孔子思而注《周易》。这是以汝之道,生吾之道。”

“故曰,以汝之道,生吾之道,在于传承;以吾之道,生汝之道,在于创新。”

“道道互生,道道互成,乃是各种道互相促进;道道相融,见证大道。乃是各种道互相融合,变成大道。”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何以皆为偶而非奇也?乃是平衡之道也。”

“何谓中庸,不偏不倚也。何谓不偏不倚也?乃是平衡之道也。”

“道家之道,以静制动;儒家之道,以动制动。”

“道家虽然万变,却不离平衡之核心。儒家中庸应万变,其概要也是平衡之要点。”

“道家之道,以平衡观天下,看阴阳,测风水,算人生。”

“儒家之道,以平衡制天下,先谋已继度人后经天下,因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治国之道,文经武纬。一味武力,势必内乱,前唐前秦,不可不戒;一味文力,难抵外侮,南唐亡国,可为前鉴。”

“何谓乐曲,有高必有低,有抑扬必有顿挫。这是高与低的平衡也。否则,则是杂音,非乐曲也!”

“何谓书法,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有上必有下,取平衡之道也。否则不谓书法,失平衡之道,而谓之涂涂鸦也。”

“有山无水,久必荒漠;有水无山,久必洪涝。有山有水,山水平衡,人之乐也。”

“树有青叶,覆盖四周;草有绿苗,分成两边。树草平衡,茁壮生长。”

“人有双手,禽有两脚,兽有四肢,鸟有双翼。生有平衡,方能存活。”

“月阴日阳,人分男女,禽兽公母,世界万物,各有平衡。”

“何谓心平气和?内平外衡。如失平衡,轻者怒气伤肝,重者气急攻心。冷暖失衡,伤风感冒,疾病遂生。久坐伤椎,久动伤肢;动静结合,平衡有道。”

“何谓大道,平衡之道也。悟平衡之道,得之大道也。”

“故曰,平衡之道,乃是大道,万物之道。”

天啊,赵平不但把道家与儒家的经义与核心说得清清楚楚,而且总结出两者之间最关键部分都是一样,“平衡”。

但是赵平依然没有停止下来,而是继续延伸,延伸到乐曲与书法、治国、人生、养生、治病、万物等。

而且概括得出,“万物之道,在于平衡。”

在场之人听到这里,瞬间傻眼,石化一般站在那里,张大了嘴巴久久合不拢来。

“平儿在自己开创门派不成?”冉璞嘴巴张得大大的,差点合不拢来,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冉琎浑身都是冷汗:“不是《易经》,胜似《易经》。”

“平儿这是怎么了?”秦玉龙忍不住浑身发抖,“有文王之才,又有孔圣人之能。”

阳武忍不住拍了拍大腿:“赵氏版本的《易经》,抛弃艰涩,通俗易懂。”

“子彪,与横渠先生比较如何?”余玠想了想,忍不住问道。

横渠先生就是张载,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是大宋最有影响力的大家,理学学派创始人。

朱彭足够厉害了吧,不过是他的徒孙之中的徒孙而已。

朱文炳忍不住苦笑:“横渠先生确实不错,开创出大宋的理学。但是在平儿面前,乃是小巫见大巫。”

“子彪,你不必如此夸奖平儿?”余玠心里高兴之极,但是口里还是摇摇头。

“夸奖,老夫哪里在夸奖。”朱文炳一脸苦笑,“平儿穷究天理,直达万物。”

翠竹看到他在这些高官面前侃侃而谈,所说之话闻所未闻,还总结出万物之道,由浅入深,不由得一脸痴迷,眼里全部都是小星星。

赵平口水说干,想喝茶,却发现茶水已经喝干了。

翠竹依然在沉醉在赵平的平衡之道,并且不知不觉陷入沉思,完全忘记给赵平加开水。

赵平咳咳一声,却只看见翠竹眼睛时而闪亮看着自己,时而陷入她自己的沉思之中,把她自己的职责抛弃了。

一个俏丽的丫环立即上前给赵平茶杯加水,还用她纤细的小手轻轻地抚摸了赵平一下。

赵平忽然受到袭击,不由得打量这个俏丽的丫环一眼。

丫环尖叫声音之中,手中的茶壶忽然掉在地上。

“砰砰”一声,开水溅出,还好只是溅到地面,没有打湿赵平与翠竹。

丫环立即道歉,她顾不得自己的裙摆已经被打湿,不停给赵平擦拭长衫。

翠竹终于清醒过来,恨恨地瞪了那个丫环一眼,从地面捡起茶壶。

翠竹把茶壶拿得紧紧的,坚决不给那个丫环机会。

赵平看见她裙摆已经被开水打湿,担心她被烫着,拿出一个陶瓷瓶子。

他对丫环说道:“这是正红花油,既可以治跌打损伤,也可以治疗烫伤。”

丫环伸手准备来接,却被翠竹一把抢过瓶子,给了丫环,说道:“拿好,小心别掉了。”

翠竹的话既有告诫,也有敲打意思,还有讥讽的味道。

丫环眼睛一红,嘴巴一扁,最后还是忍不住一边抹泪一边跑了出去。

阳武目怔口呆看着这一切,打量着秦玉龙,露出会意的微微一笑。

秦玉龙望着已经出去的跑了出去的丫环的背影,尴尬之极,忍不住不禁苦笑摇摇头。

有了丫环加水弄巧成拙这个情节,众人从赵平的演讲的沉醉之中慢慢回到现实。

但是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一个只有二十出头的男子忽然从公房外面进来。

他向赵平拱手一礼,问道:“朝请郎,如此而言,诗词也是平衡之道?”

他本来在外面做事,一直忙碌着,听着赵平说道天花乱坠,不知不觉进来。

他一边听,一边相,赵平说到乐曲,他忽然联想到诗词,见到赵平说完,不知不觉冲口而出。

忽然他打量四周一眼,这里全部都是大人物,而他却是一个小人物,脸色通红。

“下官胡言,下官胡言,还望各位官人谅解。”他连忙向余玠及朱文炳等个个躬身行礼,不停地说道。

说完,他一脸通红,尴尬之极就倒退出去。

此人一定是一个愣头青,看来刚刚进入官场不久,未经通报就进来。

还好,他最后知道自己犯错,急忙道歉退出。

朱文炳打量此人背影一眼,缓缓说道:“腾之,此人是谁?”

“禀告监抚,此人乃是推官靳波。刚刚从京城到来不久,下官管理无方,还望抚监多多训诫。”秦玉龙急忙上前对着朱文炳一礼,一张老脸变成猪肝色,尴尬地说道。

推官乃是八品,乃是做具体实事的,还没有资格进来。

如果知府是书记,通判是市长,那么推官就相当于局长,最多就是一个副市长的角色。

朱文炳打量他两眼,沉声问道:“诗词如何也是平衡之道?”

靳波只好上前两步,略一沉思,对着朱文炳恭恭敬敬一礼,然后回答:

“禀告监抚,下官认为,诗词要传唱,必须要和乐。此其一。诗要有格律,填词要词牌,有平必有仄,乃是平衡之道也。此其二。”

“朝请郎,下官说的可否?”靳波回答之后,上前对着赵平一礼。

他本身虽然是八品,却是实职,赵平虽然是七品,却是散官,原本可以不必客气。

但是他现在恭恭敬敬询问赵平,赵平年纪虽小,却已经隐隐有一代宗师底蕴,他不得不尊敬他。

更重要的是,赵平是间接在指导他,相当于他的半个老师,让他悟道。

如果没有在座如此多人,他恨不得上前拜赵平为师。

赵平不但诗词赋经义样样精通,制器美食畅销天下,带兵更是以少胜多生擒胡人大帅。

能够拜在如此绝世之天才的门下,乃是他毕生之荣幸也。

赵平嘴角勾勒一抹微笑,一边还礼一边点点头:“可。”

朱文炳情不自禁脸上露出微笑,以欣赏的目光打量赵平及靳波。

“义夫,平儿如此天纵其才,乃是大宋之荣幸也。”他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抚须对着余玠点头说道。

余玠摇摇头,嘴角勾勒淡淡一笑:“平儿,仲永也是天纵其才,但是忘记勤奋之志,长大之后平庸之极。”

赵平此时年齿与方仲永差不多,余玠不希望赵平走了方仲永的后路。

“谢谢余翁翁教侮,平儿铭记在心。”赵平知道余玠把自己当成他孙子一辈,才说出此话,急忙表态。

余玠脸上露出淡淡笑容:“孺子可教也。”

“此子也不错,有悟性。”朱文炳欣赏的目光打量靳波一眼,脸上收起微笑,淡淡说道。

靳波不禁大喜,没有料到他莽莽撞撞进来,竟然得到监抚大人的赏识,这已经足够影响他人生。

让他激动不已的是,抚监不但没有责怪他,而且还当众表扬了他。

当然,他心里非常感激赵平,赵平不但间接指点他,而且还肯定他悟性。

有了赵平的肯定,朱文炳也顺水下船,有了台阶可下。

其实靳波进来也不完全是莽莽撞撞,他的父亲与秦玉龙是好友,即使冲动进来,批评是免不了的,但是是子侄关系,绝对不会给他穿小鞋。

更何况,他有了赵平的指点与肯定,虽然有了风险,但是收获与付出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此次冒险太值得了,有了大人物的首肯,说不定今后人生也会改变。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一丝丝不经意介入,往往人生轨迹就在这里转弯,命运也随之而变化。

当然,这是在有足够影响你命运的大人物的前提之下。

靳波是幸运的,他幸运碰到赵平在隔壁房间演讲,还得到赵平对他悟性的肯定,从而才有了监抚的认可。

靳波心满意足给各位长官行礼,高兴之极到隔壁房间做事去了。

果然,他回到原来的房间,其它推官纷纷上前对他祝贺。

本来他是新人,而且还年轻,没有人正眼看他一眼。

这些推官不但年齿比他大得多,而且资格比他老得多,以后晋升一般都是在他前面。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他抓住这个稍纵其逝机会,弯道超车,把这些老资格远远抛在后面。

余玠淡淡打量靳波出去,他对靳波关注不大,他的焦点是赵平。

赵平给他带来的一个又一个惊喜,完全颠覆他的认识。

赵平提出了《战争论》,完全肯定主战派战绩,乃是大宋生存之道。

赵平发明轰天雷及杀胡剑,让大宋对战胡人兵器占了上风。

赵平发明了旋风炮,让大宋具备与胡人弓骑抗衡的能力,甚至还有可能占上风。

不但如此,赵平还提出了《平衡论》万物之道,具备了开门建派的能力。

余玠扫视从人一眼,最后留在赵平身上,脸上露出淡淡笑容。

他一边抚须,一边沉声说道:“平儿此词豪情万丈,得到各位承认,经义也得到监抚的肯定,当有类省试类元能力。”

众人纷纷上前祝贺,赵平莫名其妙,不知众人为何祝贺?

继续阅读:第一百七十四、吾乃进士

使用键盘快捷键的正确方式

请到手机上继续观看

纵横宋末

微信扫一扫打开爱奇艺小说APP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