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损坏了吗?”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总经理伊斯梅睡衣外面加披外套,趿拉着拖鞋,第一时间走进驾驶室,问道。
“恐怕是的……”史密斯船长答道。
白星公司700多名员工坚守岗位、与船同沉,而伊斯梅却成功逃生,人们对此议论纷纷。伊斯梅承认自己是主动跳上救生艇的,并申辩说,在泰坦尼克号上,自己的身份只是名乘客,不是船员,因此有权自救。
而在14号中午,史密斯船长曾交给伊斯梅一封电报:前方400公里有冰山和大量浮冰。这是白星公司的波罗的海号客轮发出的警报。伊斯梅并没把警告当一回事,而是预祝史密斯一举创造横渡大西洋新纪录。
船沉没前,船长下令放下救生艇,妇女儿童优先乘坐。按照伊斯梅的说法,他协助放下救生艇。当第十四号救生艇准备从右舷下水时,海水已没过甲板,船体严重倾斜。这时,伊斯梅跳上了这艘救生艇,船上载有21名女乘客、2名男乘客、14名儿童和6名船员。“我尽了全力,做了所有我能做的事。”他说。
不过,他的说法遭到了许多幸存者的质疑。斯蒂芬妮·巴尔切夫斯基在《泰坦尼克》中揭露道:
起初,伊斯梅一直坚守岗位,尽全力把乘客转移到救生艇上。当哈罗德·洛准备放下五号救生艇的时候,他发现船没有满,就喊道:“还有没有女士上船的?”当时伊斯梅就站在船边。
一个女性声音回答道:“我,可是我只是个女服务员。”
伊斯梅说:“没关系,你也是女士,请上船。”
然而,看着救生船被慢慢放下水,伊斯梅就有点儿后悔自己刚才的冲动了。他抓住一根船舷吊杆,从船边往外望,看着船非常缓慢地接近水面。他开始不耐烦地舞动胳膊,喊道:“快放下去!”
哈罗德·洛对一个非海员的干涉非常恼怒,他冲着伊斯梅叫道:“你他妈的让开,我自己能处理好!你想让我赶紧把他们放下去?你这样会把他们中的很多人淹死的!”
受到谴责之后,伊斯梅朝三号救生船溜走了。他走的时候,第一个信号弹发射出去。哈罗德·洛永远不会忘记伊斯梅的神情——他张大着嘴,眼睛望着上空,充满了不信。
从那儿之后,伊斯梅的情况每况愈下。凌晨1点45分左右,他作了个决定,他几乎后悔没有上救生船。这会儿,他正站在船舷边帮助一号长官威廉·默多克和乘务长休·麦克尔罗伊装船。一群女服务员和男性乘客间突然发生了一场争斗,他们互相推搡着小船。麦克尔罗伊只得拔出自己的左轮手枪,向空中开了两枪,并命令这帮暴徒向后退。两名女服务员好不容易跳上了小船,却被两名男性乘客拉了回来。但是之后,上船秩序渐渐好了。没有别的妇女儿童了,麦克尔罗伊下令放船。船舷刚到达甲板那个位置的时候,伊斯梅跨过去,爬到了船头的一个空位里。
更加令人气愤的是,作为白星公司总经理,伊斯梅是泰坦尼克号设计方案的敲定者。最初的设计方案是携带48条救生艇,伊斯梅看了之后,一口否决。他说:“这艘大家伙就是一艘大救生艇,我们何必还要费神装载小艇,弄的甲板上乱糟糟的呢?”伊斯梅认为,这样可以给乘客留出更大甲板空间。可是,在救生艇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他却不管众人的安危,跳进救生艇,一走了之。据统计,“乘客中69%的妇女和儿童活了下来,而男乘客只有17%得以生还”。
伊斯梅行为,受到了舆论的谴责。1912年4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报道《可能有1250人遇难,伊斯梅安然无恙》。英国工人周刊《约翰牛》老板霍雷肖博顿利向伊斯梅发话:“你应该站在船长身边,直到每个男人、女人和孩子安全离开船。道义上而言,最卑微的、坐统舱的移民都比你更有权利在救生艇上占一个位子。”
有人更进一步地揭露,他把商业利益看得比生命还重:为了创造新的航行纪录,即使经过有冰山漂浮的危险海域,他仍然指挥船长快速前进。
伊斯梅所乘的救生艇,被卡帕西亚号船搭救。他提出要求,需要被安置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船医护送他到自己的船舱。伊斯梅自私行为,当即受到同行的生还者的谴责。失去丈夫的玛丽·史密斯说:“据我所知,很多女士都睡在了吸烟室的地板上,可是伊斯梅先生却待在了这艘船上最好的地方。”同样失去丈夫的埃莉诺·威德纳气哼哼地骂道:“一个活着的伊斯梅,都顶不上死了1000次的塞耶。”
4月18日,上岸后,他就接到传唤,就沉船事件接受美国参议院听证会质询。几个星期后,伊斯梅返回英国,又接受了贸易委员会质询。在听证会上,他面无表情,垂头丧气。
即使如此,英国媒体也没有宽容伊斯梅的行为。约翰·布尔直接叫号:“你是这次航海中获利最大的,你必须站在史密斯船长那边,直到每个男士、女士和小孩都安全下船。”《真相》挖苦说:“船上最卑微的人也比你更有道德权利上救生艇。这就是‘天意’啊,这个公司的头儿恰巧就站在了这最后一艘船旁边,或者这是最后一艘也是唯一的一艘?”
后来,在致遇难者亲人和朋友的信中,伊斯梅写道:“过去这个星期好像一场噩梦。我仍不能相信,泰坦尼克号已经不在了。”
在人们的心目中,伊斯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他也因此声名扫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陆续收到了一些批评函和恐吓信;有的会所为了自身形象,开除了他的会员资格;还有一名相处多年的老朋友,主动地与他一刀两断。