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还有精灵
“是的,很有文化符号的啊。”女记者笑。孙悟空说:“要是你不明说出来,还真看不懂啊,顶多就是觉的,它的造型很美而已。”“这就是文化的内涵了吧。”吴丽娜说。“是的!”女记者笑,“还有那拱门上方为众王廊,陈列旧约时期28位君王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重建过的,原来的雕像在1793年法国大革命时被误认为是法国君王,于是被破坏拆除,到了1977年才被找到,现藏于克吕尼博物馆。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刻并放回原位。”“太美妙了,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咱们去看看这些雕像好了。”孙悟空说。女记者很不解的问:“那么高,你怎么去看啊!”孙悟空吃着点心,说:“有办法的。”“好,到时候,看你的啦!”女记者很信任地看着孙悟空说。高飞鹏看了下女记者,说:“那个窗户我感到很漂亮的啊。”“是的,”女记者很欢乐的说,“我正要说这个窗户的啊……那那叫‘玫瑰窗’。在‘长廊’上面第二层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是彩色玻璃窗。装饰中又以彩色玻璃窗的设计最吸引人,有长有圆有长方,但以其中一个圆形为最,它的直径有九公尺,大约有10米吧,俗称‘玫瑰玻璃窗’,建于1220-1225年,这富丽堂皇的彩色玻璃刻画着一个个的圣经故事,以前的神职人员借由这些图像来做传道之用。”高飞鹏笑着说:“有些什么有的故事啊?”她说:“那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巴黎人很怕德国人把它抢走,所以拆下来藏起来了。”“那德国人就是可恶啊!”吴丽娜愤愤的说。“那是一帮强盗!”女记者也很气愤的,“再就是,第三层是一排细长的雕花拱形石栏杆。在这里的设计中,瓦雷里•勒•迪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他在那些石栏杆上,塑造了一个由众多神魔精灵组成的虚幻世界。”孙悟空也问女记者:“精灵?什么样的精灵啊,我到时候去看看。”“好嘛!”女记者开心地对孙悟空笑,“那些精灵可比不上你啊!这些怪物面目神情怪异而冷峻,俯着脚下迷蒙的城市;还有一些精灵如鸟状,但又带着奇怪的翅膀;出现在教堂顶端的各个角落里。它们或在尖顶后面,或在栏杆边缘,若隐若现,它们这些石雕的小精灵们几百年来一直就这样静静地蹲在这里里,思索它们脚下那群巴黎城里的人们的命运。”“你们巴黎人,还是有很好的命运的。”吴丽娜说,“现在生活得多幸福啊。”“我们巴黎人也是吃过苦的,受过磨难的,以前……”女记者说,还有左右两侧顶上的就是塔楼后来竣工,没有塔尖。其中一座塔楼悬挂着一口大钟,也就是《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卡西莫多敲打的那口大钟。你们看过小说的,那是很熟悉的啊。还有主体部分平面呈十字形,向所有的哥特式建筑一样,两翼较短,中轴较长,中庭的上方有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塔顶是一个细长的十字架,远望仿佛与天穹相接,据说,耶稣受刑时所用的十字架及其冠冕就在这个十字架下面的球内封存着。”“是吗?”孙悟空笑,“我刚才上去时,看了一下,里面没有什么啊。”女记者说:“你也太天真了,那是传说而已啊。要说呢,那圣母院后殿始建于1370年,它不但是整组建筑的终端,而且它本身还创造了一种影响到每一部位结构的动感,从高低脚拱到肋状构架,都体现了这种动感。高低脚拱半径达15米左右,别具一格的后殿建筑不愧为歌特建筑的杰出之作啊。”“是真不错,一座很优秀很完美的建筑啊!”高飞鹏喝着饮料,大声说了一句。女记者说:‘看来你也很会欣赏这座建筑的恶啊。我个人认为,它的优秀和完美主要是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我们这座巴黎圣母院为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它是巴黎第一座哥特式建筑。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的,原为纪念罗马主神朱庇特而建造,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成为巴黎圣母院早期基督教的教堂。““我有个问题搞不懂,就是什么是哥特式啊?“吴丽娜笑着问。
“啊……这个啊。”女记者笑着说,“哥特式,就是是从哥特民族中演化过来的,指的是北方野蛮民族,含有贬义。但后来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变成了当时一种文化的名称了。哥特式建筑特征最重要的就在高直二字,所以也有人称这种建筑为高直式。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形状好像一个拉丁十字。”高飞鹏说:“原来如此啊!我也明白了。”女记者说:“明白了就好哇。那个十字的顶部是祭坛,前面的十字长翼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供众多的信徒做礼拜用。教堂的顶部采用一排连续的尖拱,显得细瘦而空透。教堂的正面往往放一对钟塔。哥特式教堂的造型既空灵轻巧,又符合变化与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建筑美法则,具有很强的美感。”孙悟空说:“我一看,就感到这教堂很美的啊,原来是有这么多的原则和美学规则蔵在里面啊。真是神!”女记者看着孙悟空笑:“你才是神啊!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